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研究

2021-11-18 08:38庞吉敏王东武
广州化工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全员动力建设

庞吉敏,王东武,文 武

(中国葛洲坝集团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

企业安全文化是在“大安全观”和“大文化观”下提出的,是被企业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1-2]。民爆行业近年来面临生产技术与工艺设备的革新,加之民爆行业自身就属于高危行业,安全成为此类企业发展的生命线[3-4]。现如今民爆企业本质安全建设尚未健全,不能全面规避事故发生,安全文化建设成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补偿措施,在实现民爆企业安全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如王秉等[5]从安全文化生成的因素、途径、动力与表现形态4个方面提出了“6-5-2-4”安全文化生成理论,宋四新等[6]对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员工行为和企业行动提出了文化建设改进措施,朱立波[7]介绍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国内在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的成果还较少,总结借鉴安全文化研究成果,结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与PDCA循环理论构建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型,提出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框架,总结安全文化建设驱动力提升策略,以期为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1 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型

《导则》中将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分为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信息传播与沟通、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事务参与、自主学习与改进、评估、审核8项内容,结合基本要素,基于PDCA循环原理构建了3层次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型,如图1所示,各阶段的迭代更新促进民爆企业安全文化提升。模型中第1层为准备阶段,包括了组织架构、人才与物力资源准备,资料的归集整理、企业现状分析和安全文化建设方案的制定。第2层为实施阶段,其核心层是安全理念文化体系的梳理与建设;安全制度文化体系、安全行为文化体系与安全环境文化体系共同实现安全行为的规范与程序化,构成了实施阶段的基础层,其中安全制度文化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具象化载体,安全行为文化体系是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行为模式的总和,安全环境文化体系用以实现生产工艺、设施、作业条件等要素达到本质安全化并与人文环境相互和谐配套,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物质安全环境和人文安全环境;建设信息传播与沟通、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事务组织参与、教育与考核四大机制,构成实施阶段的支撑层。第3层为检查与修正阶段,通过调研审核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以员工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为评估分析的具象表征检验安全文化建设是否向正向发展,总结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与修正,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稳步发展[8]。

图1 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型Fig.1 Model of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civil explosive enterprises

2 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程

2.1 全员参与下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架构设置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是涉及到企业全体人员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民爆企业各生产点分散,组织结构复杂,结合民爆企业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将民爆企业人员分为决策层、管理层、班组执行层、作业层四个层级,明确全员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任务如图2所示,此组织框架由决策层向下形成自上而下依托于管理方式的管理性企业安全文化形成驱动力,也产生了由作业层向上形成的自下而上的自发性企业安全文化形成驱动力,构建了上下贯通的互联互动性管理性与自发性叠加的双动力驱动发展的实践框架,保证了安全文化形成的动力及其动态更新的时效性。

2.2 双动力驱动的安全文化建设发展规律

图2 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架构与职责Fig.2 Civil explosion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and responsibilities

企业安全文化形成的诱发因素可概括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威胁和人的安全需要,安全文化形成的过程即为应对安全威胁的过程,安全文化形成的表征可具象为企业员工安全保障能力。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迭代更新且阶梯式上升的过程,建设进程是人员对安全威胁从认识到应对最后将其消除的过程,企业安全文化随着多轮基于安全文化建设模型的循环提升,最终建设出理想型的企业安全文化,助力民爆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化,企业对安全的需要程度与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相互刺激相互作用,描述了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发展进程如图3所示。安全需要的提升主要是基于员工随着安全素质的提升而产生“我要安全”的自发性动力驱动,随着安全需要的提升,企业员工认识和解决安全威胁的能力也随之提升,由此推动了安全文化的发展。企业员工应对安全威胁的过程是应对方法与应对结果相互作用的循环,初始阶段安全威胁的应对主要是依靠管理方式产生的被动型管理动力驱动,随着人员安全素质的提升,后期应对则是基于自发性与管理性的双动力驱动,因此,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初中期,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效与企业员工安全素质提升呈现正相关趋势,当安全文化建设趋于成熟时,发展进程将逐渐缓慢。

图3 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发展进程Fig.3 Civil explosion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2.3 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双动力提升策略

2.3.1 管理动力提升策略

(1)健全民爆企业安全制度规范体系。民爆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国家已对其规范制定了较为健全的强制性与推荐性标准,而对企业来说,还需要依据国家的基础要求,增加覆盖企业全员、全业务范围、危险物品生产运输存储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全作业流程的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体系。

(2)应用前沿技术,人机联合,构建“大监督”机制。多数民爆企业业务面广,组织分散,危险因素多且交叉影响,传统的单部门集中监管模式已不能有效发挥监管作用[9]。将监督任务分解到全组织体系中,建设全员都是安全员的氛围,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形成“全员+智能设备”监管体系,以此构建涵盖全员、全方位的大监督机制。

(3)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建好物质安全环境。构建完善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科学引进民爆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吸收相似企业先进安全科学与管理经验,做好民爆企业本质安全化。

2.3.2 自发动力提升策略

(1)完善培训机制,加强知识技能教育强度。教育培训是提升企业员工安全素质最直接的一条途径,安全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自发动力的提升[10]。完善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安全意识与安全保障能力的教育内容,增加趣味性和针对性,利用在线教育、视听教育、AR交互等新方法,建立并落实学习奖惩机制,将培训方式从缺乏主动性的传统被动灌输模式转变为自发性积极主动学习,加快员工安全素质提升。

(2)健全安全文化传播与沟通机制。利用新媒体、广播、视频、面对面宣贯等方式畅通文化传播途径,加速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理解、认同与执行。畅通企业上下沟通渠道,通过全员讲企业安全文化、提安全理念、论文化缺陷等方式增加全员参与感、认同感与成就感,有力提升全员自发动力。

(3)强化情感交流,建好人文安全环境。做好环境可视化建设,开展亲情展示与亲属慰问等活动增加员工情感羁绊;通过员工间结对帮扶、联保互助、结对员工同等奖罚等方式加深员工之间的联系,建设依托于深厚情感的人文安全环境,促使自发性动力提升。

3 结 论

在民爆企业未能实现本质安全的今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效果对安全生产能力存在着极大的影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艰巨性特征的重要任务。为提升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速度,构建了安全文化建设模型,分析了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框架和发展进程,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提速增效的相关策略。

(1)基于PDCA循环理论构建了民爆企业3阶段安全文化建设模型,其中计划准备阶段包括了组织架构、人才与物力资源准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方案制定,实施阶段包括了4体系4机制的实施建设,检查与修正阶段包括成效调研、审核、评价和修正。

(2)依托于管理性动力和自发性动力的双动力驱动模型,明确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作业层4层次安全文化建设框架与任务,分析了在双动力驱动下初中期安全文化建设与人员安全素质成正相关。

(3)从健全制度体系、构建“大监督”体系、建好物质安全环境、加强教育培训、畅通安全文化传播与沟通渠道、建好人文安全环境6个方面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驱动力提升的策略。

猜你喜欢
全员动力建设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