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联合病房的反馈式护理在骨科围术期中的应用

2021-11-16 09:12张倩元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病房手术室护理人员

张倩元

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容易出现多种心理问题[1],其主要表现在术前对手术创伤的恐惧,对手术效果的担忧,术后则是对疼痛、制动等不适感觉的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治疗效果也有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伤口愈合等速度减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同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传统的围术期干预常由病房护理人员进行干预,手术、麻醉仅在术前进行简单的宣教访视,内容简单,与病房护理人员无深入的交流与配合,对患者的心理无法达到术前有效的干预效果;而术后送入病房后,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房护理人员就患者心理方面无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对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也难以得到反馈,患者的不良心理和疑问无法更好地缓解。为了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围术期患者的心理干预,本研究以骨科围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术室联合病房进行反馈式护理干预,探讨其心理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间收治的骨科需手术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年龄18岁以上;据医嘱需进行择期手术。②排除标准:合并有恶性肿瘤;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合并精神性疾病(史);文化程度低于小学文化。所有患者自愿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14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3.07±5.35)岁,四肢骨伤43例、脊柱骨伤20例、骨盆骨伤5例、其他2例;研究组男性4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2.87±5.98)岁,四肢骨伤42例,脊柱骨伤21例,骨盆骨伤4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围手术期均予以常规护理:术前宣教、个人卫生、药敏试验、体温观察、肠道准备、备皮等,手术时生命体征检测,术后感染、出血的预防,提醒患者遵医嘱服药和进食、术后体位有关的注意事项。

1.2.2 研究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和病房结合反馈式心理干预。

1.2.2.1 术前1天 ①手术室访视护士先向患者的病房责任护士就患者的入院资料、患者心理评估以及家庭、社会情况进行初步了解。记录并整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心理应对措施。并将患者的病况、手术方式进行详细了解,做好术前准备。②由病房主管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护士,手术护士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及需求,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对手术的顾虑及对手术的期望,向患者分发教育手册(包含干预实施流程和目标、手术方式的简单描述、治疗过程、对患者生活影响、术后注意事项等),同时让患者说出因疾病所造成的担忧、心理困扰、对睡眠的影响等,询问患者相关习惯或喜好:如是否喜欢听音乐、音乐类型、是否接受按摩等。③根据患者反馈和需求定制干预任务,如果心理、睡眠困扰,给予听半小时音乐、或睡前按摩等方式进行改善,其中睡前按摩方式为每晚临睡前先左右手相互搓摩。对于患者在手术中、手术后的顾虑,手术室和病房护士充分发挥联动作用,让患者信任并配合围手术期的全程、系统化的护理干预。

1.2.2.2 手术当天 患者到手术室时,巡回护士主动迎接手术患者,使手术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手术的重视程度,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与病房护理人员的沟通结果,并与患者进行叙事心理式聊天,评估患者心理并进行心理干预。

1.2.2.3 术后 ①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做好术后护理后,将患者妥善安置,待其意识恢复后就将其向病房转运。术后患者意识恢复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清晰地呼唤其姓名,声音既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语气要温柔。在呼唤患者姓名有回应后,告知手术完成情况,如无特殊情况,可告知“手术一切顺利”,降低其对手术的忧虑。②患者到达病房时,与病房护理人员进行交接,除了沟通术后需要注意的内容之外,也需要及时沟通患者在手术室术前、苏醒期的表现等,以让病房护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③在术后1~3 d继续访视手术患者,访视内容包括伤口愈合,观察伤口红肿渗液情况,同时对于术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干预。手术室护理每次访视时需与病房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双方就患者的心理干预进行进行总结,并根据相关情况制定下一步心理干预。术后的反馈式护理相对有即时性和延时性,对于即时性反馈应给予及时处理,而部分护理措施需要执行一段后方可知晓是否有问题,因此,病房护理人员和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况,若有任何问题可联合给予继续干预,以达到最好结果。

1.3 评估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进行下列指标的评估与统计:①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的评估,工具为抑郁自评量表(SDS)何焦虑自评量表(SAS)。②睡眠状况,即PSQI问卷[3]。在术后第7天统计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心理问卷、睡眠评估量表和护理满意度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导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多时间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PSQ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在术前第1天、术后第3天无显著变化,在术后第7天PSQI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患者与入院时相比,其术后第1天、3天、7天的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3天、7天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PSQ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PSQI评分比较(±s,分)

注:组内比较,★与入院时相比,P<0.05

组别 n PSQI评分 F P入院时 术前第1天 手术后第3天手术后第7天对照组7015.42±2.8515.35±2.4715.28±2.1010.23±1.73★6.356<0.001研究组7015.44±2.4014.34±2.54★12.13±1.65★ 8.23±1.73★4.342<0.001 t -0.3541.3656.3544.963 P 0.1240.027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S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在术前第1天无显著变化,在术后第3天、7天,SAS评分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患者与入院时相比,术后第1天、3天、7天,其S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3天、7天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S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SAS评分比较(±s,分)

注:组内比较,★与入院时相比,P<0.05。

组别 n 入院时候 术后第1天 术后第3天 术后第7天 F P对照组7065.12±11.4765.05±10.4761.49±10.57★56.41±8.46★5.2350.002研究组7065.32±11.4364.07±9.43★57.19±10.32★48.37±7.53★12.424<0.001 t 0.3561.2943.25611.924 P >0.050.0230.002 <0.001

2.3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在术前第1天无显著变化,在术后第3天、7天,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患者与入院时相比,术后第1天、3天、7天的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3天、7天的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SD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SDS评分比较(±s,分)

注:组内比较,★与入院时相比,P<0.05。

组别 n 入院时 术后第1天 术后第3天 术后第7天 F P对照组7055.48±12.0155.23±11.2152.41±10.9646.93±8.65★9.342<0.001研究组7055.42±11.9852.67±9.01★48.04±10.45★42.76±7.62★13.532<0.001 t 0.2581.0147.3545.368 P 0.1420.032 <0.001 <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术后第7天,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2%(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2,P<0.001);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26±0.8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5±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5,P<0.001)。

3 讨论

骨科手术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都需要正确摆放体位,术中手术器械复杂,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管理,还需要与医生进行配合,因而难免容易出现疏漏[4],而骨科患者大多属于突然损伤,心理应激发生率较大[5],面对手术时更需要心理干预。

在既往研究中,反馈式护理在母乳喂养、剖宫产后护理等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6],近年来有报道将其用于便秘患者的肠道准备[7]。反馈式护理的优势是将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结果进行有效连接,打破了传统的护理方法执行后就不再关注的漏洞。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对干预措施是否有好的结果,是否适合此护理干预方式,其病况、心理状况等是否有了进一步变化,反馈式护理通过反馈这一环节得到了了解,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调整护理计划,能制定出更好的护理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骨科围手术前患者在在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均有所改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好。本研究以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护理中采用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反馈式护理干预,将手术室护理和病房护理任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传统的护理干预时,病房和护理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交接,但联系不够紧密,术前术后对于患者相关情况的沟通不够,而联合反馈式的护理可以随时反应联合护理的结果,发现可能出现的漏洞,以便即时的调整弥补;对患者而言,增加了其护理沟通的深度、频率,大大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慌、担忧,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而不良心理的改善,使睡眠也得到了改善。且由于反馈式护理有督查作用,因此护理细致程度更高,不断查漏补缺,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之,临床上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以患者为中心的联合反馈式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实施过程简单,且无需额外成本,值得进一步优化、推广。

猜你喜欢
病房手术室护理人员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我的好奇心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