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应用型大学生“创业导向的就业”新路径探析

2021-11-15 09:12曾姝侯建孙新博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新冠疫情大学生

曾姝 侯建 孙新博

摘要:受新冠疫情突发、经济降速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面临很大的压力与挑战。基于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分析新形势下应用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困境,反思产生就业困境的因素,提出以“创业导向的就业”的大学生就业对策,探索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冠疫情  大学生  创业导向  就业创业

前言

2020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影响了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的正常运行节奏,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冲击。其中,大学生群体应该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之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且不断扩招,使得高等院校的毕业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新冠疫情对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增大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创业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观念。在新形势下,应用型高等院校就业创业工作亟待谋新,破局克艰。

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困境

1、就业创业机会明显减少,难度明显增大

新冠疫情爆发,使很多企业生存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风险,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订单下降和用工不便,面临停工、停产困境;大型企业为了减少支出,也调整了人才招聘计划,企业的停招、缩招导致岗位需求缩减;而国外疫情的蔓延,让原本在国外发展的部分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进一步加大了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高校毕业生求职机会明显减少;同时,个体工商户因缺乏市场需求、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而濒临破产、倒闭,也使得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意识到创业风险不断上升,创业的难度明显增大。

2、企业招聘模式受限,就业成功率降低

受新冠疫情影响,以组织召开现场招聘、宣讲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双选平台的传统线下招聘模式被按下了“慢进键”或“暂停键”。即便疫情解封地区召开双选会,学生也要在参与线下面试时,按照防疫要求準备行程码、核酸检测报告等多种证明材料,较为繁琐的线下招聘流程,导致部分毕业生放弃了面试的机会。而线上招聘因简单易行,成为了招聘的主阵地,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和局限性,如招聘信息真假难辨;沟通互动不畅;双方了解不精确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评判难度,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主观能动性,降低了就业成功率。

3、大学生自身能力问题凸显,就业创业压力增大

大学生自身能力问题是影响就业创业的根本问题。这次新冠疫情对国内各类企业及经营实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机会,各企业及经营实体在对毕业生的挑选方面会更加严谨、慎重,势必会优先招录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的人才。而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招聘时表现出的专业知识匮乏、动手能力薄弱、沟通能力欠缺、独立自主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暴露了大学生自身能力储备的不足,难以满足工作岗位以及企业的基本需求。

4、大学生心理变化明显,出现亚健康状态

受新冠疫情影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心理出现焦虑、消极、被动等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高校采取的延迟复学、线上授课、封闭式管理等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让一些大学生养成了刷手机、打游戏等惰性习惯,磨灭了他们的精神斗志,使他们的思想行为更加得散漫。同时,疫情导致的就业岗位减少,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国内就业创业的竞争压力显著增加,使很多大学生对就业恐慌、焦虑的心理不断加剧,不少大学生产生了“缓就业”“等就业”“躲就业”的心理,以回避因就业而产生的精神压力。

二、对产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困境的反思

1、宏观经济受冲击,就业岗位供给不足

新冠疫情的常态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阶段性的延迟复工复产,使得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大量就业创业机会的交通运输、餐饮酒店、旅游、零售等企业和经营实体面临亏损、倒闭的压力。用人单位为保障持续运营,就会选择裁员、降低员工福利水平以减少开支,甚至以减少人员招聘或暂停招聘来控制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因此,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降低,意味着市场就业岗位供给不足,这是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症结所在。

2、就业创业教育、服务质量下降

大学生职业指导、创新创业等就业指导课程一直得不到认可,被多数大学生作为“水课”对待。教师在线下课程中,通过运用互动教学、体验式教学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思维培养和实践指导。新冠疫情的出现,各高校线下开展的教育课程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许多环节不得不转移到了线上。这些线上教育、培训、服务等工作虽然从数量上弥补了线下培训数量上的减少,但无法做到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兴趣,教育、服务效果以及培训影响力大不如前。

3、专业知技有限,综合能力不足

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有限,自身综合能力存在不足。首先,当前高等院校“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模式,使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完全放松自己,在学习之外花费了太多的时间,造成自身理论知识不扎实,技能实操薄弱;其次,疫情的出现,进一步打乱了高校的育人计划。为了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各高校减少了第二课堂活动的次数,使得大学生在组织策划、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礼仪礼节等综合素养能力方面缺乏学习和实践,难以满足就业的需求。再次,优越的社会成长环境,让许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未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就业要求与期望值普遍过高。最终,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左顾右盼”的情况。

三、大学生“创业导向的就业”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内涵:“创业导向的就业”的提出,旨在以就业为基础点,以创业为就业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的关键能力储备。在就业创业时,有目标的做出决策,能积极自主行动,具备创新和风险承担的态度,面对竞争对手时勇敢应战,面临市场机会时能超前行动。

意义:一是有助于树立正确就业心态,增强核心竞争力。不良就业心态问题多是因为大学生没有明确就业规划和方向,也没有过硬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因此,基于“创业导向的就业”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可以助推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有助于推动高校高质发展。社会的高质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优秀人才。“创业导向的就业”的提出,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进,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三是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高校规模急剧扩大,毕业生人数快速上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基于“创业导向的就业”的教育、引导,可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與创造能力,使部分大学生从岗位的“消费者”转变为岗位的“缔造者”,从而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

四、实现应用型大学生创业导向的就业路径

(一)政府层面:完善政策,缓解供求双方压力

1、政府要加大政策扶助力度,从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制定有关政策,给予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以支持和扶持,帮助他们渡过生存难关、增强发展后劲,使其创造、增加大学生就业实践机会。

2、政府要打造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对虚假就业信息发布的监管和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就业创业过程中损害大学生的不法行为,进一步净化就业创业环境。

3、政府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和援助。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毕业生创新创业补贴政策,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首次创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补贴力度。

(二)高校层面: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实效

1、制定基于“创业导向的就业”的职业目标,指导大学生做好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的准确定位。高校依据社会发展需要、企业岗位需求和专业优势特色,打造基于创业导向的职业目标,通过创业创新教育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新意识,在毕业步入社会之前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行为素质能力,并做好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的准确定位。

2、践行基于“创业导向的就业”的职业行为,完善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更新优化。高等院校积极开展以创业导向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在校大学生更多的亲身体会创业创新的具体实践操作,深入的理解职业行为的内涵本质和外延特质。首先,教育教学内容更新优化,开设持续性系列示范课和实践课,循序渐进引导、强化和巩固创业创新执业行为素质能力;其次,教学模式突破以教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模式,形成引导讲授与自学自思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并实现教学模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有效提升创业创新的教学实效。

3、激发基于“创业导向的就业”的知识储备,重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的齐头并进。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往往限制于本专业的学习,做不到跨学科、多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如要掌握相关交叉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并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这需要进行高效的知识储备过程。指导大学生通过系统性、关联性和联想性的学习模式,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横向跨学科知识相互融合、转换、重组和创新能力,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实践的齐头并进。

4、培育基于“创业导向的就业”的保障机制,打造政府企业与个人的对接平台。高校在熟知社会需求、政策制定和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搭建与创业创新项目接轨的互通平台,增进大学生与政府企业的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保障机制,从而有效减缓大学生自身职业能力储备与现实岗位所需技能的差距,积极鼓励创业创新人才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行为,才能提升基于创业导向的就业所要具备的职业行为素质能力。

(三)学生层面:积极主动,强化自身就业能力

1、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良好的心态是成功就业创业的关键,大学生要调整心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渠道收集就业信息,主动争取就业机会,摒弃“等”“慢”“靠”“要”等错误观点,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正确择业观念。

2、自我评估,强化自身就业能力。大学生要主动自我评估,准确认识自我,在校期间,积极主动地参与“线上”学习、面试和“线下”的实习实践等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来日抓住就业创业机会、开启职业生涯做好储能蓄力准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疫情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审时度势,全面提升自身职业综合素质能力。高校、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多方联动,坚持把大学生的就业作为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关的大事来抓,积极应对疫情给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因素和种种挑战,努力做好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参考文献:

[1]阎亚军.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剖析——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0,10

[2]蔡红建.当求职季遇上疫情期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怎么看怎么办[J].人民论坛,2020(Z2):124-127.

[3]李冉.基于岗位创业导向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转型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9

[4]郝新新.大学生创业导向的高效协同机制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

作者简介:曾姝 1977.10,女,汉族,江西省赣州市人,本科,副教授,河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政教育和就业创业。

项目来源: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课题编号:JRS-2021-1048

课题名称:新冠疫情背景下应用型大学生“创业导向的就业”新路径探析

课题类别:一般项目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新冠疫情大学生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企业英才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