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贞坚诗作友,身投革命火燎原

2021-11-16 14:41李振超
党史博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林老董老林伯渠

李振超

董必武与林伯渠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枵腹从公的功勋人物。他们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聚首红旗下,自是志向相通,惺惺相惜;二老又都学识渊博、深谙国学,聚在一起免不了诗词唱和以抒发胸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们的诗词可谓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本文从抗战时期二老部分诗词唱和出发,记述两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真挚的革命情谊。

延安送别故友,诗篇往来诉情

1940年10月,董必武从延安到西安再转往重庆,准备在即将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上揭露国民党当局发动反共高潮,企图走投降路线的罪行。在延安任职的林伯渠忧心国事,为送别故友写诗《送董老赴重庆》赠之:

送董老赴重庆

延安回首又西安,此去渝京路几千。

驿道幸存左氏柳,夏云尚拥剑门关。

不因贝锦轻南国,好用批评重北山。

参政也为我辈事,肯将谠论让先贤。

诗中,林伯渠借用苏轼“忠规谠论,挺挺大节”之典,劝说董必武去重庆之后不要因為反动派的诽谤而意气用事与国民党政府决裂,要切中要害地用正直“谠论”对其批评劝诫,争取其团结抗日。但事不尽如人意,当时有消息称蒋介石密令监视驻渝的中共领导人,准备全面反共。形势紧急,董必武赴重庆一行也自然是曲折反复,不敢擅动。在此情境下,董必武只能静心待命,考察民情。在看到日军气焰嚣张,国民党畏怯不敢战之时,董老更是胸中郁闷,回诗向林伯渠倾诉:

戏作次韵林老赠别

延安小住又西安,世界离奇幻大千。

昨日尚晴今日雨,平时无阻战时关。

繁华闹市成墟落,弥迤平原起肉山。

参政不能言政事,贪污腐化尽称贤。

董必武的这首回诗写出了其往返各地耳听目观后的无奈:没想到经历战争摧残后各地如此的衰败腐朽,四处通行受限,闹市变作墟落。国家正值危难之际,却看国民党政府之中,蒋介石大权独握,自己作为所谓参政员并无政事可言;国民党政府里尽是些枉称贤名的贪腐之辈,清流甚少。林老也深知国事艰难,董老此去是代表着中共消弭分歧、一致抗日的决心去的,但国民党一心反共、对日妥协,想来董老作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此时处境应是左右为难,赴会不知有何危险,而爽约又可能失去和平机会。林老在此情形下满怀革命热情又作诗篇,鼓励董老要“全仗贞坚获自由”。

用董老别延安韵却赠

枫丹菊艳雁难留,往复春秋计已周。

百战正须破贼垒,同袍未可划鸿沟。

谁从症结探国病,全仗贞坚获自由。

障眼云烟消散未,凉山延水总悠悠。

这是二老唱和诗中极具气魄的诗作。《诗经·秦风·无衣》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林老直言此时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正如火如荼,战果卓著,此事足以激励国人抗战热情。即使国民党反动腐朽,他们也是中华儿女的“同袍”,此时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民族的罪人。最后,他鼓励董老:我等都是有坚强革命意志的战士,定能取得最后胜利,而国民党的阴谋仅是障眼云烟,伤害不到抗战的圣地延安。

居长安得林老信再次赠别元韵

帝都自古说长安,气象恢宏有万千。

晨夕满空鸦噪阵,边城到处虎当关。

北来短札光如电,东望中原气若山。

高屋建瓴秦地险,不驱倭寇愧前贤。

收到信后已接近赴渝的时间,有林老豪言壮语在前,董老的回诗也自然是豁达自信——“东望中原气若山”一句正是对革命战争大好前途的自信。正义道涨,邪恶道消,日本帝国主义必败在董老看来是不言而喻的。当下要做的就是以坚定的革命斗志驱除倭寇、不负先贤。

病中自寿不“天问”,同志情深佐“南星”

每逢各自寿辰,二老之间多有诗词往来。1942年,林伯渠五十六岁寿辰。与往年不同,这年林老日夜操劳以致“时病心脏”,只能病中庆寿。林老作诗《病中自寿》,董老回诗《次韵林老病中自寿》和之。此次的诗词往来最为深切地表达了两人团结在共同革命志向下的真挚私交。

病中自寿

百花生日我亦生,荏苒华年五八春。

枕上梦回慈母泪,胸中牢落杞人心。

与民更始安边塞,革面伊谁靖寇氛。

天问何须笺楚国,只今碧落有南星。

林老这首诗前两句写自己病中做寿,感叹韶华,但坚定的革命斗士不会因小小的病痛而沮丧。诗的后两句,林老赞叹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进步安定,不像国统区那样无心抗战。而这种安定从何而来——“只今碧落有南星”,没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坚强领导就不会有安定的边区。病中的林老最欣慰的是自己对于革命的选择和志趣的追求如此正确。

次韵林老病中自寿

闻公生日百花生,喜见郊原浩荡春。

万紫千红归造化,五风十雨快人心。

身经劳碌偏多病,境被包围未息氛。

巴蜀举杯遥祝嘏,好从危难脱灾星。

董老赴渝,林老曾赋诗激励,这次林老病中寿,董老自然也是尽抒慰告之意,表示疾病可消,抗战亦必胜。两位老革命家都是建党之初就投身革命,一路走来可谓是“五风十雨快人心”,多少艰难险阻都已经安然踏过,眼前的小病也就不算什么。尽管诗中写得恬静淡然,但现实中战乱不断,在日本侵略者铁蹄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夹缝中生存何其不易。所幸的是二老都有着豁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都坚信党的领导,志同道合的合作已有近20年了。如今老友大寿,董老“举杯遥祝”,觥筹间是不移的革命斗志。

妻子托君多照顾,南国还时更坚贞

1942年10月,董必武在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在会上怒斥何应钦对八路军“各自为政”的谰言,并在《新华日报》连续发文,维护统一战线。国事如此繁忙,怎能让家事再成为董老的牵挂,林老便在往来的信件中以诗代信向董老报告他家中的情况,可见两人交情之深。

莲芝示我董老缄章,诗以勉之

秋高频展雁回声,历落南窑思妇情。

善护佳儿皆健硕,共传里党有贤名。

同心蕴结信如一,没羽精忱珉愈真。

寄语浮图江上客,力挽狂澜可倒倾。

在延安,何莲芝和董必武可谓是一对模范革命夫妻,两人相知相许、恩爱十分,却因革命事业常常分别,但两人都毫无怨言,共同坚持革命。这一年董老已经离别家中接近两年,林老向他叙述了家中近况,告诉他莲芝同志持家有方,家中孩子也十分懂事,经常受到亲邻们夸奖,不用挂念。诗的最后两句又借用“李广射石没羽”的典故,鼓励董老要有革命者的坚贞精神,敢在国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

林老以诗勉莲芝次韵谢之

治理边区著政声,折梅相赠见深情。

雁回已共乡心远,鸥泛难将旅意名。

妻子托君无冻馁,琴书伴我特坚贞。

春来玉体如休沐,碧酒红茶次第倾。

董老的回诗,开篇便表达了对林老的赞许——即使他远在重庆,延安繁荣发展的消息也是不断传来,这多亏了林老等同志的努力。人在旅途怎能不思乡思家呢?但这一切为了革命都是值得的。家中妻子多亏了林老的照顾,重庆这边也不用担心,有琴书相伴足以使他坚贞不移。

“延安昔日革命处,红色江河万古流。”董林二老虽然早已远离人世,但他们的友情、诗情和品格却流传至今,成为佳话。

如今建党已百年,二老精神犹存,延安红旗不落,那片曾经被他们点亮过的山河,已是一番繁华盛世。■

猜你喜欢
林老董老林伯渠
林伯渠家风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百岁翁的跑步养生法
林伯渠无条件执行组织决定
林伯渠的崇高品质与革命精神研究
林伯渠送子『三用』
垂垂老矣 念念联之
高贵的灵魂
董必武的几个廉政故事
不是糊涂是境界
在董必武身边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