浅谈小学生态文明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1-11-15 22:49杨馥玮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劳动文明理念

杨馥玮

摘要:劳动教育是落实“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面融入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当中,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推动劳动教育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将使劳动教育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生态文明;劳动教育

一、生态文明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

“五育并举”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公民,五育中劳动教育的落实则是通过教育来学生提升劳动意识、劳动能力。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将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劳动教育是劳动与教育的结合,这二者是两个分别独立的活动,将其结合在一起便有两层含义:一是可以在劳动中达成一定的教育目的,如:培养劳动技能,提升劳动能力;二是要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如: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二)生态文明理念

本文所提到的“生态文明理念”指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相关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过往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中,被反复提倡的有以下三点:一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二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三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也是中国在气候环境方面大国担当的细节体现。

(三)生态文明劳动教育

生态文明劳动教育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思想引领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一项活动。

如今,生態文明理念已充分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经济领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生态文明理念的支持,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经济绿色发展需要将实现传统产业地更新与转变,实现绿色化生产。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到对于人才的培养要坚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与这一转变相对应的是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接受过生态文明理念劳动教育的人才具备更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知识储备与劳动经历,更能够理解产业变革的必要性,更能够适应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经济体系的建设。

二、小学生态文明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生态文明劳动教育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

学校是实现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生态文明劳动教育应该深入小学校园、写入小学课程、走进小学课堂。

1.生态文明劳动教育进校园

在校园中,首先要完善学校环境育人功能,构建具有特色的生态校园文化体系,打造具有浓厚生态文明氛围的校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领会生态文明理念。与此同时,在生态氛围浓厚的校园中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劳动机会,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完成一定的劳动。以常规的值日活动为例,在值日中学生通常从事扫地、拖地、擦桌子等清洁类活动,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导下,普通的值日活动可加入让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在扫地时,对于清扫出来的垃圾是否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在拖地和擦桌子时,哪些清洁剂更加环保、对环境的污染更小?有了这些思考,学生对劳动的意义也就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悟,不仅仅停留在对劳动所呈现出的成果的直观感受之上,他们会明白劳动的过程中不仅是创造,更是对环境的保护。

除了日常的劳动,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建设生态文明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趣的劳动实践机会。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代,已鲜有孩子参与繁重的生产劳动工作,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农务,对粮食作物的了解也甚少。学校可以以建立生态农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体验农业生产活动的机会,每个班级轮流参与农作物的播种、灌溉、除草等劳动,既能够保证劳动的安全适度,也能够让学生亲近田园,了解到关于农作物的相关知识。在农场中,还可以让学生们共同饲养一些小动物,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习性。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们有了和动植物深入接触的机会,也就更加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生态文明劳动教育进课程

生态文明劳动教育课程是学校实现生态文明劳动教育的核心载体。在进行生态文明劳动教育,学校可因地制宜,根据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编写相应的生态校本课程,在生态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入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3.生态文明劳动教育进课堂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平台,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生态文明劳动教育能够进课堂的必要条件就是要培养一批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老师,他们能够理解生态文明劳动教育的含义及意义,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劳动教育,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与此同时,教导学生热爱自然,能够在生活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亲身劳动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二)构建生态文明劳动教育家校合作机制

家庭是除学校之外学生第二个重要的学习场所,因此,家庭也应该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

部分家庭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溺爱孩子的现象,家庭劳动父母长辈包干,从不让孩子参与,导致部分学生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

良好的家校合作能够使生态文明劳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家庭中,首先需要父母强化自身对于生态文明劳动教育的认识,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尝试劳动,做一些基础的劳动。

其次,家校间可搭建评价平台,及时更新学生所参与的生态劳动数据和成果,通过教师的评价给学生正向激励,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生态劳动当中。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了解到孩子的劳动情况,及时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提升劳动能力。

最后,父母可以带领孩子体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让孩子能够亲身感受父母平日劳动的艰辛,体会劳动的不易,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三)发挥社会的生态文明劳动育人功能

前文已阐述过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劳动教育是为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绿色发展的趋势,成为一名具备生态文明意识、劳动能力的人。参与生态文明劳动实践的机会不仅仅在于家庭和学校,社会的实践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的劳动场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会劳动。

在新兴技术和社会服务新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上相关的企业可与学校共同携手,为学生提供参观的机会,激发学生对于新兴行业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走近一些传统行业,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一些生产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了解劳动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

总而言之,小学生态文明劳动教育是适应未来经济绿色发展这一趋势的产物,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合作,为学生的生态文明劳动教育搭建广阔平台,为新时代青少年树立生态劳动观提供良好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陈雨亭.小学劳动教育四十年校本化案例研究[A].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05):75-81

[2]肖昕.小学少先队开展劳动教育的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劳动文明理念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热爱劳动
用心处事
对不文明说“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