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与实践

2021-11-17 02:50霍宁波张建民李红霞滨州职业学院轻纺化工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化工管理 2021年31期
关键词:化工岗位标准

霍宁波,张建民,李红霞(滨州职业学院轻纺化工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0 引言

“中国制造2025”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加快推进和“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实施使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成为必然[1]。化工产业作为滨州市五大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到2020 年末,实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 891 亿元、利税160 亿元,分别年均递增10% 和12%。

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是形成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成为主体,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从而形成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高技能人才将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1-3]。因此,要达到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需求规格,必须要适时调整和优化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可以说,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对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

1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存在的问题

1.1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不够系统

当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不够系统,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缺乏对企业深入调研的情况下,专业课程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不能很好地对应企业标准和岗位要求,造成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不强。

1.2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更新滞后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更新滞后,尚未形成教学标准的适时动态调整机制。由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化工类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设备操作、操作控制等生产活动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这必然对从事化工生产操作的相关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产生许多新的要求,进而使得相关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和标准处于不断调整和变化过程之中。这就形成了产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不断调整与专业教学标准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2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动态调整与优化机制

坚持“校企融合、产教对接、动态跟进”,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动态调整与优化机制。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生产中所参照的职业标准必然是变化的、不断进步的,因此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必然处于动态连续调整之中。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同企业等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生产机构深入对接,搭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动态调整的体制机制平台,积极对接化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动态变化。

产业转型升级对岗位职业能力的更高要求并非舍弃原有职业技能要素,而是在原有职业能力基础上,形成更高层次的职业能力。因此,新产业形势下需要在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元素基础上,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形成岗位职业能力不断动态调整的化工人才培养体系。

2.2 “对接需求、岗位分析、引入标准”,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黄蓝”两区油盐化工产业规模大且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亟需大量化工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该区域范围内化工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的社会调查,分析就业岗位、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知识及素质要求。

按照“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的原则,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和人才规格的新要求,重组课程体系结构,调整与科技含量低、能耗高、落后产能相对应的课程,实现教学标准的系统化,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油盐化工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明确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定位,不断融入大量企业最新技术标准内容、职业资格培训内容和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大赛考核内容,形成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2.3 建立教学标准支撑体系

坚持“育人导向、质量为本、标准支撑”,建立包括师资配备标准、实训条件配备标准、课程标准在内的教学标准支撑体系。育人的核心问题就是必须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校企融合、产教对接、动态跟进”的教学标准调整优化长效机制下,相应教学支撑标准的建立必不可少。师资配备标准的建立为课程的实施提供重要理论保障和实践依据,实训条件配备标准的开发为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重要参考,课程标准是贯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落实教学计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文件。上述标准支撑体系一定是易理解、能实现、可评估的,因而它也是具体的、动态的,这必然为教学标准的开发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搭建前进的阶梯,如图1 所示。

图1 “问题导向、顶层设计、逐层推进、实施反馈” 的教学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框图

3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实践

3.1 专业调研基础上的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项目组在“黄蓝”两区范围内进行了化工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的社会调查,采用企业问卷调查、现场调研、资料查阅等方法,先后调研了滨化集团、富海集团等油盐化工企业,获得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人员一同对相关企业进行岗位分析、企业技术标准分析和化工总控工职业标准的分析,确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就业岗位为生产操作工,二次晋升岗位为工艺技术员。

3.2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油盐化工特色”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企业调研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化工生产运行与控制”是化工生产操作工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围绕这一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构建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运行单元生产装置、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基础专业能力,主要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等五门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化工生产运行与控制岗位的操作能力和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包括石油炼制生产技术等十三门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则是体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具有前瞻性的领域能力培养的课程,包含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等五门课程。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程”对应本行业岗位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该部分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在不同企业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需要严格要求、深化培养、不断夯实。“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涉及专业知识及能力的要求,该部分课程对应的岗位能力在专业领域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扩展。“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培养针对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某具体企业的工艺及装置的职业能力,该部分能力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拓展,具有具体性和灵活性。

3.3 教学标准支撑体系的开发

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单独编写了包含相应核心课程具体实训项目、操作规范、项目考核等内容的实训标准,制定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师资配备标准,开发了包含实训室硬件要求、设备及耗材的规格和数量、相应实训目标在内的实训条件配备标准。

4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实施成效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搭建校企双方全方位合作平台,坚持需求导向,构建了教学标准“反馈—实施—反馈”的可持续动态调整和优化机制。按照“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的原则,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油盐化工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教学标准的系统化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建立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标准支撑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和育人效果稳步提升。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毕业一年后的本地就业率提升6.4%,毕业一年后平均月收入达4 521.7 元,同比提升13%。学生积极参加化工生产技术、化工设备维修等技能大赛赛项,国赛获奖2 次、省赛获奖4 次。这些成果的取得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化工岗位标准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