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安全角度看待如何突破美国文化壁垒

2021-11-18 17:35刘春鍝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0期
关键词:文化安全中美关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内外局势目前正在发生巨大的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对塑造中国良好国际形象与加强多边关系尤为重要。然而近年来我国文化安全屡遭侵犯,尤其是中国文化在美的传播受到了相当大阻碍,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采取了刻意的防备姿态,即文化壁垒现象。2017 年以来,美国的全球战略由以往对外扩张转向全面防御收缩的态势,对外来文化产生明显对抗倾向,给中国文化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传播造成了一定挑戰,在此背景下提升我国文化传播的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中美文化交流机制、消除美国文化壁垒带来的负面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结构分为以下三部分,分别是:阐述何为文化安全和文化壁垒、中国文化在中美国文化壁垒的具体表现、中国如何打破美国文化壁垒。

关键词:文化安全、文化壁垒、中美关系

一、文化安全和文化壁垒一般理论阐述

(一)文化安全和文化壁垒界定

1.文化安全基本理论概念

文化安全就是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意识形态、社会基本生活制度、语言符号系统、知识传统、宗教信仰等主要文化要素免于内部或外部敌对力量的侵蚀、破坏和颠覆,从而确保主权国家享有充分完整的文化主权,具备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协调一致、良性互动与不断创新的文化系统,并在人民群众中间保持一种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同时确保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享有比较高度一致的文化合法性认同。

2.文化壁垒基本理论概念

现目前学术研究的文化壁垒概念界定并不完全明晰,在许多研究中将文化壁垒与文化例外原则的概念相混淆。要界定文化壁垒,首先要界定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后者则专指人类的精神产品,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而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差异总和就构成了文化壁垒,具体主要体现在语言、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风范、政治法律制度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文化壁垒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带有异于传统文化的政治色彩与人的主观性。

(二)文化壁垒的特征分析

1.文化上的稳定性

文化具有稳定性,在历史长期的积淀中,成为了文化团体成员内部共同认同遵循的准则与秩序,且不易随着国家的消亡和政权的更迭而发生变化。世界上逐渐形成了五大文化圈。分别是拉丁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东正文化圈,不同区域的文化能够历久弥新,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文化的稳定性就决定了文化壁垒的稳定性。

2.政治上的隐蔽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也加剧。保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实施文化传播和反传播行为,通常以责难与批判异国的文化现象。把该国的反外来文化传播措施隐蔽在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中,麻痹人的意志,降低敏感性。

3.边界上的模糊性

文化是人类符号化的社会现象,包括艺术、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且在各个领域互相交叉影响,文化的边界界定比较模糊,而基于异质文化之间形成的文化壁垒的具体范围界定也较困难。由于文化壁垒边界尚不明朗,消除文化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较为困难。

二、中国文化在中美国文化壁垒的具体表现

(一)中国文化贸易在美国受到不合理管控

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筒鼓各种手段促进文化自由贸易的原因是想在全球文化市场中不受各国规则限制获得更高的利益,这也导致我国文化安全视角下以文化贸易作为媒介的文化交流在美国常常受到文化审查机构进行软文化审查,随时可能遭受不公正的对待。比如奥斯卡奖项是全球电影行业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但历年来受到美国主流“政治正确”的影响,白人至上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很大一部分导致获得的相关奖项被白人垄断,这也被观众接连吐槽,收视率也越来越低。

美国一直将薯片、影片、芯片这“三片”作为全球文化贸易市场中的美国文化载体输出自己的相关价值。为了塑造美国自身的文化霸权,美国国内对于文化贸易的管制是非常严格的,这也导致美国国内形成了一套文化进出口管理机制,最值得注意的便是对国外文化产品加收关税和配额限制。这些机构和政策无形之中对我国文化传播形成了阻碍。

(二)孔子学院开办在美受阻

我国开办的孔子学院其初衷是为了推广中华文化以及汉语交流,主要是满足全球汉语文化爱好者的学习,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然而孔子学院却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固有思想的挑战,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的文化渗透战略,将其比喻成“中国的特洛伊木马”,这与美国大刀阔斧向东方传播美国个人英雄色彩主义思想文化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年来,美国通过了一系列手段打压孔子学院,最具影响力的便属特朗普上台后签署的《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其中的1091条明确规定不得将国防部的资金用于孔子学院开办教学。孔子学院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但美国取消办学资格、限制中文老师入境等极端做法,体现了美国恶意诽谤中国文化传播,以及“麦卡锡主义”思想回潮,对我国文化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美国利用法律手段阻碍中国文化传播

近年来,美国政府把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试图通过法律约束意识形态,对美国认为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严格管控,制约国内多元化意识形态措施规则化和制度化,这不仅使得国内民众有了一道红线,同时也让对美投资的企业有了更严格的法律约束,维护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以及“政治正确”。美国加强自身与其同盟国家一直排外的政治主张,把制裁中国的措施上升到法律层面,中国的文化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在如何面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的道路上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四)零和博弈思维下用软威慑阻碍中国文化传播

软威慑理论是二战之后得出的军事理论,与经济制裁、使用武器等硬威慑手段不同的,软威慑是一种以“话语”作为武器的威慑能力。当前中美两国存在“中国威胁论”和“美国衰落论”,这无异给两国增加了较大的战略误判风险,美国对华政策倾向于负面,美国的政界和新闻媒体更遵守“政治正确”,提高对中国软威慑的力量。就经济领域美国对我国的软威慑措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断封锁打击与我国在产业链与美国极度相关利益的企业;二是煽动盟友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

三、中国如何打破美国文化壁垒

(一)加强在共同利益领域的交流互动

美国社会对于中国文化缺乏认识,这导致美国政客容易误导人们基本判断,我们应利用好各种方式增强中国声音,增进中美互动。在当下营造中美关系需要从四个方面开展,第一、双方要正确客观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尊重彼此的利益,对于分歧要有管控性的方式谈判。第二、双方应不断扩大在经济贸易、科技创新、基础建设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实现共赢。第三、双方继续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强化在艺术、教育、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开展,巩固彼此之间的友谊。第四、强化在国际与地区事务上的沟通合作,对防核扩散、打击跨国犯罪、反恐领域犯罪打击进行深入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全球和平稳定。

(二)加强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美国由于配制进口对我国文化产业设置了重重障碍,限制了中美文化交流。但随着我国日益强大,中美经贸交流加强,美国大众不断增长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图书、影视剧、歌曲、电影等成为了加深文化交流的有效平台。只有提升文化产品的经济属性才能提升文化产品的文化属性,依靠全产业链的联动推动和发展文化,增强文化对外传播的能力,破除文化壁垒还是需要依靠“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增强我国文化认同是消除美国文化壁垒的基础,同时打造文化龙头企业对外文化传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调整文化产业产品供给标准适应西方民众文化需求,提高政府主导文化交流的质和量,加强非政府组织对外文化传播的培育与关怀。

参考文献

[1]曹泽林,国家文化安全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崔婷.全球化與当代中国跨文化交流[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艾瑞克克莱默.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M].陈卫星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4]蒋兆平.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壁垒[D].郑州大学,2003.

[5]张斌.国际文化贸易壁垒研究[D].山东大学,2010.

[6]朱敏在.中美贸易中的文化壁垒[J].天府新论,2007(1).

作者简介:刘春鍝(1996.01—),男,汉,在读硕士,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研究方向:反邪教立法。

猜你喜欢
文化安全中美关系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文化安全的对策思考
中美关系已不是说翻就翻的“小船”(观察家)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构建我国“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
论文化安全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思考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