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背后的“无名之辈”

2021-11-17 15:11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44期
关键词:手语开发者灌溉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有一群“无名之辈”。他们是技术的弄潮儿,他们默默奋斗、坚守在行业一线,试图以技术为武器,去解决大时代下每一个微小的社会命题。他们就是中国的AI开发者。

帮快递小哥一分钟打500个电话

2013年,中国快递业达到增速最高点。“老IT人”李黎明的工作之一就是“跟踪”快递员,他洞察到,快递末端配送的瓶颈痛点不在于“配送”,而在于“通知”。当时,有一半的快递需要快递员在楼下通知用户下楼来取,这种通知全是靠手工去打电话、发短信。“他打电话时间差不多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每个月的电话费居然要200到300块钱。”

基于“老IT人”的技术信仰和对快递行业的洞察,两年后,一款快递自动通知App云喇叭上线。正如其名,喇叭就是用打电话这种强通知的方式,通知用户取快递;云,即是通过云服务帮助快递员自动实现智能语音电话+短信批量通知的功能,一分钟可以同时拨打500个电话、发送500条短信。云喇叭每个电话成本三分钱,总能力能实现每分钟两万个电话,并能保证大并发量在每天高峰时段的稳定性。同时,在来电端标注“快递外卖”的细节设计,更能提高用户接听率。

4000次土壤实验的“坚守”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是全国最大的苜蓿草种植区。从前为灌溉一片苜蓿草,牧民们要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喷灌机和电井之间,开启、关闭、正反转、调速等一通操作,才能开启所有水泵,让喷灌圈开始作业。但每一个喷灌圈的面积有限,一片种植区大概需要7~12小时才能全部灌溉完。天气热时,苜蓿草需要每天灌溉,稍微凉快点,也要2天灌溉一次。频繁的灌溉,不仅将牧民困于喷灌机旁,粗放型的作业更不符合当今节能环保的主题。

智慧农业与智能传感器的发展,让这一局面悄然改变。如今,在从前的手动控制柜旁安装一个“智能盒子”,就能既保留现有手动操作,又能实现远程手机控制,同时增加对水泵的远程控制。牧民们在家里就可以远程操控灌溉。最重要的改变,是灌溉变得“有据可依”。“通过智能灌溉,我们估算能节省30%左右的用水,同时也减轻了繁重的人力负担。”东方智感CEO张昊说。

阿鲁科尔沁旗的苜蓿草只是一个缩影。2016年,“智慧农业”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此时,中国18亿亩农田的智慧发展、精细化管理亟待智能科技的注入。在这一年,东方智感开启了业务转型。

对于东方智感来讲,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静下心来做好产品研发”。不同于其他产品,智能传感器的研发需要大量实验和资金、人才投入。以一款土壤水分监测传感器为例,为了选择最合适的电磁波频率,东方智感的科研团队反复做了近4000次土壤实验。

用技术温暖那些“被遗漏的人”

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服务产业升级,更要始终回头关注那些追不上时代的、“被遗漏的”人。有一群开发者,他们试图用技术点燃最亮的火把,照亮那些弱势群体。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2780万听障人士。帮2780万人找回“声音”,让他们更平等的与世界对话,是东北大学2019级硕士生曾振的心愿。大学时期,曾振认识了一位在残联工作、患听力障碍的朋友,与之交往过程中,曾振萌生了“能不能用科技为听障者做些什么”的想法。

2018年,一款帮助听障人士沟通交流的智能系统“舞指科技”在东北大学的人机交互实验室诞生。这是一款由智能传感手环、前端App及云端服务组成的手语双向翻译交互系统。智能传感手环可以将听障人士的手语动作捕捉识别,并在云端转换为文字及语音呈现在App端,传递给非手语使用者。同时又可以将非手语使用者的语音在App端转换为文字加手语动图的“双语形式”,这样就可以用技术帮助双方流畅地交流。

整个产品的研发过程,对于曾振他们这个在校大學生创业团队可谓“披荆斩棘”。最现实问题就是技术。“跟每个人说话都会有不同的方言一样,每个听障人士都有不同的手语规范,同一个词打出的手势也会有差异。哪怕是一些微小的差异,智能识别出来后都不一样。”下一步,曾振希望继续优化这款产品,同时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帮助他们实现与外界的无障碍沟通。

在乡村振兴、科技适老、智能制造等时代命题下,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将技术与社会命题结合,悄然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时代,让未来可期。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 11.4)

猜你喜欢
手语开发者灌溉
Life in 2060
对现代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及管理的分析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85后”高学历男性成为APP开发新生主力军
16%游戏开发者看好VR
奇怪的手语图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