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西南村布依族的双语和谐

2021-11-19 08:22杨世瑜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布依族西南母语

杨世瑜,陈 娥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语言和谐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不同语言(包括不同方言)在使用中各就各位,和谐共处,协调有序;在和谐中各尽其责,共同发展;既不排斥或歧视,也不发生冲突。[1]语言和谐是语言关系中的一种最佳类型,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语言和谐的调查研究,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南村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王佑镇,下辖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3户3039人,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聚居村落。村落位于惠水县西南部,距县城66公里,盛产大米和油菜,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种养殖及外出务工。近些年来,当地村民将百香果产业打造成当地的支柱产业,同时在百香果基地放养土鸡、麻鸭、狮头鹅等增加了群众收入,有效助推脱贫攻坚。(1)数据源自《王佑镇2020年政府工作总结》。

为了解西南村双语生态现状,本文将用来自田野调查的第一手材料,展现西南村布依族的母语使用现状并探讨其成因,以期为少数民族语言的母语保护和语言和谐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黔南西南村布依族的母语使用现状

西南村全村面积12.8平方公里,东与长腊村相邻,西与南和长顺县代化镇接壤,北与长顺县睦化社区交界。(2)数据源自《王佑镇2020年政府工作总结》。由于西南村内各村寨的语言生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19个村民小组中选择了翁滚组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等方法,对西南村的语言生活进行描述,并得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布依族母语保留良好

为了解西南村母语使用情况,随机统计了168位村民的母语使用水平。具体情况如表1:

在168人中,各年龄段熟练掌握母语的比例均达到了90%以上,没有不会布依语的人。由此可见,西南村布依语保留良好。其中,青少年段的布依语熟练度比例也达到了91%,这说明当地布依语的传承较好,没有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而6至19岁年龄段中有3人的布依语水平为略懂。进一步调查得知,这三人均为在外省出生的一、二年级儿童,成长环境多在外地,母语能力稍薄弱。

表1 西南村布依族母语使用情况表[2]

这一数据与笔者在田野调查过程的见闻相一致。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深切感受到了布依语在当地社会交际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西南村的路上,许多打工返乡的村民无一例外地都用布依语在车上亲切交谈,气氛非常融洽,而司机也用布依语提醒着大家前方站点。当我们在村中的商店购物时,商家和顾客的交谈用语也是布依语。我们在逐家逐户的访谈过程中所遇到的西南村村民,均能说一口流利的布依话。由此可见,无论在家中还是外出交往,西南村村民都普遍使用自己的母语,将布依语作为第一交际用语。

(二)不同年龄段母语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存在代际差异

为了深入了解西南村村民的母语程度,我们随机选取了西南村翁滚组年龄区间在14至78岁的8位村民进行400词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将其划分为了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表示能脱口而出的词,B级为略加思考才能说出的词,C级为思考之后仍无法说出,需加以提示才能回忆起来的词,D级是经提示后也不知道的词。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西南村布依语四百词测试统计表

表2分析结果显示:西南村村民的布依语传承状况为优秀,但不同年龄段之间出现了代际差异。50岁以上的人母语水平明显高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对布依语的熟悉程度更高,没有不懂或不知道的词语,需要提示的词只有极少的1-3个;而30岁以下的人对布依语的掌握水平已经出现下降,尤其是6-19岁的青少年,他们需要思考或提示的词语大幅增加,其中完全不知道的词语占比升高。

为了解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我们对30岁以下的人没有掌握的词语做了一个梳理,发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一些日常生活中少见的动植物词汇,如乌鸦、狼、猫头鹰、蝙蝠、棉花、鸡枞菌等。

2.一些动词或较为抽象的词,如孵、骑、舂、搓、夹、脓等。

3.一些劳作工具,如扁担、石磨、簸箕等。

可以看到,因为青年一代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求学或工作,只有节假日才回到村寨中,母语使用的语域缩小,母语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变化,青少年们越来越少地接触到劳作生活,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他们对劳动工具类的词语并不敏锐。

翁滚组14岁的男孩梁军表示,因为自己从小都是在浙江念书,一直到六年级才回到贵州生活,所以有较多的词语自己都不能用布依话说出来。从他的测试结果也可以看出,他的D级词汇数量明显要多于其他人。但好在父母平时会用布依语与他进行沟通,也会教他说布依话,所以他对布依语的掌握虽说不上熟练,但可以进行基本交流。回到老家后,在一个良好的母语环境下,他感觉自己的布依语水平突飞猛进,会说的词语也越来越多了。

其中,a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将(10)式代入(11)式,居民公共服务的消费需求函数进一步可变为:

二、黔南西南村布依族母语稳定使用的成因

(一)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

西南村靠山而居,地势较为陡峭,早些年受地理条件制约,生存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脆弱。近些年来虽在道路修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与本县其他乡镇相比,西南村仍处于交通较为不方便的地带。而相对闭塞的地理位置也使得西南村受到城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较少,为母语的良好保存提供了条件。

(二)高度聚居的分布特点

西南村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聚居村寨,全村除了少部分的外族迁入外,其他均为布依族。而其相邻的村寨也以布依族为主,这种高度聚居的分布特点,有利于布依语的使用和保存。[3]

(三)族内婚姻的比例较高

西南村族内婚姻的比例较高,基本都是在同村之间实现婚恋交往。如村民白小莲的母亲就是嫁到了隔壁村寨,距离本家不到2公里。类似的婚恋情况在西南村是普遍现象。近些年也有外嫁外娶情况的出现,但占比较少。族内婚姻的较高比例无疑有助于母语的稳定使用和传承。

(四)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西南村的布依族人普遍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仍保存着许多传统的民族习俗,这与他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是分不开的。如在各种庆典仪式上,当地的布依族人还会进行山歌对唱,而在三月三、六月六和七月半等传统节日上,人们仍然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在母语态度调查问卷中,西南村村民普遍认为在其他民族面前说母语,是一件自然且自豪的事情,这说明当地布依族人对自身的语言文化认可度极高,而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布依语的稳定使用。

三、黔南西南村布依族的汉语使用现状

除了布依语外,西南村的布依族也能够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的需要,兼用贵州方言和普通话,形成了汉语(贵州方言、普通话)和布依语互补共存的局面。如在镇政府工作的白小莲,她表示上班时接触到的人很多,用布依语别人不一定能听懂,所以会选择说普通话或方言。为进一步了解西南村双语并存的现状,我们对村民的语言兼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表3:

由表3显示,100%的村民都会说贵州方言。这说明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把方言放在和母语同等重要的位置。如村中78岁的老人韦莲妹,在和其进行交谈时,她能用一口流利的方言和笔者进行沟通,当问到希望掌握几种语言时,她给出的答案是布依语和方言。而在就读高中的梁罗琴也表示,到县城读书后,她发现班上的同学和老师课下都会用方言交流,所以一向习惯用母语的自己也会用方言和大家沟通。

表3 西南村布依族贵州方言使用情况表

表4 西南村布依族普通话使用情况表

由表4可知,60岁以上老人的普通话熟练度和其他年龄段差异较大,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没有念过书,未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因此不能熟练运用普通话。而6-39岁年龄段中,普通话的熟练度达到了100%,这与国家普通话的推行及学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关系。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布依族人与汉族的交往愈加密切,越来越多的布依族人选择外出打工谋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他们对普通话的学习。调查中,许多村民都表示愿意让孩子学习普通话,并将掌握普通话作为一门基本的生活技能。

四、从黔南西南村语言使用现状看布依族的双语和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西南村的布依族基本上属于“民汉”双语型群体。双语是西南村布依族人语言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们在使用中各就各位,协调有序,在不同场合中各自稳定使用。因此,西南村布依族的语言生活是和谐的。

(一)汉语布依语互补共存

黔南西南村布依族的语言生活呈现和谐状态。母语、贵州方言和普通话在他们的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家里和村里,布依族人会选择使用母语进行交流;在学校或政府等其他场合,布依族人则会交替使用贵州方言和普通话。汉语和布依语互补共存,各司其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西南村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二)对外交流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各民族的联系也越加紧密。在这样的趋势下,封闭紧锁是不可取的态度,也不利于本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而汉语作为我国的通用语,是不同民族相互交流沟通的渠道和纽带。汉语自然地成为了当地村民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

对外交流的需要让西南村布依族人自觉掌握了汉语。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村子,走进城市,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西南村也在与外界密切的交流来往中逐渐摆脱了落后的处境。所以,掌握汉语成了村民自觉自愿的内在需求。

(三)开放包容的语言态度

母语在西南村布依族人的心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但这并不就意味着他们将其他语言排除在外。在双语态度调查中,当问到别人用自己的母语讲话你听不懂时会反感吗,西南村布依族人普遍持不反感态度。这体现了他们对其他民族语言的包容态度。在问到是否担心因为汉语的普及而导致布依语的衰退甚至消亡时,多数村民表示会有些许担心,他们也相信学习其他语言会给本民族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4]由此可以看出,开放包容的语言态度使得西南村布依族人在对待语言问题时更加理智,思考也更为全面。

(四)当地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惠水县民宗局高度重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双语业务培训,投入资金开设校园双语教学,召开双语教学座谈会与调研会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当地的双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民族语言氛围。一方面,在政府的号召下,当地布依族人对母语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布依族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也非常积极,呈现了一派和谐的双语生活景象。

五、结 语

综上所述,西南村布依族的语言生活是典型的“民汉”双语类型,二语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和谐共存的状态。西南村布依族人自由使用自己母语,也兼用其他语言,兼用语和母语互相补充,各自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作用。双语和谐作为西南村布依族的语言状态,对本民族的语言传承和保护具有一定作用,也促进了不同民族的交流,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布依族西南母语
古城西南两座桥
“潮”就这么说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母语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Country Driving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布依族武术与跆拳道的关联研究①
布依族小打音乐 斗弹达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