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功臣配享述论

2021-11-19 15:11宋卿
史学集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政治文化民族特色

宋卿

摘 要:有金一代,女真统治者在奉行尊孔崇儒、继承中原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配享制度。金朝帝庙配享的功臣总数和每个帝庙配享的人数都远超宋朝,武将占居配享功臣绝大多数,配享功臣的民族分布呈现多元状态,并且存在为开国前的未实位“帝王”配享,以及父子、兄弟相继配享的家族配享。这种独具特色的配享制度恰是少数民族王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例证,既是对本王朝正统的一种昭示,也是“中华一体”时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现,充分展示了金朝作为一个北方多民族王朝的特质,同时也发展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日益丰富多彩。

关键词:金朝;功臣配享;民族特色;政治文化

金朝是由东北土著民女真人建立的多民族王朝,与南宋王朝划淮而治,历时百余年。在女真统治者的治理下,金朝在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文化样态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了多民族交融的多元一体色彩。20世纪初至今百余年间,学者们利用传世文献及考古资料,在金史各领域多有探讨,成果卓著。然关于功臣配享问题,却鲜有人涉及。目前学界关于功臣配享的讨论集中于唐宋时期,如袁良勇《宋代功臣配享述论》考察了宋朝配享制度的祭祀种类与设位、配享功臣的选择及与政治的互动影响。①

王瑞来《配享功臣:盖棺未必论定——略說宋朝官方的历史人物评论操作》考察了宋代功臣配享的曲折反复,指出功臣配享反映的是当时朝廷官方的历史人物评价,后来的撤换反复反映了时过境迁的政治变化所带来的评价标准的变化。②

张华《唐代太庙配享功臣述论》考察了唐代太庙配享功臣的相关问题。③

功臣配享制度,将位极人臣者的恩宠从生前推及身后,对配享功臣而言是无上的荣耀,功臣配享的背后亦隐藏着深层次的政治意义。本文拟在学界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考察金朝功臣配享的一般样态,探讨其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探析其背后的政治意义。

功臣配享,指大臣凭借生前官爵及功勋等祔祀于帝庙。“配享之典,国家所以报功而劝忠也”。④

功臣配享是朝廷给予薨卒大臣的最高礼遇,对薨卒大臣而言是无上恩荣,能够得此殊荣者皆是朝廷股肱之臣,所谓“配食之义,用旌元勋,让协经纶,功成缔构,君臣义重,终始礼崇,生承带砺之恩,死陪严敬之祀。国家宪章三代,垂范百王,配飨功臣,必资故实”。(宋)王溥:《唐会要》卷一八《配享功臣》,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372页。配享是官员死后极致的荣耀,同时也泽被家族子孙,引以为无上恩荣。

功臣配享之制始于先秦,《尚书·盘庚》载:“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9页。《周礼》载:“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司勋诏之。”

陈戍国点校:《周礼》卷七《夏官司马》,岳麓书社1989年版,第80页。汉唐以来沿袭成制,用以褒宠功臣,激励后人勤于王事,所谓“昭明其勋,尊崇其德,以劝嗣臣也”。(清)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一六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164页。金朝功臣配享始于海陵时期。太祖太宗时期,女真统治者忙于灭辽伐宋,“凡军事违者,阅实其罪,从宜处之。其余事无大小,一依本朝旧制”,《金史》卷三《太宗纪》,中华书局2020年版,第53页。国家制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虽有君臣之称,而无尊卑之别,乐则同享,财则同用。至于舍屋、车马、衣服、饮食之类,俱无异焉”。(宋)张汇:《金虏节要》,(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六,绍兴五年正月十三日条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1197页。随着疆域的日益扩展,政权的渐次稳定,女真统治者开始着手进行政权建设,所谓“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金史》卷三九《乐志上》,第939页。熙宗深受儒家礼仪文化的影响,左右诸儒“教以宫室之状,服御之美,妃嫔之盛,燕乐之侈,乘舆之贵,禁卫之严,礼义之尊,府库之限,以尽中国为君之道”。(宋)张汇:《金虏节要》,(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六,绍兴五年正月十三日条引,第1197页。熙宗大力推行汉制,国家各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等得以初创,君臣等级开始明确,“敬礼宗室大臣,委以国政,其继体守文之治,有足观者”。

《金史》卷四《熙宗纪》,第96页。史载,“金虏本无宗庙,祭祀亦不修。自平辽之后,所用执政大臣多汉人,往往说以天子之孝在乎尊祖,尊祖之事在乎建宗庙。若七世之庙未修,四时之祭未举,有天下者何可不念?”

(宋)张棣:《金虏图经·宗庙》,(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附录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95页。熙宗时始于上京创建正规太庙。徐洁:《金上京太庙考述》,《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第1期,第47-51页。海陵即位后,“盖耻为夷狄,欲绍中国之正统耳”,佚名:《中兴御侮录》,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编:《全宋笔记》第五编第一册,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页。致力于海内一统,“志欲并吞江南,乃命官修汴故宫,缮宗庙社稷,悉载宋故礼器以还”。

《金史》卷二八《礼志一》,第739页。海陵对于宗庙、祭祀之事颇多重视,天德二年(1150)始为太祖、太宗庙庭配享功臣。此后,功臣配享在金朝制度化。搜检《金史》《大金集礼》《大金国志校证》《金代石刻辑校》《全金石刻文辑校》等文献与碑刻资料,统计金朝功臣配享情况如下表:

从配享帝庙来看,金朝10位皇帝中,仅5位帝王有功臣配享。其余五位帝王金熙宗、海陵王、卫绍王、金哀宗、末帝均非正常死亡,哀宗自缢,其余他杀。除了熙宗在死后30年升祔太庙外,其余四位均未能入庙,自然也没有功臣配享。熙宗在升祔太庙后亦没有功臣配享。

天会十年(1132)完颜亶在国论忽鲁勃极烈宗干、左副元帅宗翰、右副元帅宗辅、左监军完颜希尹的合议力主下以太祖嫡孙的身份被确定为谙班勃极烈,成为皇储。十三年(1135)太宗崩,完颜亶顺利即帝位。熙宗完颜亶在位期间定仪制、崇皇权,大刀阔斧进行官制改革,为此后女真政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皇统九年(1149)十二月,完颜亮联合驸马唐括辩、寝殿小底大兴国、护卫十人长忽土、阿里出虎等谋反叛乱,“忽土、阿里出虎遂进弑帝,亮复前手刃之,血溅满其面与衣”。

《金史》卷四《熙宗纪》,第95页。完颜亮在政变中称帝。完颜亮即位后,降完颜亶为东昏王,又以“刑余之人,故不得入庙”,(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卷一二《熙宗孝成皇帝四》,第179页。将之葬于皇后裴满氏墓中,使其不入帝王兆域。贞元三年(1155)改葬于大房山蓼香甸,诸王同兆域。金熙宗作为一代承继大统之帝却被排除于帝系正统之外,未能纳入宗庙系统。大定初,世宗下诏恢复完颜亶承统之君的地位,“朕惟礼莫大于明分,政必先于正名,宜推是是之心,用定尊尊之号……前君乃太祖之长孙,受太宗之遗命,嗣膺神器”,(金)张暐:《大金集礼》卷四《追加谥号下》,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5页。完颜亶始被追谥武灵皇帝,别立庙,大定十九年(1179)始以“皇孙而世嫡”之合法承继帝位而升祔于太庙。

完颜亶在世宗时被升祔于太庙,理应有功臣配享,但据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有金一代未曾为熙宗配享功臣,分析原因如下:其一,世宗之后的金朝帝王未有来自熙宗家族者。史载,熙宗31岁被弑身亡,共二子,皇太子济安不足一岁即病逝,另一子魏王道济于皇统四年(1144)被杀,此外再无子嗣。 熙宗“在位久,悼后干政,而继嗣未立,帝无聊不平,屡杀宗室,箠辱大臣”,《金史》卷一三二《逆臣传》,第2976页。“太祖、太宗子孫诛戮殆尽”。(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卷一二《熙宗孝成皇帝四》,第179页。海陵弑熙宗而登基,招致宗室贵族的强烈反对,即位后大肆屠杀宗室,“杀太傅、领三省事宗本……判大宗正府事宗美。遣使杀领行台尚书省事秉德,东京留守宗懿,北京留守卞及太宗子孙七十余人,周宋国王宗翰子孙三十余人,诸宗室五十余人”,《金史》卷五《海陵纪》,第107页“太祖孙存者无几人”,《金史》卷七四《宗望附文传》,第1818页。“屠灭太宗之孙靡有孑遗”。(金)张暐:《大金集礼》卷四《追加谥号下》,第63页。太祖太宗后世子孙被大肆屠杀,“骨肉变为仇雠,萧蔷之内横尸喋血,祖宗淳笃之风一旦澌灭,而国脉亦几斩绝”。(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劄记校证》卷二八《金初父子兄弟同志》,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658页。在这样一种宗室大动荡的情境下,“睿宗宽恕好施惠,熙宗不终,海陵陨毙,自时厥后,得大位者皆其子孙”。

《金史》卷一九《世纪补》,第453页。熙宗、海陵皆后继无人,海陵四子中元寿、矧思阿补、广阳皆早逝,太子光英在海陵伐宋、完颜元宜军变时被杀。睿宗(宗辅,太祖子、世宗父)后世子孙登上历史舞台,承继女真帝统。女真传统世袭制为“嫡子继承,兄弟相及”,唐长孺:《金初皇位继承制度及其破坏》,《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78-484页。考察金朝帝位传承,太祖与太宗兄弟相及,熙宗以太祖嫡孙继位,海陵以太祖庶长子宗干之子的身份在谋乱中继位,世宗亦以太祖孙的身份在政变中登大统之位,此后章宗、卫绍王、宣宗、哀宗皆世宗一系,即世宗及其之后的皇位传承仅在太祖子宗辅家族中发生。作为宗辅子孙的继承者们在登上皇位后一方面是继承传统使然,一方面亦是荣耀先祖之需,屡屡为其先祖配享功臣,而熙宗作为非宗辅家族者,能够在去世30年后升祔太庙,已属不易,遑论功臣配享之举。

其二,配享功臣理应为当时之重臣,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且与帝王关系至善者。然熙宗末年“酗酒妄杀,人怀危惧,所谓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金史》卷四《熙宗纪》,第96页。淫刑肆虐,滥诛无辜,“旧日元勋将相,多所疏摈”,(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卷一二《熙宗孝成皇帝四》,第179页。能臣勋将与其关系一直保持至睦者可谓少矣。值得一提的是曾发明了女真大字,对女真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完颜希尹,在熙宗朝的经历令人唏嘘。完颜希尹对熙宗的储嗣具有援立之功,熙宗即位后,拜其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希尹为相,有大政皆身先执咎”,《金史》卷七三《完颜希尹传》,第1790页。天眷二年(1139)七月又辅助熙宗铲除谋反之宗磐、宗隽。然而这样一位勋臣,却在熙宗时期经历了肯定—否定—再肯定这样一波三折的评价,天眷二年尚赞其“董正六官,雍容以折肘腋之奸,指顾以定朔南之地。德业并茂,古今罕伦”;《陈王希尹加恩制》,(宋)洪皓:《松漠纪闻续》,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页。然一年之后,这位才华出众的丞相却因所谓“外擅家国之利,内睽骨肉之恩”,(宋)张汇:《金虏节要》,(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七,绍兴九年七月条引,第1417页。被熙宗以莫须有罪名诛杀。后不久,熙宗又悔悟,“察其无罪,深闵惜之”,《金史》卷七○《宗宪传》,第1716页。认为其有大功于国,无罪而死,甚是可惜,皇统初年恢复其官爵。完颜希尹因对女真社会发展的卓越贡献而在世宗之世得以配享庙庭,然而其配享的却非熙宗庙庭,而是太宗庙庭。熙宗后期的多疑乃至淫刑肆虐,终使其众叛亲离,也导致其在百年后无人配享。

正隆六年(1161)九月,海陵王完颜亮“自将三十二总管兵伐宋”,然而在其伐宋之时,后方却发生政变,完颜雍于十月即位于辽阳;十一月,“浙西兵马都统制完颜元宜等军反”,海陵在前线政变中被弑。海陵之世,“弑皇太后徒单氏,杀太宗及宗翰、宗弼子孙及宗本诸王,毁上京宫室,杀辽豫王、宋天水郡王、郡公子孙等”,“屠灭宗族,剪刈忠良”,《金史》卷五《海陵纪》,第128、129、131页。“罪恶贯盈,天所剿绝”。(金)张暐:《大金集礼》卷四《追加谥号下》,第63页。大定二年(1162)海陵被降封为郡王,按王礼葬于大房山鹿门谷诸王兆域中。大定二十一年(1181),其又被降为庶人,迁出诸王葬域,改葬于山陵西南四十里。

卫绍王至宁元年(1213)八月胡沙虎政变,“宦者李思中害上于邸”,《金史》卷一三《卫绍王纪》,第323页。卫绍王在政变中被弑。九月宣宗即位,降封卫绍王为东海郡侯。卫绍王政乱于内、兵败于外,身弑国蹙,亦没有建陵,金朝十帝,太祖睿陵、太宗恭陵、熙宗思陵、世宗兴陵、章宗道陵、宣宗德陵,海陵、卫绍王、哀宗及末帝完颜承麟没有建陵。没有功臣配享。哀宗天兴三年(1234),元军攻破蔡州,“帝自缢于幽兰轩”,“诸禁近举火焚之,奉御绛山收哀宗骨瘗之汝水上”。

《金史》卷一八《哀宗纪下》,第437页。末帝完颜承麟仓促即帝位不久即为乱兵所害。金哀宗与末帝都未入庙,亦都没有功臣配享。

如上表所示,从配享时间来看,金朝功臣配享发生在海陵、世宗、章宗、卫绍王、哀宗时期,多集中于世宗、章宗之世。“金初得宋,始有金石之乐,然而未尽其美也。及乎大定、明昌之际,日修月葺,粲然大备”。

《金史》卷三九《乐志上》,第939页。作为文治最为昌盛的世宗、章宗之世,功臣配享活动自然亦最为频繁。金朝功臣配享之制,自海陵开启后,其后帝王中,除金宣宗外,皆有配享之举。金宣宗以非正常手段登大统之位,即位之后即面临着蒙古军队的围困,在“百官士庶皆言其不可”《金史》卷一○一《仆散端传》,第2366页。的情况下,贞祐二年(1214)仓皇迁都汴京,“自抹撚尽忠弃城南奔,时谒之礼尽废”。

《金史》卷三○《礼志三》,第779页。此时女真王朝,“疆土日蹙,将帅乏人,士不选练,冗食猥多,守令贪残,百姓流亡,盗贼滋起,灾变不息”。

《金史》卷一○九《陈规传》,第2540页。处于内外交困、四面楚歌中的金宣宗,已然无力解决现实政治中的困厄,因而也就无暇顾及幽冥世界的配享之事。

金朝作为东北土著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北方王朝,虽然沿袭了中原王朝的功臣配享制度,但自有其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

其一,从配享功臣人数上看,金朝配享功臣总数和每个帝庙配享的人数都较多。据学者统计,有宋一代,18位皇帝中12位有功臣配享,配享人数24人,袁良勇:《宋代功臣配享述论》,《史学月刊》,2007年第5期,第27-34页。帝庙配享人数最多者为宋高宗,文武大臣各2人;太宗、真宗、仁宗配享皆3人;太祖、英宗、孝宗配享皆2人,其余帝庙配享皆1人。

据王瑞来《配享功臣: 盖棺未必论定———略说宋朝官方的历史人物评价操作》(《史学集刊》2011年第5期)中功臣配享列表统计。而与此相比,据上表统计,金朝功臣配享共6帝39人,人数远超宋朝,其中太祖配享人数为最多达13人,其余为世宗9人,太宗6人,世祖5人,宣宗、章宗皆配享3人。金朝在灭辽伐宋战争中雄然而立,诸多能臣武将为女真政权的建立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女真统治者将其配享庙庭,以示功业之最。

其二,从配享功臣身份上看,金朝配享功臣中武将占绝大多数,体现出北方王朝的特色。据上表,金朝39位配享功臣中武将有33位。而宋代配享功臣中文臣多,武将少,重文轻武,反映出宋代崇文抑武政策在功臣配享方面的影響。袁良勇:《宋代功臣配享述论》,《史学月刊》,2007年第5期,第27-34页。女真以武立国后即面临着辽、宋的威胁,灭辽伐宋战争是金初的主要政事。太祖太宗时战事不断,戎马倥偬,能征善战之人脱颖而出。

宗弼……袭宋入海,不惮风涛。平地千骑,大江万艘。张、韩、刘、岳,望旗遁逃,挞懒通宋,诛之勿宥。宋再请降,表称臣媾。画淮为界,慎固封守。东西南朔,莫不稽首。……娄室……作镇黄龙,立功白马。转战而前,连城屡下。生擒辽帝,勋在宗社。宋人窥伺,力疾督兵。独将右翼,战于富平。大破张浚,风鹤皆惊。关陕之地,卒莫敢争。……阇母能军,屡著奇捷。革车攻城,高出于堞。克辽西京,敌人震慑。平宋奏功,昼日三接。银术可……决计伐辽,一举而得。战胜攻取,追奔逐北。后从宗翰,围守太原。宋军大出,先后来援。连战破摧,克壮西藩。奕奕大勋,焜燿金源。(清)淩廷堪:《校礼堂文集》卷一二《金衍庆宫功臣赞》,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99、100页。

军事将才在金朝历史上熠熠生辉,太祖、太宗的19位帝庙配享功臣中,18位为武将,文臣仅一位。大定明昌之世,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更看重文治,尤其是科举制的长足发展,金朝统治阶层中文臣数量增加,韩企先首次以文人身份于大定八年(1168)步入太宗庙庭。韩企先乃硕学大儒,博通古今,“赞助机密,平章禁林”,“议礼制度,往往得中。因革损益,咸取折中。密谋显谏,邦家梁栋”。(清)淩廷堪:《校礼堂文集》卷一二《金衍庆宫功臣赞》,第101页。此前配享帝庙者皆为驰骋沙场的将帅,世宗选择文臣韩企先配享太宗庙庭,一方面折射了世宗文治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除了以往树立武臣的偶像外,还有必要凸显文臣政治地位,尤其这位文臣还是饱读诗书的汉人大儒,更彰显了世宗追求“中国”正统的政治诉求,或者说是其面对南宋王朝的文治压力,显示其重视儒家文化的需要。

其三,从配享功臣民族分布上看,金朝配享功臣中,既有女真人,也有汉人、渤海人,帝王庙庭中呈现多民族分布状态,体现了金朝北方多民族王朝的特质,同时亦是“中华一体”时期多民族交融的一个镜像。如上表所示,有史可查的金朝39位配享功臣中,33位女真人,4位汉人,2位渤海人。

有金一代,女真族作为统治民族,始终把持着中央与地方重要的军政大权,陶晋生曾指出,金朝官员结构中,越往上层女真人所占比例越大。

陶晋生:《金代的政治结构》,《“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1本第4分,1969年12月。而配享功臣者皆是功勋卓著、位高权重之人,女真人在其中分布比例最大即是其明显体现,这也正是金朝女真族本位政策的一个例证。据上表,有史可查的33位女真人配享功臣中,尤以宗室贵族为多,共22位,占比67%。宗室子弟在金初建国史上功勋卓著,所谓“父子兄弟,勠力同心。六师载涂,辽之五京瓦解;两军分道,宋之九庙灰飞。上下千古,罕有伦焉”。(清)淩廷堪:《校礼堂文集》卷一二《金衍庆宫功臣赞》,第97页。宗室在女真立国前及建国初期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上表所示,配享太祖庙庭的13位功臣无一例外皆来自于宗室,值得一提的是其中8位是勃极烈成员。太祖太宗时期先后任命了12位勃极烈,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8页。除了谙班勃极烈吴乞买和完颜亶后来相继荣登大位、国论阿舍勃极烈谩都诃仅1年即病故、国论忽鲁勃极烈宗磐以谋反罪被熙宗诛杀外,其余8位勃极烈皆于死后配享太祖庙庭,即国论谙班勃极烈斜也(杲)、国论忽鲁勃极烈撒改、迭勃极烈斡鲁、国论阿买勃极烈习不失、国论乙室勃极烈阿离合懑、国论昃勃极烈蒲家奴、国论移赉勃极烈宗翰、国论忽鲁勃极烈宗干,诸勃极烈分别来自于皇族(斜也、宗干)、国相撒改家族(撒改、斡鲁、宗翰)、景祖乌古乃家族(阿离合懑、蒲家奴)、景祖弟乌古出家族(习不失)。诸家族成员配享太祖庙庭,一方面显示了这些家族在太祖时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呈现了太祖时期国家核心统治集团的宗族统治特征;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研究》,第26页。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家族势力在太祖时期彼此制衡的表征。此后这些家族势力(皇族除外)随着勃极烈制度的取消、皇权的强化,逐渐退出权力核心,再未进入庙庭。

此处要特别提及的是国论忽鲁勃极烈宗干。太祖庙庭功臣配享多发生在海陵天德二年(1150),其配享功臣之一宗干逝于熙宗皇统二年(1142),却直至章宗明昌四年(1193)得以配享。宗干是金初重要的辅政大臣,“议礼制度,正官名,定服色,兴庠序,设选举,治历明时,皆自宗干启之”,在太祖起兵伐辽、太宗官制改革、拥立熙宗即帝位等活动中功勋卓著。熙宗即位后拜太傅、领三省事,与太师、领三省事宗磐,太保、领三省事宗翰共同辅弼熙宗,去世后熙宗为其辍朝七日,“大臣死辍朝,自宗干始”,《金史》卷七六《宗干传》,第1853页。给予其极大荣宠。海陵即位后,追谥其父为“宪古弘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庙号“德宗”;大定二年世宗除去其庙号,改谥为“明肃皇帝”;海陵被贬为庶人后,宗干作为其父理当缘坐,然因其“勋亲之故,且其已死,不与于海陵之乱”,仅于大定二十二年(1182)追削“明肃”帝号,(金)张暐:《大金集礼》卷四《追加谥号下》,第63页。章宗明昌四年鉴于其往时功勋,始将其配享太祖,成为最后一个进入太祖庙庭的功臣。

随着中原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金朝官员中汉人的数量与地位不断提高。科举制的发展,也助推了汉人在女真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其在配享功臣中尚占有一定数量,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大定八年金朝历史上首位汉人——韩企先进入女真庙庭。韩企先,燕京人,辽朝尚书令韩知古九世孙,世代显赫。天会十二年(1134)韩企先任尚书右丞相,“方议礼制度,损益旧章。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企先为相,每欲为官择人,专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责任。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阙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翰、宗干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金史》卷七八《韩企先传》,第1890页。

韩企先历太祖、太宗、熙宗三朝,入相两朝,约二十年,为太宗时期逐步推进官制改革及熙宗初年废除勃极烈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做出重要贡献。世宗曾盛赞,“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

《金史》卷七八《韩企先传》,第1890页。皇统六年(1146)病卒,世宗大定八年择其配享太宗,成为金朝历史上第一个步入女真庙庭的汉人文臣。

张浩和李石是笔者所见金朝配享功臣中仅有的兩位渤海人。渤海人在有金一代地位较高。李石,世宗舅舅,有定策之功,因以配享世宗庙庭。张浩,历太宗、熙宗、海陵、世宗四朝,在海陵时期,受命营建燕京、汴京宫室,官拜尚书令,为相最久,“无事不为,无役不从”。

《金史》卷八三“赞”,第1993页。世宗即位辽阳,张浩上贺表,并于次年至京师朝见,世宗谓之:“朕思天位惟艰,夙夜惕惧,不遑宁处。卿国之元老,当戮力赞治,宜令后世称扬德政,毋失委注之意也。”

《金史》卷八三《张浩传》,第1982页。世宗拜张浩为尚书令,练达政务,张浩亦鞠躬尽瘁,举荐纥石烈志宁等,成一代名臣。张浩在世宗时期的最大功绩莫过于对科举制发展的影响。“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曰:‘谁欤?浩曰:‘秦始皇。上顾左右曰:‘岂可使我为始皇乎。事遂寝”。《金史》卷八三《张浩传》,第1983页。

在张浩的劝告下,世宗没有废除科举,并进一步开创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女真进士科,科举制度在世宗章宗之世渐臻完善,一大批经由科举培养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王朝治理的栋梁,“文治既洽,教育亦治,名氏之旧,与乡里之彦,率由科举之选。父兄之渊源、师友之讲习,义理益明,利禄益轻,一变五代、辽季衰陋之俗”。

(金)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卷一八《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245页。大定三年(1163)张浩去世,张浩的活动轨迹虽然主要在海陵时期,但海陵后来被贬庶人,而世宗之世张浩亦贡献颇多,且亦堪称元老之一,因而明昌五年(1194)章宗择其配享世宗庙庭。

其四,金朝功臣配享中,有为开国前“帝王”配享者,即章宗明昌五年为世祖配享五位功臣。这是宋朝所没有的,宋朝所有配享帝庙皆为实位帝王。为开国前“帝王”配享体现了女真帝王对开国前“帝王”卓著功勋及开国前历史的重视。记载有金一代史事的正史《金史》,打破了汉唐以来仅以实位帝王入本纪的成规,开篇作《世纪》记述女真历代祖先艰难创业之历程。世祖劾里钵,乃太祖父,景祖乌古乃次子,生女真军事部落大联盟长,在平定纥石烈、乌林答、温都、蒲察等部的反叛,巩固和发展生女真军事部落大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后阿骨打建国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在世祖时,欢都、冶诃及劾者、拔达、盆纳五人者,不离左右,亲若手足,元勋之最著者也”。

《金史》卷六五《始祖以下诸子传》,第1638页。欢都,贤石鲁孙,世祖初袭联盟长,“诸部不肯受约束,相继为变。欢都入与谋议,出临战阵,未尝去左右”,世祖曾言:“吾有欢都,则何事不成”。

《金史》卷六八《欢都传》,第1692、1694页。“冶诃与欢都常在世祖左右,居则与谋议,出则莅行阵,未尝不在其间”。

《金史》卷六八《冶诃传》,第1695页。劾者,世祖兄,因“劾者柔和,可治家务”,《金史》卷一《世纪》,第7页。被景祖指定与世祖同居,主持联盟长家政。拔达、盆纳“皆佐世祖有功”。

《金史》卷六五《始祖以下诸子传》,第1638页。此五位勋将在世祖统一诸部时期的军政、家政等事务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纪念先祖的丰功伟业,章宗于明昌五年将此五位功臣配享世祖庙庭,一方面以示其不忘祖宗基业;其次,此五位配享者并非皆宗室,将非宗室的功臣配享世祖庙庭,也暗示着当时朝野并非一概以宗室为先,而是以功劳为荣,鼓励诸大臣效力国家;此外,金朝长期的稳定与发展,至章宗时期女真人早期的勇猛善战已大为削弱,而当时的金朝依然面临与南宋的战争,需重整武备,振奋民心,作为守成之君的章宗,此次为世祖配享功臣之举也是在面对南宋军事压力下,彰显重视军备之需要。

其五,金朝功臣配享中,存在父子、兄弟相继配享的家族配享。据上表,有金一代,共存在三组家族配享:阇母與其子宗叙(相继配享太祖、世宗庙庭)、欢都与其子完颜希尹(相继配享世祖、太宗庙庭)、撒改家族(撒改、斡鲁、宗翰同配享太祖庙庭)。这里重点谈谈撒改家族的功臣配享。

撒改与斡鲁同为景祖长子韩国公劾者之子,皆于天德二年配享太祖庙庭。景祖九子,唐括氏生劾者,次世祖,次劾孙,次肃宗,次穆宗,劾者于次最长,然景祖于诸子中尤欣赏次子世祖的胆勇材略,及诸子长大,依景祖旨意,世祖袭生女真军事部落大联盟长,此后联盟长一职相继传给肃宗、穆宗,穆宗复传世祖子。穆宗袭位后,感念劾者长兄不得立,遂命其子撒改为国相,“撒改为人,敦厚多智,长于用人,家居纯俭,好稼穑。自始为国相,能驯服诸部,讼狱得其情,当时有言:‘不见国相,事何从决。及举兵伐辽,撒改每以宗臣为内外倚重,不以战多为其功也 ”。

《金史》卷七○《撒改传》,第1715页。

在阿骨打伐辽、立国过程中,撒改贡献颇丰。天辅五年(1121)撒改去世,天德二年配享太祖庙庭。

斡鲁,撒改弟,官居迭勃极烈,在金初伐辽战争中贡献良多,天会五年(1127)薨,天德二年配享太祖庙庭。

宗翰,撒改子,从太祖伐辽、太宗伐宋,功劳甚著。“宗翰内能谋国,外能谋敌,决策制胜,有古名将之风。临潢既捷,诸将皆有怠忽之心,而请伐不已。越千里以袭辽主,诸将皆有畏顾之心,而请期不已。观其欲置江、淮,专事陕服,当时无有能识其意者。甫释干戈,敛衽归朝,以定熙宗之位,精诚之发,孰可掩哉”。

《金史》卷七四《宗翰传》,第1806页。

天德二年配享太宗庙庭,大定三年(1163)改配享太祖庙庭。

撒改、斡鲁、宗翰,同一家族内三人相继配享庙庭,应该是女真统治者对其父劾者作为景祖长子、却未能继承联盟长之位的一种补偿。另外还要看到,此三位配享庙庭皆发生在海陵时期。海陵乃宗干子,宗干乃太祖庶长子,太祖与太宗兄弟曾有约定:“称元谋弟兄轮足,却令太祖子孙为君。”(宋)苗耀:《神麓记》,(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六,绍兴五年正月十三日条引,第1196页。海陵作为太祖孙,认为自己亦有继承大统的资格,然最后却是熙宗以太祖嫡孙嗣位,海陵对此耿耿于怀,郁结在心,虽然后来弑熙宗即位,但终有名不正言不顺之虑,因而即位后遂将同样身为长子却未能承继联盟长职位的劾者子孙相继配享庙庭,以示重视,也是对长子继承合法性的一种认同与昭示。

其六,金朝功臣配享相对较为平稳。宋朝配享功臣曲折反复,配享功臣或罢黜,或替代,屡有更迭变化。

宋哲宗时初以富弼配享神宗庙庭,后增补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庭,不久又将富弼逐出神宗庙庭;宋高宗时罢王安石配享,恢复以富弼配享神宗庙庭的故例。哲宗庙庭的配享功臣,初为蔡确,后改为司马光。而金朝的功臣配享相对较为平稳,配享功臣一旦确定,少有变化。有金一代无罢配享之举,仅有三位功臣的配享庙庭发生了更改:宗翰,天德二年配享太宗,大定三年改配享太祖;银术可,天德二年配享太宗,大定十五年(1175)改配享太祖;徒单克宁,明昌五年配享世宗,大安元年(1209)改配享章宗。

宗翰,太宗时期以国论移赉勃极烈任都元帅府左副元帅,是伐宋战场上的重要将领,“统旅云中,西道出师。取彼汴京,俯若拾遗。擒张孝纯,克太原府。迁其重器,俘其国主。制胜在谋,克敌曰武。内外咸宜,为国貔虎”。(清)淩廷堪:《校礼堂文集》卷一二《金衍庆宫功臣赞》,第98页。天会十年(1132)在太宗立储问题上,宗翰与右副元帅宗辅、左监军完颜希尹、国论忽鲁勃极烈宗干合议主立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在这场立储之争中,太宗长子宗磐无缘于谙班勃极烈,宗翰也因参与储嗣之争与太宗产生嫌隙。此后太宗重新调整人事任命,以宗翰兼任都元帅,宗翰虽看似军权加重,“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借以削除其兵柄”。

王曾瑜:《辽金军制》,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7页。天会十五年(1137)宗翰去世。海陵天德二年将这位“辅佐先帝,曾立边功”(宋)张汇:《金虏节要》,(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八,绍兴七年八月五日条引,第1290页。的开国功臣配享太宗。帝庙配享中,配享功臣应是与配享皇帝间关系至睦者,而前已述,太宗与宗翰间已生“貌合神离”之嫌隙,有鉴于此,世宗于大定三年将其改配享至太祖庙庭。宗翰在太祖时官居国论移赉勃极烈,是太祖极其欣赏的女真贵族,在对辽战争中宗翰的一些建议多与太祖相合,受到太祖的赏识,太祖曾对宗翰言:“今议西征,汝前后计议多合朕意。宗室中虽有长于汝者,若谋元帅,无以易汝。汝当治兵,以俟师期。”

《金史》卷七四《宗翰传》,第1800页。太祖对宗翰非常倚重。世宗刚刚即位,需要与自己政见相通大臣的衷心辅佐,而宗翰与太祖之间的惺惺相惜,正为世宗所需,宗翰的改配享之举恰暗合了世宗的此种心态。

银术可,一代将才,以勇悍闻名,辈伍无敌。史称,“太祖决意伐辽,盖自银术可等发之”,《金史》卷七二《银术可传》,第1762页。在阿骨打起兵反辽、伐辽战争中,银术可战胜攻取,追奔逐北,在宁江州之战、达鲁古城之役中,皆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连年军旅,每战必从”。(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卷二七《开国功臣传·银术》,第384页。天会三年(1125)受命与完颜娄室率军追击天祚帝,“银术可以兵绝其后,辽主遂见获”。

《金史》卷七二《银术可传》,第1762页。灭亡辽朝后银术可又从宗翰军伐宋,屡立功勋,受到太宗嘉奖,赐予其铁券。天眷三年(1140)卒,海陵天德二年配享太宗。银术可历太祖、太宗、熙宗朝,主要活动于太祖时期。世宗即位后感念于太祖伐辽之伟大功绩,遂将对太祖伐辽政策的制定功不可没、并在太祖伐辽灭辽战争中功勋卓著的银术可,改配享至太祖庙庭。

徒单克宁,世宗时官拜丞相,持正守大体,为世宗朝的国家政事立下汗马功劳,深得世宗赏识。大定二十五年(1185)世宗自上京还,次天平山清暑,时值皇太子薨于京师,宰相徒单克宁严饬宫卫,谨护皇孙(完颜璟),世宗还京师后,徒单克宁又力谏完颜璟为皇太孙,以系天下之望,并亲自辅导完颜璟以政事。在徒单克宁的积极努力下,完颜璟终被立为皇太孙。

《金史》卷九二《徒单克宁传》,第2172-2174页。大定二十八年(1188)世宗不豫,诏尚书令徒单克宁、右丞相完顏襄、平章政事张汝霖三人同受顾命,完颜璟顺利继承皇位。可以说,章宗完颜璟从皇孙、皇太孙,到继承帝位,徒单克宁功不可没。有鉴于此,章宗选择其配享庙庭,给以荣宠,但明昌五年配享庙庭之际章宗尚在世,因而鉴于其往时功勋,将其配享至世宗庙庭,直至章宗崩殂后,遂于卫绍王大安元年(1209)改配享至章宗庙庭。

每一位配享功臣的择取,都有统治者政治上的深思熟虑,既有一定关系的考虑与利益的权衡,也有当时政治态势的制约,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时朝中的政治走向。金朝功臣配享的相对平稳,显示着金朝政治走向总体上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巨大的动荡波谲、曲折起伏。

“配食之义,用旌元勋”,(宋)王溥:《唐会要》卷一八《配享功臣》,第372页。诸大臣能够荣膺配享帝庙之典,获得旷世殊恩,固然与其自身的功绩、才识、德行密切相关,同时与择其配享的当政皇帝亦不无关系。功臣配享揭橥了朝廷当政者对前朝功臣功绩的认可及官方对配享功臣在政统中地位的认定,同时配享功臣从人间走向神殿,也折射了当时的朝廷政局与社会舆论,昭示着一定的政治价值,成为金朝政治走向的一个信号。

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王朝,金朝统治者自视为整个中国正统的观念更为明显和强烈。宋德金:《正统观与金代文化》,《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70-85页。海陵曾言:“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金史》卷八四《耨碗温敦思忠传》,第2003页。既为伐宋做了舆论准备,更是昭示了自己就是正统。为此海陵始行配享之制,为太祖、太宗配享功臣。世宗更加宣扬正统观,认为“我国家绌辽、宋主,据天下之正,郊祀之礼岂可不行”,《金史》卷二八《礼志一》,第742页。进一步提出正统不仅仅是居天下正中,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传承与代表。世宗即位后,停止伐宋战争,偃武修文,制礼作乐,儒家思想在金境内广泛传播,域内各族人通晓儒家文化内涵,从而“正君臣之分”。

《金史》卷九八《完颜匡传》,第2294页。章宗时期继续大兴礼乐,尊崇儒家经典,大力倡导儒家思想,完善各项礼仪制度,此时期王朝德运的讨论,“无疑是援借汉族仪制,争取其政权在中原的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陈学霖:《金国号之起源及其释义》,陈述主编:《辽金史论集》第3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79-309页。将金朝纳入“中国”正统王朝递嬗体系。世宗章宗之世,对于同为中原历史传统的功臣配享之制十分重视,诏命功臣配享庙庭的记载屡屡见诸史籍,正是昭示其为“中国”正统王朝的一个体现。

当朝皇帝为先朝帝王择选配享大臣,乃更多立足于本朝的政治需求,体现了本朝的政治环境、政治取向及君主个人的主观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王朝政策的变化、朝野的普遍认知。世宗即帝位时恰值海陵伐宋之际,民众对于海陵伐宋怨声载道,契丹移剌窝斡起义亦随之爆发,内忧外患,世宗急需稳定局势,因而即位后即宣布改元“大定”,暴露海陵罪恶,指出“宋国讲和之后,聘礼不阙,顿违信誓,欲行吞并,动众兴兵,远近嗟怨”,(宋)苗耀:《神麓记》,(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三三,绍兴三十年十月八日条引,第1675页。强调海陵伐宋的非正义性,并在大定元年(1161)十一月《金国移牒三省枢密院》中提出“各宜戢兵,以敦旧好”,(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六,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二日条引,第1768页。反对伐宋,主张以和议佐攻战。此时期配享功臣的选择恰是世宗此国策的表征。大定二年世宗选择在太祖伐辽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宗雄配享太祖庙庭,而在伐宋战场上屡建功勋的宗弼却未能于此时进入世宗选择配享功臣的视野。“宗弼以沉毅之才,当艰巨之任,力折和议,独主用兵,旄钺所指,前无坚阵。命完颜昂走岳飞于京东,遣王伯龙败韩世忠于淮北,故能再取汴京,臣妾杭宋”。(清)淩廷堪:《校礼堂文集》卷一二《金衍庆宫功臣赞》,第96页。天眷三年(1140)宗弼撕毁“天眷和议”,重新发动攻宋战争,夺回河南、陕西之地,进拜太傅、太师,领三省事,金廷上下炙手可热,一时间权倾朝野。然而这样的显赫人物却未能在大定初年走进庙庭,其原因恰在于此时世宗急于稳定局势,向南宋释放善意的友好信号,而宗弼撕毁“天眷和议”、在伐宋战场上叱咤风云、建功无数,当然不合时宜。章宗之世,“及永中、永蹈之诛,由是疏忌宗室”,《金史》卷一三《卫绍王纪》,第316页。世宗子永中、永蹈的叛乱,导致章宗时期宗室地位降低,体现在章宗为世宗配享的功臣中少有宗室,纥石烈志宁、仆散忠义、徒单合喜皆以非宗室身份配享帝庙,外戚、普通女真人进入权力中枢。哀宗时国家濒临灭亡,急需能征善战、精忠卫国者辅政,所以哀宗为宣宗选择配享大臣皆是为国家统治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忠心报国者。史载,哀宗正大三年(1226)宣宗庙成,“将禘祭,议配享功臣,论者纷纭。赛不为大礼使,因言‘丞相福兴死王事,七斤谨守河南以迎大驾,功宜配享。议遂定”。

《金史》卷一一三《完颜赛不传》,第2624页。完颜承晖留守中都,临终就义;仆散端谨守河南,以迎宣宗。哀宗选取他们配享帝庙,希望当世大臣能够以此为楷模、尽忠报国,以救国家于危难之际。

功臣配享是对有功于社稷之臣的最高奖赏,也是激励大臣、引导政治舆论的重要方式。配享大臣与君主的组合,构成了“冥界的政体”,王瑞来:《配享功臣:盖棺未必论定——略说宋朝官方的历史人物评论操作》,《史学集刊》,2011年第5期,第31-41页。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自产生起,一直为历代王朝所沿袭。女真统治者建立政权后,为树立自身“中国”正统王朝之需,亦将作为中原传统的配享之制相承不辍,并在继承的同时向前推进,帝庙配享的功臣总数和每个帝庙配享的人数都远超宋朝,武将占配享功臣绝大多数,配享功臣民族分布呈现多元状态,父子、兄弟相继配享,且为开国前的未实位“帝王”配享。金朝自熙宗时即崇尚中原儒家礼仪文化,将建国前的列位先祖纳入皇家宗庙统系,徐洁:《金代祭礼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2年,第117页。直至章宗为世祖配享功臣,这是女真统治者在吸收学习中原儒家文明基础上的突破和创举,充分体现了孝道理念和宗法观念在女真心目中的一脉相承,也是中华文化中尊祖敬宗观念经民族文化间的交融交汇后的发扬光大,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王朝的女真王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总体来看,有金一代在奉行尊孔崇儒、继承中原传统基础上,融入女真族礼俗,形成了兼具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配享制度。这种配享制度恰是北方民族王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例证,既是对本王朝正统的一种昭示,完美诠释了儒家礼治思想的“孝”核心,也是“中华一体”时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体现,充分展示了金朝北方多民族王朝的特质,同时也发展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日益丰富多彩。

责任编辑:孙久龙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民族特色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西汉关中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穿着校服去上学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