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探析

2021-11-18 01:37曹治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家校共育

曹治平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建设步伐不断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面积向城市转移,这时也产生了一个亟待关注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已也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密切关注。本文以家校共育为突破口,探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对策,为留守儿童的健康生活和快乐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家校共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大部分成长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缺乏父母的引导和帮助,情感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以及“隔代教育”的缺陷,使得留守儿童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等。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出现的各种现象,我校近几年来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实践中找到了家校共育这一有效模式,并应用于教育管理中。

一、家校共育的意义

民国初年,著名爱国将领朱庆澜在他写的《家庭教育》一书中就提出:“家庭同学堂要一气”。意思是说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层面要互相支持、彼此配合,否则会抵消学校(机构)的教育作用。这极有力地阐明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

(一)弥补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利于留守儿童学习、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最先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他们的成长也直接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心理亚健康,亲子情感缺失。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愉悦的亲子互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缺少倾诉的对象,在与他人交往中难以打开心扉,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和心理困惑长期被压抑,导致自闭心理严重,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二是管理教育缺位,学习成绩不理想。留守儿童成长正处于他律阶段,自控能力差,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多数监护人因文化素质较低或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教育他们,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等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据调查统计,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课后作业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留守儿童的作业经常出现抄袭、拖欠或不交。这是以致他们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理想、辍学率比较高的原因。基于以上情况,需要对留守儿童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更需要家长提高认识,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联合学校的力量,通过有效的家校共育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共同助力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

(二)填补农村学校教育的短板,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农村家庭教育虽缺少相应的资源与优势,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却较为丰富,具有极强的亲子关系,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形式相互制约和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影响是很深远的。在学校里,由于相处的时间有限,师生之间的感情并没有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深厚;而且家长也更加了解学生,这与学校教育相比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家庭教育这些独有的特点决定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庭教育不可或缺。

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学校与家庭双方的交流、沟通效果会更有效、更全面。一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而言,能够有效促进学习的提高;对其成长而言,能更全面地促进健康成长;对于家长而言,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帮助家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展教育;对于教师而言,更加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是我们认识和深入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最基本的途径。另一方面,学校也能更全面地认识留守儿童,调整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和态度,转变自己在对留守儿童教育指导中一些片面的思想和认识,让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变得更加细心、更加全面。

二、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家校共育对策

家校共育模式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学校教育更有成效,也会在教育方式上增加个性发展,增强学校教育的活力。而且能够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衔接与融合、统一与协作,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的效果,促进留守儿童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

(一)打造家校共育新途径,“线上+线下”家庭教育课程化,发挥引领作用

1.建立线上“家校共育讲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比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更大。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才,首先要培养合格的家长。由于长期外出务工,只顾物质上尽力满足孩子,极少关注子女的精神生活,使留守儿童父母成为了子女学习、身心发展事实上的“旁观者”。为此,我校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创建了线上“家校共育讲堂”和家校共育专栏,将优秀的家庭教育讲座推荐给家长,在专栏上推介教育理念、方法先进的文章供家长阅读,为家校共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提高家校共育的有效性。

2.举办监护人教育培训班

由于大多数的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科学教育理念的引领,他们往往重养轻教、重物質轻精神;而且祖辈是“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都难以适应现代孩子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利用春节或者传统节日务工农民返乡过节的时间,组织留守儿童的父母、祖父母同时参加的培训班,让家长在专家指导下充分认识留守儿童的心理等问题,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理论知识水平;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改变自己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提升自身素质。向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与他们分析隔代教育的利弊,如何扬长避短科学教育孩子。

(二)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创设“阳光驿站”心理咨询室

由于爱的缺失,增加了与留守儿童建立亲密关系的困难,也导致他们的安全防备难以消除。所有这些将引发心理问题的产生,导致孩子自我评价过低或自我否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不值得尊重,甚至不值得生存,也会出现抑郁和反社会的性格,这既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为此,我校创设了“阳光驿站”心理咨询室,定期安排持证心理老师和留守儿童聊天、做游戏,通过交流互动、沟通掌握孩子们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建立个人跟踪档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确保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都能在呵护和爱中健康成长。

2.让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寄托心灵的“爱心家园”

无爱不成教育,爱之所达,心之所向,才能走进留守儿童封闭的内心世界,这时老师的帮助与教育才能收效。每一位从小学走进中学课堂的学生都需要集体的关爱,需要得到重视和培养,需要在新的环境中尽快证实自己的能力,体现自我价值。这种需要离不开班主任的关心,也离不开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信任。因此,我校要求在组建班委时,必须加入一些留守儿童学生,以培养他们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以点带面使更多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快速融入班集体。并通过结对帮扶、小组帮扶等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促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帮扶取得实效,让留守儿童在关键时期更好地成长。

3.创建“亲情沟通站”,加强亲子沟通交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不是其他任何感情所能替代的。良好的亲子活动不仅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满足儿童对父母情感依赖的需要,也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由于留守儿童平时和父母接触、沟通的机会较少,在很多情况下极易存在亲子关系紧张的不良状况,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我校创建了定期开放的维系亲人情感纽带的“亲情沟通站”,以减少留守儿童的相思之苦,通过“亲情沟通站”让留守儿童与远在外地务工的父母敞开心怀地交流,增进亲子感情,有效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4.引导家长撰写共育日志,实现对话互动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导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成长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有意义的瞬间,如在学校里的表现、进步、参加活动的照片、获奖等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磨灭的珍贵素材和记忆,却不能与父母及时、有效地交流,心理的困感与成长中的烦恼也不能与父母当面倾诉,导致情绪不能及时宜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为孤僻性格甚至自闭倾向。这时,家长的亲人角色是学校老师不能替代的,为了消除亲子沟通的时空阻隔,让父母能有效地参与留守儿童的生命成长,亲身感受子女成长中的点滴印记,也为了让留守儿童的情绪有适当的宜泄途径,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我校指导留守儿童及其家长通过撰写亲子日志进行沟通,及时收集和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弥补父母不能陪伴的记忆缺憾,这些珍贵的记录将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学习带来巨大的变化。

(三) 利用互联网+,优化家访,促进家校共育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交软件的使用不仅实现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生的交流與沟通,也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单向交流方式转变为双向互动交流模式,合作渠道也从传统的电话交流、家访等转变为互联网技术创新的互动交流形式,有效地打破了家校互动的时空界限。

1.创建家校交流平台,借助微信、QQ群实施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学校教育只有充分地与家庭教育相融合,才能形成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最大合力。第一,我校利用微信、QQ建立家校共育群,了却家长的牵挂之情,在群里及时分享学生在学校的一些精彩表现,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和获知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第二,通过微信、QQ群交流,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校外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学生。家长与学校间、学生家长间利用这些社交软件将学生在家或者在学校的表现进行交流、沟通,让家校双方都能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实现零距离交流,达成学生健康发展的家校共育目标。

2.制作美篇、公众号,动态助力家校共育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微信、QQ群成员比较多,大家在群里交流的信息往往会很快被刷屏,当想要了解前面的信息时,就得必须步步“登高”,层层“爬楼”。 这不但是一件耗时而又繁琐的事情,有时甚至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信息。这时,美篇、公众号不但可以解决“爬楼”之艰辛,而且精巧的美篇、公众号不但可以发布图文并茂的文章,也便于收藏和转发。我校通过公众号向家长发布学校或班级动态播报等信息,把学生课堂表现、大课间活动、校园生活等拍摄下来,编辑美篇向家长推送,让家长及时、直观地感受孩子在校的表现,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增进家校沟通,促进新时期家校共育的长效发展。

三、结语

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达成家校共育的共识,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湛蓝的教育天空,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君.家校共育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31期.

[2]王曦民.农村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68):15-16.

[3]骆吉锴.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13期.

[4]吴云娟.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策略--以广西龙胜县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例 [J].新课程(下) :2015年03期.

[5]郜鑫山.“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探讨[J].好家长:2018年90期.

[6]金德江.关于“互联网+家校共育”的创新实践[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19年08期.

[7]于海.互联网+家校共育之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12期.

从化区龙潭中学 广东 广州 510945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