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以《高等土力学》为例

2021-11-16 01:36孔德泉胡志平王启耀柴少波张亚国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土力学留学生教材

孔德泉,胡志平,王启耀,柴少波,刘 钦,张亚国

(长安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推进,外国学生来华留学人数迅猛增加,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环节,是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支柱,是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新起点,增强教育内源性牵引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契机[2]。如何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水平,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是我国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3-4]。因此, 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长安大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展了国际留学生教育,累计培养近八千多名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拥有较好的留学生培养体系和经验[5]。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也已开展了十多年的土木工程留学生全英文教学工作。长安大学在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并开设了硕士和博士生的全英文课程。

留学生《高等土力学》是长安大学为土木专业硕士留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位核心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弹塑性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和工程施工等多学科的知识。课程的理论性强,知识面广,数理推导较多,而且采用全英文授课,语言能力要求高,教学难度比较大[6-7]。由于留学生与国内学生在很多方面差异较大,如何针对国际留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开展《高等土力学》课程改革,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从已有的留学生《高等土力学》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留学生的特点,采取问卷-实践-反馈的研究方式,从教材特点与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考核与评价以及课程思政设置与实施等角度出发,对留学生《高等土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开展了实践检验和探讨。

1 留学生学习现状及特点

1.1 留学生来源

截至2020年9月,长安大学在校国际学生人数为1 608人,分别来自全球六大洲的115个国家。其中学历生人数为1 051人,非学历生557人,分布在学校16所学院。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的比例较高,是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区域。

1.2 留学生的中文水平

来华留学生基本都进行过中文学习,有一定的中文基础,但是他们的中文水平是有较大差异的。本文对土木专业的36名留学生开展过有关中文能力和课程学习等方面的调研。留学生中文水平的自评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留学生中文水平自评情况

由图1可见,66.7%的留学生认为自己的中文水平中等或和较差,只有2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中文水平较好,认为自身中文水平很好的学生仅有8.3%。虽然在调研中也发现有61.1%的留学生表示可以用中文进行一般的日常交流,但高达83.3%的学生表示无法或者只能部分的看懂中文的专业书籍和资料。在是否能适应中文授课的选项上,有88.9%的留学生觉得较难适应。这表明日常的交流和专业的学习对于中文能力的要求和侧重点是有着显著差异的,必须在教学工作中加以注重和应对。

1.3 留学生的前期知识水平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各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都不尽相同,因此留学生之间的前期知识储备也差异较大[8]。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之前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弱。例如有的学生对于渗流部分的内容先前涉及很少,基础薄弱,因此在进行这些内容的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些吃力。所以在开展授课之前,应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和摸底,了解掌握他们的前期知识水平,并将其作为授课的重要参考条件。

2 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是校内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学院,土木专业也是留学生的主要选择专业。留学生的《高等土力学》课程已开设数届,教学团队针对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探讨分析,做了不少教学实践和探讨工作。

2.1 教材特点及选用

《高等土力学》是我国土木工程类研究生的重要专业课程。国外土力学的研究历史较早,《高等土力学》的教材也比较丰富。例如 Das B. M. 所著的《Advanced Soil Mechanics》就是非常经典的高等土力学教科书[9]。此外,Braja M. Das.的《Advanced soil Mechanics》, Muir Wood, David的《Soil Behavior and Critical State Soil Mechanics 》,Schanz, Tom的《Experimental Unsaturated Soil Mechanics》也是高等土力学教学中常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10-12]。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在初期《高等土力学》的教学是以教授的讲座形式进行,若干所高校的研究生集中在一起听课,每位教授讲一个专题,当时没有系统的教材,以黄文熙教授的《土的工程性质》为基本体系[13]。此后钱家欢教授的《土工原理与计算》被众多高校选用为研究生教材;龚晓南院士、谢定义教授和李广信教授所出版的《高等土力学》成为各个高校的常见教材,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14-18]。这些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高等土力学》的课程体系,每一部教材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现有的相关教材都很优秀,有着自身的特点,但随着我国留学生和研究生的不断增多,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值得深入讨论和研究,以促进英文高等土力学教材和课程的建设。

首先,留学生中文水平有限,直接使用中文教材难度大,而英文教材价格高且购买不便。其次,留学生来源国的文化体系千差万别,基础教育各不相同。普遍来说,“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前期的知识基础相对偏弱,在教学中往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和补充,因此教材的难度、侧重点和易读性方面难以选择。再次,国内外知识体系有着显著的差异,规范标准也有很多不同[19]。笔者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展过为期一年的访学工作,期间旁听参与过CE435-Soils and Foundation课程的学习。尽管作为岩土工程的教师,以前曾承担过相同课程的教学工作,但在参与课程时依然被不同的逻辑架构、专业术语以及规范规程所困扰,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甚至需要与授课教师进行讨论后才能对某些内容得以理解。因此对于基础较弱的留学生,如果教材内容在讲授过程中缺少中英文之间的融会贯通,教师的本意就难以顺利传递,导致留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后,随着我国科技能力的迅猛发展,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硕果累累,很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现有国外的英文《高等土力学》教材对这些研究成果鲜有涉及。如若能将我国新的优秀且成熟的研究成果及时写入教材,向广大留学生进行教授和宣传,这对于提升我国科技知名度和增强民族自豪感都是很有帮助的,也会促进留学生对我国学术水平的认可度,增加他们继续深造的信心和动力。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高等土力学》教材各有特点,也各有适宜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应在根据课程内容体系安排和教学方式的不同和侧重,充分考虑留学生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教材开展授课。在基本理论相通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国外教材进行这些内容的讲解;对于差异显著的内容,例如国内外规范中的差异,可结合国内外教材进行对比说明;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可结合多本教材,不断精简凝练讲解要点;对于我国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例如本构关系中的UH模型,则可以直接利用国内教材进行教学。总之应充分利用不同教材的优点和特点,做到基础讲实,差异讲清,难点讲透,内容常新。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

2.2.1 线上、线下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

近年来很多留学生因疫情而无法回到中国开展学业,因此网络在线教学成为留学生教学工作中一种必要且可行的教学手段。在先前的教学实践中,长安大学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对留学生开展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虽然目前国内在线课程名师众多,资源丰富,学习方式灵活,可操作性强[20],但是大多数在线课程教学语言还是中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使其无法也不愿去选择这些课程,前文对长安大学留学研究生中文水平的实际调研也反映出这一问题。此外,慕课类的网络课程由于是远程教学,课堂的监管效力有限,因此需要学生具备有较强的自律性、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确实具有难度。因此,我校《高等土力学》教师团队针对留学生的在线英文专业课,由相应任课教师进行线上直播讲授并进行录屏,这种授课方式可互动,可重现,方法较为灵活。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发现,留学生在汉语的运用方面,之所以日常交流能力远优于课程学习,除了专业词汇的缺乏,肢体动作和神态表达等辅助性动作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线教学时,这些肢体和神态的表达是远不如线下授课方便的,有时一个动作和一个表情的作用,远胜许多语言的表达。而且线下授课时课堂氛围对学习的促进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也较线上教学更为方便,尤其是在语言不是很顺畅的情况下。在调研中也发现,80.6%的留学生也更喜欢线下教学的方式。因此针对国际留学生的特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更为适宜。对于在校生采取线下教学,对于身处国外的学生开展线上教学,教学之外的辅导答疑和作业讲解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来开展,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教学方式的优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留学生所在国家时差不同,当在线课程正式开始时,要提前通过网络平台及微信等通讯工具提醒学生上课信息,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2.2 具体教学方式的探讨

近年来关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内容较多,本文仅依据留学生以及本课程的特点,针对以下两方面的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1) 单人授课和团队授课。单人授课时对整个课程的架构和内容更易把握,逻辑性也更清晰,节奏感会更稳定。团队授课则是各有所长,每位老师都能对所熟悉的章节用最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述,在每一个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更有优势。根据目前的教学反馈来看,学生们对于团队授课的认可度更高。由于本科阶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土力学知识基础,因此留学生们对于《高等土力学》的教学内容并非完全陌生。而且团队成员也已提前对各自授课内容作了了解,对于相近的内容作了梳理分工,对有前后联系的内容进行了协调衔接。这样不仅发挥了团队授课的优势,也尽量避免了可能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调研结果显示,75.0%的留学生对于这种团队授课的方式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对每位老师的授课满意度都比较高。但也有学生对课程整体性和连续性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因此课程团队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和协调,对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前后衔接做出更为优化和细致的安排,以期扬长避短,取得更佳效果。

(2) 讲述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目前国内仍以讲述式教学为主流教学方式,但是留学生由于人数较少,上课人数仅为中国学生的1/3~1/2,因此这样的小班精品课为讨论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留学生而言,讨论式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在讨论中解答他们的疑惑。讨论课对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话越讲越清,理越辩越明,讨论式教学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会比较多,但教学效果也的确更好,高达91.7%的留学生表示更喜欢讨论式教学。对于留学生这种小班课,这样的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发展和推进。

2.3 教学考核及评价

留学生《高等土力学》课程为考试课,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 绩占比分别为60%和40%。对于平时成绩,除了常见的考勤和作业,课堂提问和专题讨论也是重要的评价来源。课堂提问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而专题讨论需要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自查资料,就某一话题或案例给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平时成绩的评价要注重利用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的优势。教师可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统计学生的出勤情况并批改作业,也可充分利用在线平台的优势,通过平台上传相关参考资料,指导学生完成课程任务。针对疫情的特殊情况,作业的提交形式也可提供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多种选择。教师应及时检查出勤和作业情况,加强与低分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课后交流,主动督促其进步。在疫情情况下,特别是采用在线教学时,对考试形式的监管比较困难,此时可加强日常的学习过程管理,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

考虑到留学生语言和知识储备的情况,期末考试的难易程度应较为适中。根据调研,88.2%的留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工作,所以在题型中可适当降低理论推导的比例,适度增加案例分析的题型,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题目数量不宜过少,考察范围适当放宽,考察深度不宜过大,并应设置一定的开放性讨论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4 课程思政的设置与实施

留学生课程思政的设置是为了立德树人,培养友谊,讲好中国故事,引导正确观念,其方法贵在显隐相结合,润物细无声。由于国情不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背景复杂多样且差异明显。因此留学生课程思政的设置应该更为注重于摆事实和讲事实,引导学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思考这些事实,从而自悟道理,切忌生硬说教。留学生普遍思维更为活跃,对新生事物好奇心强。调研发现有94.4%的留学生表示对中国在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有较强兴趣。留学生的这个兴趣点正是课程思政的良好切入点。毕竟事实胜于雄辩,秦岭终南山隧道、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世界著名工程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基础建设技术能力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样的事实由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进行介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应该充满信心和感情,客观自豪的去向学生们讲解宣扬这些伟大的成就。这些留学生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承者,也是国与国之间文化和友谊的传播者和联系人。只要能摆好事实,讲好事实,其实道理也就不言而明了。在留学生教育中结合专业知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助于留学生了解最新科技前沿动态,促进其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留学生了解中国,培养对中国的感情和友谊。这对于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和实施,对于我国与该区域国家的共同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 结论及展望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国门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会越来越大,留学生群体会越来越多,留学生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也是越来越突出。而这正是各类课程开展国际化教学,不断探索和积累留学生教学经验的良好机遇。本文以留学生《高等土力学》的为例,从前期已开展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留学生的特点,采取问卷-实践-反馈的研究方式,从教材特点与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考核与评价以及课程思政设置与实施等角度出发,对留学生《高等土力学》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教改内容开展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措施和方法。研究成果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猜你喜欢
土力学留学生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垃圾土力学特性及其路基填筑应用研究
土力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厚德载物 教书育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