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垫和硬性垫治疗夜磨牙或紧咬牙症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21-11-16 05:23漆昱君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软性肌电磨牙

漆昱君,李 洁,高 静

(1.空军军医大学,陕西 西安 710032;2.西北工业大学医院,陕西 西安 710072;3.郑州市口腔医院,河南 郑州 450099;4.铜川市印台区中医医院,陕西 铜川 727000)

长期夜间磨牙、紧咬牙症状,大多是由于人们受到生活、工作上的压力所致,属于一种有害的、非生理的牙齿接触,使患者在未进食时出现上、下颌牙齿不自主紧咬、磨动的异常动作,是口腔科领域公认的危害最大的口颌系统非生理性运动[1-3]。因临床尚未阐明磨牙症的发病机制,且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一,使针对该病的治疗手段较为复杂多样。长时间的夜间磨牙、紧咬牙症状,逐渐会形成患者咀嚼肌紧张性升高,长此以往对患者咀嚼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4-6]。本研究观察目的在于,应用不同的垫对夜间磨牙、紧咬牙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牙科就诊的夜磨牙或紧咬牙患者138例,按就诊先后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9例。研究组男37例,女32例,年龄18~41岁,平均(29.41±4.68)岁,病程2~7年,平均(4.25±1.44)年,其中夜磨牙患者34例,紧咬牙患者35例。对照组男36例,女33例,年龄在19~43岁,平均(29.49±4.70)岁,病程3~10年,平均(4.28±1.40)年,其中夜磨牙患者37例,紧咬牙患者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询问自述有夜磨牙或紧咬牙病史;②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存在颌骨肌肥厚、口腔黏膜角化过度、牙齿磨损、牙齿或修复体折裂、咀嚼肌疼痛、头痛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等一个或多个症状[7],符合夜间磨牙、紧咬牙症的诊断;③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完整,且能够主动配合完成本研究;④入组前均未接受相关紧咬牙以及夜磨牙的治疗;⑤患者、家属均为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书。排除标准:①生理性牙齿磨损者;②易过敏体质患者;③存在意识障碍、精神类疾病患者。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显效:患者磨牙、紧咬牙症状消失,垫有磨损痕迹,牙周不适感消失,撤除后,3个月内未见复发;有效:患者磨牙、紧咬牙症状明显减轻,垫上有一定磨损,撤后,3个月内复查,磨牙、紧咬牙症状复发;无效:戴垫后有明显的不适感或出现严重磨损。②肌电变化特征:采用16通道无线表面肌电检测仪(奥特生物电子,EMG-USB2+)检测患者最大紧咬位时咬肌、颞肌前束的肌电变化特征;调整软件测试类型,叮嘱患者自然放松,测试息止位时咬肌、颞肌前束的肌电变化特征。③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包括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6个维度做针对性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与得分呈正比。④睡眠质量(PSQI)评分:总分21分,总分≤4分表示睡眠质量很好,4分<总分≤7分表示睡眠质量差,7分<总分≤12分表示睡眠质量障碍;总分>12分表示睡眠质量很差。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944,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肌电值变化特征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咬肌、颞肌前束肌电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最大紧咬位时咬肌以及颞肌前束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息止位时,咬肌以及颞肌前束肌电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肌电变化特征比较(μV)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PSQI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夜间磨牙、紧咬牙患者数量愈发增多,发病率在10%左右,受精神以及神经因素影响较为明显[8]。由于该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范围较广,因此治疗方式也较为多样。研究[9-10]表明,单从病理学角度出发,应采用保护患者牙齿、降低摩擦、降低患者咀嚼肌张力等措施进行治疗。其中给予患者垫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早在20世纪便有学者提出,采用垫固定患者牙齿,以降低患者颌骨肌肉张力,缓解痉挛现象。除了对牙齿起到固定作用之外,垫能够切断异常干扰,降低对中枢循环的影响,从而隔断干扰扳机的作用。通过作用力,重新分布患者牙,避免牙体以及牙周组织受到损伤。研究[11-13]显示,在患者佩戴垫期间,能够稳定牙齿间的咬合力,保护牙齿出现不必要的磨损,排除干扰,使患者口腔内条件发生改变。传统的垫以热能塑料作为主要材料,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且制作出的垫往往存在厚度不一、表面粗糙不平整等缺陷,需要患者在佩戴过程中自行调整,极易使患者牙体、牙周组织受损,长期佩戴使患者易出现抵触心理,损伤部位易出现感染,临床疗效较差。软性垫采用石膏脱模技术,以树脂板作为制作材料,工艺较为简便,且一次成形,与患者牙齿契合度较高,因材质较软,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及缓冲力,降低患者牙周应力,减轻垫对患者口腔造成的二次损伤。同时,与硬性垫相比,软性垫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提升患者佩戴过程中的舒适感,更易被人们接受[14-16]。

本研究将患者肌电变化特征作为观察指标之一,主要原因在于无论患者处于磨牙或紧咬牙状态,其肌电均呈持续释放状态,因此作为评价疗效的标准之一,可信度较高。本研究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咬肌以及颞肌前束的肌电活动进行检测,健康人群在最大紧咬位时,咬肌以及颞肌前束表现出的肌电幅值代表患者肌肉咀嚼活动的潜在能力,如果该数值下降,提示该肌肉收缩能力下降,则表示可能存在肌肉疲劳现象;当处于息止位时,若肌肉表现的肌电值较大,则提示本该处于放松状态的肌肉可能存在功能过度使用的现象[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前,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咬肌、颞肌前束电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研究组咬肌、颞肌前束电位在最大紧咬位时,肌电值高于对照组,在息止位肌电值低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肌电数值进行分析发现,由于长时间出现夜间磨牙、紧咬牙状态,使牙齿咬合力异常,导致咬肌、颞肌前束出现疲劳状态,研究组治疗得到明显改善,提示,软性垫对治疗夜间磨牙、紧咬牙症状疗效显著,与于文倩等[20]研究结论有类似点。夜间磨牙、紧咬牙,一方面影响患者牙周、口腔健康,另一方面因过度使用咬肌等牙周肌群,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发现,通过采用软性垫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提示,软性垫更易被人们接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夜间磨牙、紧咬牙症状不仅对患者牙齿是一种损伤性使用,更易影响其夜间睡眠质量,尤其是对于夜间睡眠较浅的患者,在睡觉过程中会隐隐感觉到磨牙,从而使患者无法进入到深层睡眠,研究组在采用软性垫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显示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得到提升。张琪等[21]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口腔健康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十分必要,与本研究为改善患者夜间磨牙、紧咬牙而采取的软性垫治疗目的、结果均相似。

猜你喜欢
软性肌电磨牙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微信表情包:网络空间的一种“软性”符号
磨牙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国企治理结构的“软性”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