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渗透

2021-11-17 23:29吴生深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8期
关键词:建模教学小学核心素养

吴生深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开始加快,为了让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同时做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培養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教育研究者们提出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与能力,以及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其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包含了知识、思维和方法的应用,其核心素养理念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本文从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入手,分析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落实小学数学建模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核心素养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应用一些数学工具,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模型搭建,使其能够反映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和规律的学习过程。数学建模是将抽象化,原本不可见的数学思维进行外显的过程,数学建模能够评估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能够评价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高低[1]。但是数学建模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养成,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做好对学生的数学建模教学工作非常有个必要。能够发挥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特别是将其和核心素养理念结合后,更能够突出数学建模教学的功能。

一、传统数学建模教学问题分析

1.教师对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能够出成绩,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再加上小学课程种类的增多,小学数学课时的安排相对减少,所以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更少,基本上很多教师都是直接将基础知识灌输在学生的脑海里,课后再通过练习对学生进行巩固[2]。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只有听老师讲解,以及自己完成课后练习。

2.数学建模活动开展形式化

当前有的小学数学教师会结合新教此和新教学理念,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但是由于对数学建模教学的不熟悉,所以数学建模活动仅仅知识流于形式化[3]。形式化的数学建模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中,教师直接在讲台上用剪刀剪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告诉学生哪些是长和宽,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拿起剪刀去制作模型,模型建构教学仅仅只是流于形式化。

3.忽视知识理解在其中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是有很高的价值,针对当前小学生学习动力弱的问题,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牢牢抓住数学建模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势,专门设计数学建模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但是没有在其中渗透新知识的讲解,比如在制作时钟模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开展此活动的目的是比一比哪位学生制作的模型更加美观,没有将“时分秒”知识的讲解渗透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

二、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开展

1.结合生活化材料制作数学教学模型

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非常的密切,很多生活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释,甚至有的生活材料和工具,摇身一变就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的材料。因此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将生活材料带入课堂,指导学生应用生活材料制作生活模型,展开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例如在讲授:《时分秒》这节课的时候,有关时间的三个单位,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时分秒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形式,不理解分针走一圈和时针走一圈之间有何联系。为了突破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教师开展了一堂数学建模教学活动课,要求学生两人一小组,利用硬壳纸、胶水、小图钉、签字笔,结合教室内的挂钟自己制作一个时钟,注意指针的长短,并且标记好表盘的每个刻度。制作好时钟模型后,教师结合时钟模型来开展单位换算,以及有关指针转动的知识教学,对学生来说直观的模型的辅助下,知识更容易理解。

2.信息技术下的数学建模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项非常好的教学技术手段,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信息技术一直都是教师首选的工具,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模型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例如在讲授:“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这部分知识时,结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了给学生更好的呈现公式推导的原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圆柱体模型。首先电子白板上呈现了一个完整的3D圆柱体,随后该圆柱体的上下底面圆开始被切割成若干个小扇形,并且沿着圆柱体的高线一直切割下去,这时候发现圆柱体被切割成形似扇形的若干等分,最后将各部分重新组合,原本一个圆柱体居然组合成为了一个长方体。细心的学生观察模型发现,组成长方体的底面的部分,来源于之前圆柱体的底面,并且长方体的高也和圆柱体的高相等。经过学生对模型观察和分析,很快学生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3.教学互动为主导的建模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互动的形式,来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把抽象化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行为直观的再现出来。例如在讲授有关:“追及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题目中汽车或者人的运动方向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扮演题目中的汽车或者人,教室外走廊上的两个点代表甲乙两地的距离。随后在分析题意的前提下,让学生将题目中所要求的运动方式比如: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等等演绎出来,这样一来本来逻辑层次较深的追及问题应用题,瞬间通过直观化模型的建构,变得非常容易理解,学生不仅理解了运动的方向,同时还理解了运动结束后的状态,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效率。在核心素养教学上,培养了学生对逻辑问题的理解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结语

数学模型对数学教学起着很强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要通过信息技术、生活材料以及教学互动等方式,展开数学模型建构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建模能力。

参考文献

[1]段景红.在数学建模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J].教师博览,2021(30):80-81.

[2]郁燕红.基于建模思想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10):2-3.

[3]阮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方法分析[J].知识文库,2021(16):19-21.

本文系2020年大田县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建模的研究》课题立项编号(TKTX-2011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建模教学小学核心素养
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探讨
基于UG的建模教学探讨
初中生物建模教学的实施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