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生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17 04:09项铸马燕汪爱珠
数字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习投入硕士研究生结构方程模型

项铸 马燕 汪爱珠

摘 要:具身认知强调生理与环境融合并作用于认知过程,这与学习投入即身心投入于学习的内涵相吻合。基于此,文章通过具身认知视角设置问卷,采用路径分析法,重点对西南地区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及影响因素进行考察,这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各影响因素对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大小各不相同,其中,个体因素中学习信念对学习投入解释度最高;院校课程结构设置是否合理比教学服务质量的影响更大;有助于自身科研学习的导师指导方式更受学生青睐。鉴于此,文章从学校、导师、学生三个角度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具身认知理论;结构方程模型;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69(2021)05-0019-07

一、研究背景

近年,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已进入质量提升的新时期。随着我国研究生队伍的壮大,确保高校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而研究生教育中学生学习投入潜在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在传统具身认知研究范式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理论突破传统的身心二元论,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的研究热点,该理论认为大脑认知基于生理,身体机能直接影响认知活动的进行,将身心视为不可分离的共同体和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由此为学习投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1]。

20世纪30年代,泰勒(Taylor)在“任务时间”概念中指出,学生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与投入精力成正比[2]。佩思(Perth)在“努力质量”理论中认为学生学习投入不仅要关注投入时间还应注重学生投入的程度[3]。当国外有关学习投入度研究理论不断深入的同时,国内学者相继对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量表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例如,汪雅霜对我国高职学生和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4],李昕瑜从多角度探究公共课程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因素[5]等。

显然,学习投入度已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評估学者们的新视角,但鲜见对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路径及程度进行研究。为深入探究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把握硕士研究生学术科研特征,通过构建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深层次探索影响学习投入的内部机制,以期为硕士研究生加强学习投入和优化学校培养机制提供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在海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学生个体因素对学习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院校因素对学习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互动因素对学习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故提出如下假设:

H1:个体因素对认知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

H2:个体因素对行为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

H3:个体因素对情感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

H4:院校因素对认知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

H5:院校因素对行为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

H6:院校因素对情感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

H7:互动因素对认知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

H8:互动因素对行为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

H9:互动因素对情感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

依据上述假设,可得出研究假设图如图1所示。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西南地区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形式发放问卷,累计收回318份问卷,删除态度不明显、答题时间短的16份无效问卷,最终得到302份有效问卷,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约为95%。

(三)研究工具

基于大量文献分析,以具身认知理论本质特征为基础,汪雅霜、霍治平、李昕瑜等以学习投入度问卷为依据,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特点进行聚焦和改进,编制的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1)基本信息,如性别、年级、是否跨考、学科门类、学位类别等;(2)具身认知环境下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量表,共分为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三个维度;(3)具身认知环境下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量表,分为个体因素、院校因素和互动因素三个维度,共50个题项。问卷题目选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数据处理从“非常不符合”记1分,到“完全符合”记5分的记分方式,被试者得分越高表示对应方面的表现越符合。

1.问卷信度、效度

信度主要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量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真实特征。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能准确测出所需测量事物的程度。本研究使用SPSS 24.0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显示,该问卷下各维度信度分别为认知投入0.838、行为投入0.799、情感投入0.902、个体因素0.914、院校因素0.935、互动因素0.906,总体信度为0.967,大于0.9,有较高的信度。整体效度0.947,大于0.9,同时Bartlett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为0.00,小于0.05,表明测量工具能有效测出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投入及影响因素,所测数据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2.组合信度、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

为探究认知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个体因素、院校因素、互动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各维度下的题目信度,使用Amos 24.0软件构建一阶验证式因素分析模型,将标准化因素负荷量小于0.5的题项删除。查看输出结果,非标准化值皆显著,残差均为正值,即未违反估计。

本研究采用组合信度检验模型内部质量,平均变异数萃取量测量模型维度与题目间的相关程度,而每个维度的平均变异数萃取量开根值即为区别效度。各维度组合信度、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如表1所示,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均在0.7以上,表示模型的内部质量理想,各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收敛效度均高于0.5,表明问卷的各个维度下,题项的设置能有效测出学习投入度及其影响因素。每个维度的区别效度开根值均大于所对应维度相关数值,说明量表的六个潜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

三、实证研究分析

(一)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基于上述研究假设,运用Amos 24.0软件绘制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的初始模型,并验证潜在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如图2(见下页)所示,初始模型中个体因素、院校因素、互动因素属于外生潜变量,分别对应读研动机、教学服务质量、与导师关系融洽等12个外生显变量,用字母RZR1—RZR3、XWR1—XWR3、QGR1—QGR6测量学习投入度, 认知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属于内生潜变量,分别对应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研究课题、导师的辅导等14个内生显变量,用字母GTR1—GTR6、YXR1—YXR4、HDR1—HDR4表示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的测量指标。

1.模型拟合度检验

假设模型中变量的估计值均为正数且显著,表明变量未违反估计值,进而对模型的拟合度进行考察,在模型适配检验中,模型拟合度指标CMIN/DF、RMSEA、GFI、TLI、AGFI均未达到适配要求,仅有CFI、IFI值满足适配要求,即需对假设模型进行修正。

2.结构模型的修正

结构模型中输入的数据呈现非正态,造成卡方差异值因数据违反多元正态而膨胀,由此导致模型拟合度变差,在AMOS软件中采用Bollen-Stine方法修正卡方值,利用Bollen-Stine p-value估计的卡方值重新修正模型整体模型拟合度[6]。修正后模型拟合度值均达到标准,如表2所示。

(二)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分析与假设验证

1.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分析

如表3所示,根据修正后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模型可知,个体因素对认知投入影响最大,其中拥有坚定的学习信念,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的对学习投入影响较大,只是为了顺利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对学习投入影响最小。院校因素中学校设置的课程结构对学习投入影响较高,对学习投入影响最小的是学校的教学服务质量。互动因素对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影响较低,对情感投入影响处于中值,其中导师的指导方式影响互动因素最大,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是否合理对互动因素的影响最小。

2.研究假设验证

假设模型鉴定结果如表4所示:院校因素对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呈负值,未产生正向影响,即假设4、假设5不成立,个体因素对学习投入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互动因素对行为和情感投入影响极其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探究了西南地区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提出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1.高校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总体特征

由图3(见下页)可知,当前西南地区部分被调查的高校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总体得分为3.58,学习投入度呈中等偏上水平,认知投入最高为3.61,情感投入居中为3.59,最低的是行为投入为3.50。在认知投入方面得分最高,表明他们在科研学习中具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知识善于独立思考,并能在科研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其次是情感投入方面,经常得到导师和同学们适时的指导与帮助,同学间关系融洽,有归属感及学校對于学业的考核方式能够激发硕士研究生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科学研究中。最后,硕士研究生行为投入最低,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程学习上投入精力不足,课堂内未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动讨论,与导师、同学交流较少。

2.不同个人背景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投入上存在差异

分别将不同性别、婚否、不同年级、不同本科院校、不同硕士类别、是否跨考的学习投入度得分进行独立性检验和事后检验,根据分析结果可得出:

(1)不同性别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差异不显著。从认知投入、行为投入两个维度均值来看,男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均比女硕士研究生高,表明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男生相较于女生科研思维更清晰,而在情感投入维度上女生均值略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科研学习中和同学、导师的互动交流比男生多。

(2)未婚和已婚硕士研究生之间学习投入度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投入的三个维度上,已婚硕士研究生的投入均值都大于未婚硕士研究生,尤其在认知投入上高达3.89,表明成立家庭的已婚硕士研究生在生活中需要承担更多责任,相比于未婚硕士研究生有较详细的学习计划、更明确的学习目标。

(3)年级不同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就读年级上升,硕士研究生的认知投入均值呈上升趋势,就读年级的增长让他们社会活动频繁,从而在科研学习中有自己的思考,并能在其中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在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均值上研究生一年级到三年级呈现轻微下降趋势,可能源于硕士研究生课程的逐渐减少,与导师、同学的交流互动较少的原因。

(4)就读本科院校间学习投入度存在显著差异。“985/211”院校的本科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认知投入均值相较于高职高专院校考研的学生高出近1分,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均值均比高职高专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高,由此表明本科“985/211”院校的学生科研学习目标更为明确,且经常与导师、同学研讨,具有较好的归属感。

(5)学习投入度在硕士研究生类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认知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上均高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源于学术型研究生主要是以培养较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人才为主,专业型研究生重视职业实践和技术应用。因此,学术型研究生在科研上压力更大,学习投入较多。

(6)学习投入度在是否跨考上没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而跨考学生需要一个加强的阶段,因此跨考学生学习投入度低于非跨考学生,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3.个体因素是影响学习投入度的关键

根据构建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模型可以看出,个体因素对认知投入的路径系数高达0.81,行为投入次之,最低是情感投入,均达到较为显著的影响。个体因素维度中各因子解释度为学习信念(0.84)、成就目标(0.77)、读研动机(0.76)、学业规划(0.73)、知识获取能力(0.73)、毕业要求(0.72)。从测量变量来看,硕士研究生在科研学习时,自身应有坚定的学习信念,并设定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用清晰的学业规划指引行为投入。

4.院校因素对认知投入和行为投入影响不显著

院校因素对认知投入、行为投入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4、-0.10,说明调查的西南地区部分高校在教学服务质量、课程教学质量、设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上未能使他们适时发现科研学习中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与老师互动交流较少。情感投入为0.17,同时显著性p值达到0.004,小于0.05,具有显著影响。这表明所在学校提供的学术资源是否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学业考核方式是否合理,学校整体的学习氛围对情感投入影响很大。

5.互动因素对学习投入度均有显著影响

互动因素对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影响较为显著,对认知投入影响最小。同学间时常互动交流,一方面能提高归属感,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思维发散、开阔视野,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拓展创新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这表明学校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为频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给予有效的指导,提供的各种学术资源较能满足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学习要求。

(二)相关建议

本研究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了有效促进高校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从学校、导师、学生三个角度给出相关建议,供各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参考。

1.优化高校培养方案,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为提升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应以各院系自身特点、专业特色为依据,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教学服务质量、课程质量,可创设三方对话机制,实时关注学生学情,动态调整课教过程,形成常态化教学反馈。完善奖学金评审机制,奖学金制度对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心理激励作用,积极探索完善学校研究生奖学金评审机制,制定公平合理的量化标准,有利于形成良性的科研竞争关系。作为国家高素质群体,研究生生活压力大,助教工作在解决经济负担的同时对学习投入度具有正向影响,因此,一方面应鼓励学习精力充沛的研究生申请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助教工作,另一方面应完善助教实践过程中的考核及培训制度。除此之外,高校德育处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压力与日俱增,有必要定期进行研究生心理现状问卷调查,关注个体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讲座和座谈会,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2.完善研究生导师制度,关注学生发展

导师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第一责任人,导师指导不仅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还要进行科研学习监管,更应关注人格培养。导师因带领人数众多,疏于对学生的了解与指导,致使学生与导师间矛盾时有发生。各级研究生院应建立适合自身学院系统的导师监管评价机制、考核制度,积极促进导师和学生间的学术生活交流、课题申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做到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正向影响学生。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点出发,以需求为引领,以职业规划为导向,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力能力培养,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确保学术活动相关信息及时畅通。

3.明確读研动机,让科研兴趣做引领

本研究发现个人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关键性因素,硕士研究生首先应明确自身的读研动机,保持积极端正的科研学习心态,不能好高骛远、妄自菲薄。在科研学习时以兴趣为导向,坚定学习信念,遇到困难时积极乐观地应对,学会对消极情绪的释放与调节,多与导师及同学们互动交流,了解自身的短板与优点,明晰自身的科研学习目标,做好职业规划。

[1]焦彩珍.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论意义[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4):36-44.

[2]刘茜.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陈琼琼.大学生参与度评价:高教质量评估的新视角——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的解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1):24-30,121.

[4]汪雅霜.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实证研究:基于2012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32-36.

[5]李昕瑜.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师范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6]ENDER S,CRAIG K.An SAS Macro for Implementing the Modified Bollen-Stine Bootstrap for Missing Data:Implementing the Bootstrap Using Exi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oftware[J].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2005,12(4):620-641.

(责任编辑 孙兴丽)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度一般基金项目“‘双一流视野下教师教育学科群及评价体系研究”(18YJA880061);2020年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基于SNA的教师教育学科群关系网络与评价研究”(yjg201009);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大数据时代研究生数据素养对科研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CYS20246);2021年重庆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专项课题“智慧教育视野下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评价研究”(YZH21006)

作者简介:项铸(1994— )男,重庆长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评价、计算机教育;

马燕(1960— ),男,云南昭通人,重庆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慧教育与评价、社会网络分析等;

汪爱珠(1996— ),女,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评价、智慧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投入硕士研究生结构方程模型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建立中职课堂规则,提高学习投入效率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改进ARMA模型参数估计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