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

2021-11-19 04:39徐超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3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徐超

摘 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教育是影响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现代教育的发展应以立德树人为主,切实实现育才和育德的双重目标。课程思政的提出为思政教育延伸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寻求教育新途径提供了条件。课程思政是高校传统思政教育的演化和升级,是通过“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方式,来深化思政教育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本文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探析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内在联系及课程思政对思政课程的启示,提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加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他课程也需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课程思政”既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新征途,迫切需要弘扬和彰显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和时代使命,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资源,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育人。

1超越思政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生成

思政课程是高校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总称,是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唤醒高校教育工作者育人意识,发掘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全教育理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不是浅表性的语序调换,而是教育理念的升华,折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历程,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蓬勃生机,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实践诉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在育人理念转变的背景中逐步生成,呈现出历史、理论、实践的三重逻辑。

2结合校企合作,结合第一课堂加强第二课堂思政育人企业实践的第二课堂十分重要。

结合学生的实践课,创新创业教育,联合校企平台,在实践中了解企业团队协作意识、职业道德教育等,在实践课程中隐入思政元素,进一步促进“课程思政”。举例而言,福建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长期与福建省全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宏天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全趣杯”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学院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参赛学生,以创新创业比赛为平台将团队意识、职业道德教育、法律基础融入其中。举例而言,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课程思政”试点课程“认知实践”在企业实践授课时,学校教师领队带学生到煜辉科技有限公司、零一动漫有限公司实习,实习过程中加入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素质拓展,将思政教育渗透于企业实践中。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师带领学生到福州工大台钻有限公司实习,用素质拓展的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教育。

3融合的基拙: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课程思政并非专业课程的简单思政化,更非思政课程的削弱或取消,而是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切实发挥思政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思政课程作为高校传播和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在坚守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四个自信”等方面发挥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为实现课程与思政交融、教书与育人互促,应构建以思政课程为轴心、以课程思政为辐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核心育人功能,为课程思政提供价值导向和育人规范,以思政课程引领和促进课程思政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在政治引领上,思政课程要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始终在关注、领会、贯彻中央文件精神上走在其他课程的前面,在坚守社会主义高校的育人底线上为其他课程定好向、把好脉、指好路,引领课程思政改革的有序推进和健康发展。要明晰各门课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定位和作用,做到与思政课程步调一致、同向同行,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多层次互补的圈层效应。

4课程思政给思政课程的启示

结合课程思政形成的内外环境及教学现状,能够发现,课程思政的出现是为了弥补思政课程“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及理论知识“晦涩难懂”、教学效率不够明显的弊端,而形成的全员参与、同向同行的教学理念。在内在联系上,课程思政能够以专业课程为媒介,潜移默化地将思政理论知识传递给青年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智育的同时,获得思想道德层而上的教育。但这并不代表,思政课程不需要创新、不需要改进、不需要自我提升和发展。在课程思政得到持续推进的过程中,高校应突出思政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主导地位,帮助专业教师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引导专业教师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以立德树人的方法,教育和培养学生。并紧紧结合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实施方法,教学进度及学生的素质高低,及时、积极地调整思政教育的方法体系、内容结构、授课进度及教学模式,以此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得到融合、得到整合,形成系统统一的整体。而在育人理念上,思政教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课程开展的首要任务,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将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进而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形成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思政教育体系。但结合传统思政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话语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将教学话语浅显化、形象化、地气化、将教学方法多样化、信息化、特色化,使思政课程在形式和情景上契合课程思政的教学需求,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而由于课程思政能够将思政教育从单一课程扩展为全课程,所以在思政课教育的过程中,思政教师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协同育人机制、多维参与的发展机制及上下贯通的巡查机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思政课程在课程思政中的主导作用和思想引导功能。

5打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壁垒,同享教学资源

通过现状分析可知,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其在单独实施的过程中都存在短板。因此,我们可以打通两者间的壁垒,构建协同育人的平台。相对于“思政课程”来说,“课程思政”尚未发展成熟。其成长和发展还需要高质量的资源积累。因此可以考虑培育思政名师,构建互动平台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同享“思政课程”积累的教学资源、课程建设资源、优秀教师资源、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资源。

结语

课程思政是结合思政课程弊端和问题,所演化出的立德育人理念,能够有效地将专业课程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范畴中。而在课程思政得到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出全新的育人途径,使思政教育更加特色化、现代化、浅显化,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学生的发展。进而让高校思政教育在课程思政的支持下,更加系统、科学、完善。

参考文献

[1]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01):122-123.

[2]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16-18.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4]王一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陣地协同育人机制专题研讨会掠影[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1):98-99.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