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15 09:12连娜刘宇婷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河套资源政治

连娜 刘宇婷

摘要:河套地区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地域文化资源丰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开发利用河套地域文化资源,将地域文化资源恰当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大学生学习和传承地域文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河套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地域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特色资源,将地域文化资源这一特色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对于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育载体,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爱国情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河套地区历史悠久,她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古人类生活的地区之一。河套地区自古便是我国历代北方游牧民族劳动生息的摇篮,同时也是内地汉族及其兄弟民族长期居住活动的场所。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边塞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多元型、跨域型、开放型的地域特色文化,创造了以草原、阴山、黄河为载体的和谐共生的河套文化。河套文化中蕴含着及其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把河套文化这一地方文化资源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必将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河套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系统接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做到与学生实际、学生生活以及学生自身相贴近。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地方特色,不仅使思政课课堂教学走出以往形式单一的状况,也使其更加生动,易为学生所接受,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推动河套地域文化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河套地域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地域文化资源师资队伍主体性,建立一支由高校教师和校外专家组成的河套地域文化优质师资团队,为河套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提供师资和人才保障。河套地区地方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以各门思政课教材为蓝本,不断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地域文化资源,使它呈现在自编的讲义、教学案例中,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设置实践教学课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此外,高校可以开设一些有关河套地域文化的选修课,让学生感受河套文化的熏陶,这既是地域文化“进头脑”的过程,又是其成果的展现过程。

其次,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的新途径。为了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和被动教育的缺点,可以围绕河套地域文化设计一些教学环节,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河套地域内的红色文化景点,由学生向其他同学分享和讲解景点的历史及其相关文化知识。或者可以尝试“5+1”的教学模式:“说1个”即说一个河套“总干精神”的内涵、“讲1个”即讲一个河套地区的革命故事、“唱1个”即学唱一首反映河套革命文化的歌曲、“融1个”即河套文化故事融入思政课明细表、“做1个”即编演一个“河套地区抗战情景短剧”。这样不仅可以使河套文化有机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还可以在实践创新中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成果。

再次,实施由“一人式”讲授转变为“多人式”研讨,增强课堂互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学生课堂学习模式,采取学生主动参与的朋辈成长型教学模式。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讲授时,教师仅在课堂厘清章节专题线索,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与同学协作组建研学小组,参与到小组协作的研讨式学习中。如在设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专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小组研学方式去了解并讲述河套地区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通过这些身边的地方文化资源去论证中国文化不是仅指汉族文化,而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文化这一重要知识点。这样可以使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融入对生活实践的思考,及地域乡土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改变课堂中学习枯燥和不接地气的现象,并且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民情更贴切,更有效地挖掘身边的育人资源,创新育人路径。

二、河套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地域文化资源中的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其本身就是实践的成果,特写适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因此,河套地区的高校应该积极开展红色育人实践活动,把身边的河套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运用好并不断地使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中。

首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河套地区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践教育基地,实现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基地是在校内为学生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河套地区高校可在校内教育基地设立河套文化的相关图书资料阅读区、河套红色文化的相关故事图片展览、河套地区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多元型、跨域型、开放型的地域特色文化的事例展等;校外教育基地是与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以签订协议等方式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加强党史和地方文化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建设地域文化资源育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基地,作为大学生专业培养的重要平台,如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五原抗日烈士陵园、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内蒙古兵团博物馆等都可以发展成为河套地区高校的校外教育基地。

其次,探索新型实践教育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方式,采取“四个一”的方式探索将河套地域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是访谈教学,请河套地区的革命后代一对一访谈,真情讲述当年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面对面感受河套地区革命历史文化;二是现场教学,参观河套地区的革命烈士陵园、博物馆、历史名人故居等,增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三是影像教学,组织学生共同观看河套地域文化资源相关影片,如四集党史教育纪实片《五原大捷》和《垦区暴动》、电影《蓝学校》和《片警宝音》、纪录片《河套长烟》《千古河套》《千里阴山  富美河套》等,增强学生对河套地区历史文化的学习研究兴趣;四是体验式教学,去往红色实践教学基地实地体验河套红色文化精神,增强实践教学的体验感、参与感。此外,还可以尝试将网络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实行“网络+课堂+实践”一體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再次,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真正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必须先从改革学校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上入手,将六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成绩评定改为由三部分组成:课堂学习情况(30%)+期末考试成绩(40%)+实践教学大作业(30%),以此突出以学生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成果的占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教学大作业设计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融入河套文化的相关内容,如音乐学和舞蹈专业的学生可以编演河套地区开挖总排干的历史情景歌舞剧或反映河套地区革命斗争的舞台剧等;美术学和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制作反映河套地域文化特色的小报,并进行公开展览;给排水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河套地区黄河灌溉水利的历史调研,并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对河套地区近代以来防疫工作(如防治鼠疫)的历史开展专题研究,并梳理总结河套地区防疫工作的经验和启示等。这样就可以真正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能够形成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实践教学成果,在地域文化的教学实践中挖掘出更多资政育人的思政元素,创新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的同时也真正让学生成为河套地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三、河套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各类专业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地域文化资源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专业学科的内容。近年来,高校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人文类、理工类、艺术类等课程中的实践越来越多。河套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将河套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开发基于河套地域文化资源教育教学的校本课程,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组建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配置专业教师等。同时提倡各学科专业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社会学、历史学、旅游管理、音乐舞蹈、体育学等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使河套地域文化资源教育教学更加正规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在人文类课程中,不同专业的课程中都可以融入河套地域文化资源。文学、历史学、旅游等专业可以开设河套地域文化资源的特色课程,如乌拉特文化研究、河套地区革命史、河套文化概述等课程。此外,也可以把河套文化中的蕴含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元素融入已经开设的课程中。例如文学专业在讲到文化特点的相关内容时可以把河套文化多元型、跨域型、开放型的特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讲述河套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的历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教育元素。

在理工类课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立足于自身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将河套地域文化资源纳入专业课程中。如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水利工程等专业的课程教学可以结合河套地区黄河灌溉水利的开发及河套土地开垦等历史融入奉献、创业精神等团结和谐的思政教育元素。从历史发展看,凡是开拓河套这块沃土的群体,无一不是怀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奉献牺牲精神的。无论是筑长城、修直道的兵民,还是在朔方、北假屯田实边的勇士;无论是抗日战争中的包头绥西、五原三大战役,还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所涌现出的英雄,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商品粮基地的建设者,奉献牺牲精神成为河套文化的主旋律。创业创新精神是河套文化发展方向的又一最强音。从古至今,凡在河套地区能站住脚跟的无一不是靠创业创新精神支撑、激励而获得成功的。远的不说,就以明清以来“走西口”的人们分析,河套的水利、农耕、牧业、商业等取得的长足发展,都是靠“走西口”人们的不断创业、不断创新才夺得今天“塞外江南”的美誉。

在藝术类课程中,主要体现在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专业。例如,音乐学和舞蹈专业的师生可以创作和排练冯玉祥五原誓师、绥西抗日五原大捷、河套人民开挖总干渠和总排干等反映河套红色文化的节目。就教师方面言,参加节目的创作和排练实际上就是围绕育人和教学科研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节目需要不断凝练和提升,教师也需要不断深入河套周边地区采风,研究和挖掘河套地域文化资源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并以艺术的语言将其富有感染力地表现出来。就学生而言,排练和演出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艺术类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参加节目的排练和演出实际上就是在上实践教学课。同时,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参加节目演出不仅是感动和教育观众的过程,更是感动和教育自我的过程。通过节目的创编和演出,可让大学生在地域文化资源的哺育下、在地域文化资源体现出的思政主旋律的伴奏中茁壮成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做到与学生实际、学生生活以及学生自身相贴近。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地方特色,不仅使其走出以往形式单一的状况,也使其更加生动,易为学生所接受。今后,作为河套地区的地方高校,有责任和义务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河套地域文化资源,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从而切实提高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炳林 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7[M].人民出版社.2018.9

[2]张宇.河套风云[M].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2011.6

[3]李廷舫.河套纪事[M].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2016.9

作者简介:连娜,1985.01.20,女,河北省行唐县人,硕士研究生,河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系河套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河套文化为例”(HYSY201924)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河套资源政治
办公室政治
席亚娜作品
我给资源分分类
明代边防研究综述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明朝时期蒙古人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