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

2021-11-18 08:38邢建霞
广州化工 2021年21期
关键词:醋酸纤维微丸双氯芬

邢建霞,付 渊

(1 内蒙古乌海市第十中学,内蒙古 乌海 016000;2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双氯芬酸钠(又名双氯灭痛,简称DS),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其适应症为各种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关节强直性脊椎炎、各种手术后引起的疼痛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等。由于其对胃有刺激性,半衰期短,仅1.1 h~1.8 h,1日需给药3次,产生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1],因此如何研制出能扬长避短、产生良好作用又易被病人接受的DS制剂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双氯芬酸钠、微晶纤维素和聚维酮K30为丸蕊材料,醋酸纤维素和聚乙二醇4000为包衣材料,制备了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度等性能进行了考察。

1 实 验

1.1 仪器与试剂

湿法制粒机、挤出机、滚圆机,重庆英格造粒包衣技术有限公司;流化床,德国Clatt;智能药物溶出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

双氯芬酸钠,辽源市迪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微晶纤维素,安徽山河药用辅料有限公司;聚维酮K30、聚乙二醇4000,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醋酸纤维素,美国伊士曼公司;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北京益利精细化工厂。

1.2 释放度测定方法

取制备药品,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D第一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C)第二法的装置,以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值6.8(取磷酸二氢钾9.53 g,加水6000 mL使溶解,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8,加水至7000 mL,摇匀,即得)1000 mL为释放介质,转速为50 rpm,依法操作,在第1,2,4,8 h时分别取样,进行测定[2-3]。

1.3 制备工艺

1.3.1 丸蕊的制备

称取处方量的双氯芬酸钠,微晶纤维素置于湿法制粒机中混匀,加入10%聚维酮K30水溶液制软材,置挤出机上挤出(挤出速度:30~40 rpm),滚圆(滚圆速度:600~800 rpm),流化床中烘干(进风速度40 ℃),筛分出16~30目之间的微丸,备用[4]。

1.3.2 包 衣

(1)包衣液的配置

称取处方量的聚乙二醇4000置于处方量的水中,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处方量的醋酸纤维素,使其分散均匀,最后加入处方量的丙酮,搅拌,溶解,即得。

(2)包衣

将制备的丸蕊置于流化床中包衣,包衣增重为8%~10%。

1.3.3 处方的优化

将药物以挤出-滚圆技术制成含药丸蕊,使药物均匀分散在微丸中,有效的增大了药物释放的扩散纵深和药物扩散阻力,在同等包衣条件下更有利于控释药物长效释放。口服后,缓慢释药维持平稳的有效治疗浓度,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本文主要考察了包衣膜组成及包衣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乙二醇4000的不同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将蕊丸包膜,使水或体液经渗透作用通过包衣膜进入膜内,溶解丸蕊,在膜内外产生渗透压梯度,将药液从释药孔释出。半透膜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允许水等小分子通过,阻止药物分子及大分子通过,其孔的多少就显得非常重要。致孔剂多为一些水溶性物质,当衣膜与水或体液接触时,膜上的致孔剂溶解或脱落,使膜形成微孔或海绵状结构,增加膜的通透性,使水更易渗入包衣膜内,从而改变药物的释药速率。

本文采用聚乙二醇4000作为致孔剂,在4.5%的醋酸纤维素包衣液中加入相当于CA重量的2.0%,5.0%,10.0%,包衣后进行释放度测定,考察聚乙二醇4000的不同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聚乙二醇4000的不同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Polyethylene glycol on drug release

从图1可以看出,聚乙二醇4000的用量为2%时,药物释放偏慢,用量在10%时,药物的释放偏快,而当聚乙二醇4000的用量为5%时,药物释放速率适中,符合要求,因此将包衣液处方中聚乙二醇4000的量定位5%。

2.2 包衣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包衣增重应适中,膜过薄则强度不够,一旦破裂,药物突释,引起不良后果;膜过厚则难以将释药速度调整到产生持续有效血药浓度水平。分别对同一批丸蕊用同一处方的包衣液包衣,包衣增重为6%,8%,10%进行释放度实验,结果见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衣膜增重越大,药物释放越慢。当衣膜增重为6%,药物释放偏快;而衣膜增重为8%,10%时,药物释放符合要求,因此将衣膜增重为定为8%~10%。

图2 包衣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Fig.2 Effect of coating weight gain on drug release

2.3 影响因素试验

按照确定的处方工艺制备一批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在光照,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分别在5,10 d取样,考察其外观,含量,溶出,与0 d结果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Table 1 Test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单因素考察试验表明,本制剂的释放速度主要受包衣膜中聚乙二醇4000的用量和包衣增重影响较大,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基本确定了处方工艺。同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品稳定[5]。

3 结 论

双氯芬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表明:包衣膜厚度及聚乙二醇4000的量对药物释放会有显著影响。体外释放度的考察显示,6h药物累积释放度达到90%以上。初步稳定度结果表明,本品在高温、高湿及光照条件下较稳定。

猜你喜欢
醋酸纤维微丸双氯芬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0123456”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实践
二醋酸纤维素脱盐膜制备及耐污染性能研究
二十味沉香微丸对绝望小鼠行为及海马5-HT系统的影响
氮卓斯丁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非邻苯类环保增塑剂增塑二醋酸纤维素的研究
烟用醋酸纤维丝束的品质控制
双氯芬酸钠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术后疼痛的效果
探究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微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