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2021-11-18 02:07邓铭华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
十几岁 2021年24期
关键词:导论摸鱼清华大学

特约教师/邓铭华(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

事件速递

2021 年3 月份,清华大学校内网课平台上出现了一门名为《摸鱼学导论》的课程,上千人选了这门“摸鱼”课。据了解,这门课旨在让同学们得到“摸鱼小技巧 ”“提升幸福感”,并且不设期末考试。原来,开课的“高老师”是清华大学大一新生,他称“摸鱼”课是个玩笑,想让大家放松。

素材AB面

角度一:一个“网红”词的诞生

“摸鱼”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若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即用手去水中探鱼。该词本身不包含特定的感情色彩。但词语的具体内涵受语境的制约,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会引申出别的意思。如“瞎子摸鱼”,比喻做事盲目,缺乏调查研究;又如“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现在的流行词“上班摸鱼”,即运用了“摸鱼”的引申义,在调侃的口吻中,暗示工作时的偷闲、开小差行为。

角度二:“摸鱼”背后的时代环境与心理因素

“摸鱼”曾经意味着偷懒、不好好工作,是一个贬义词,现在却被不少年轻人戏称为“摸鱼哲学”。而最近备受热议的清华大学《摸鱼学导论》仿佛也坐实了一点——“摸鱼”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全民学问。这背后所反映的是高压力生活下,人们的一种普遍社会心理。

在这个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无论是学生党还是上班族,免不了有觉得压力大的时候,于是,“摸鱼”行为便应运而生。《摸鱼学导论》在清华大学受到学生欢迎,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课程名称的“戏谑”与“接地气”,体现了年轻人的时代需求,另一方面更深层的原因,也许是清华学子对心理减压和放松的渴求。

角度三:给“摸鱼”注入新的内涵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专注状态会削弱大脑的关联能力,令思维走进死胡同。适当休息则可以重新激活思维,为思考带来活力。

面对“摸鱼”,我们宜“疏”不宜“堵”,应顺应时代心理和需求,对其进行改造,并注入新的内涵。如,运动是最有效的“摸鱼”方法。运动能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刺激大脑神经元的活跃,使人更专注。“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地人生,都是在一张一弛中得到最大的舒展。只要方法正确,“摸鱼”也能产生一定的价值。

猜你喜欢
导论摸鱼清华大学
艺术史研究的锚点与视角
——《艺术史导论》评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摸鱼》App上架微软商店
中国美学视野下的戏剧学研究
——《戏剧学导论》评介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A Case Study of Cohesive Devices in an English News Report
Shirking 9 to 5
聪明的老板不会苛责摸鱼的人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