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困难学生有效参与高中数学课堂

2021-11-19 13:39彭佑金
天府数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堂模式主动学习学习效率

彭佑金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懒惰学生呈逐年攀升趋势,困难学生越发明显,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理科型学科,很多学生表示没有学习兴趣,无法在课堂中静心学习。所以如何使困难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并在课堂中学有所获?提出了几种方法:通过教师“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专注课堂,认同课堂;做到新知“旧知化”,做到难点“简单化”;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动脑思考;数学课上成“非数学课”,设置有效问题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几种教学方法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巧妙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最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有意识的与困难学生随时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很好的让学生参与教学中来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困难学生;课堂模式;学习效率;主动学习

一、引言

在现在课堂的讲课中,我们准教师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发现被提及最多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尤其是学习不上进,基础知识不好学生更加凸显出没有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互动少,甚至没有互动,教师一度认为学生老火,没有办法,学生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汲取知识。对于优等生,一堂课下来总是教师一直在讲,学生一直在听的模式,就算是听课也听不懂,学生没有参与课堂教学,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更好的理解吸收,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也无法把握,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较低,从而使教学效率不高,更何况是困难学生。那么,发现了这个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至于做到举一反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评价一堂课,学生的参与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是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师生互动情形。要做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就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在课堂上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现这一模式,教师要彻底摆脱和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利用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主动汲取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并且尽量保证全员参与。

二、教师“魅力”吸引困难学生

学生总是会被新鲜事物所喜欢,数学课堂在每一天都会和学生见面,老师是关键,在和学生初次见面后,数学老师要通过自我形象,着装,语言表达,自信,专业涵养等各方面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一份期待,对老师充满一种神秘却又想努力靠近的想法,给学生留下老师是有“东西”的印象,使得学生们期待着下次数学课何时才能有欲望;而所谓魅力,教师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打造的,起码在这些魅力要素中,自己有一条杀手锏让学生信服。只要学生对课堂产生了好奇,接受了课堂,就算是困难学生,我们就有改变学生的机会。

三、用硬件打造困难学生,硬件即为课堂教学策略和应材施教

1、找到数学知识的纽带关系,做到将新知“旧知化”,将难点“简单化”

困难学生,不管在学习习惯还是学习目标上,几乎为零,要想重新打造,就得有合适的定位和思路,要通过一些途径给予学生能接受的知识和方法,而不是一本书彻底执行,不考虑对象具体情况,不发现存在问题,你好像一本正经的传递知识,学生也一本正经的勉强接受,可到最后,什么也不会,长期以往,学生厌学情绪更大,之前所作的铺垫都没有产生作用,学生再也提不起听课的兴趣,因此,所谓新知“旧知化”,难点“简单化”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要学的新知识的难度降低,通过联系旧知联系实际等手段,使学生对新知识感到熟悉,感觉似曾相识,消除学生对新知識的陌生感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度。一旦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度通过旧知识等方式提高,其对解决新问题的欲望会被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讲授线性关系这堂课时,“线性关系”与“线性回归方程”对于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概念并且比较难以理解,若单纯的去讲授可能会花费挺大的功夫但收效甚微。我们就想办法能否将这个新知“旧知化”。线性关系是新知,与它相对的确定关系即函数关系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旧知,那么在讲授线性关系时,拿函数关系做比较去讲解,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就让学生很快的接受线性关系并且找出它的特点。“线性回归方程”是新知,与它在确定关系中对应的函数方程是旧知,在熟悉的知识下探索新知很容易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2、教师引导是关键,学生思考是根本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学生是课堂的主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也离不开教师的调动,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还是把握课堂导向的最直接的方式。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中,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养成在课堂上随时参与教学活动的习惯,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摆脱被动灌输的学习方式。教师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应当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注意要把握学生讨论的度,要以学生学会能理解为目的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在统计教学的课堂上,在教师可以模拟很多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设身处地的想象自己在此情境中,会怎样做,做法的好坏是怎样的,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中的各种问题解决方法的优劣,比被动灌输来得深刻。比如:让学生思考如何统计一个班期末数学的平均成绩,一般学生会比较直观地想出直接把班里的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加起来除以全班人数,然后再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如何统计全国期末数学平均成绩,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或小组讨论,一般有两个方法:普查法和抽样调查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教师再稍作总结,学生对两种方法理解更加透彻,使用范围和优缺点都有深刻的理解,比被动的听课灌输来的简单易于理解掌握。

3、数学课上成“非数学课”

通过教学实践,对于困难学生的数学教学,我认为,数学课不一定都要循规蹈矩,一定是按部就班的在教室中传递枯燥的知识,我们数学课完全可以上成“篮球比赛”课、“室外写生”课、“拓展活动”课等等。实际上,学生也需要惊喜,也需要老师主动取悦,让学生不知道数学课上,老师会有什么新大陆,做出什么让他们喜欢的新举措,既然是困难学生,要想一节课都专注学生,对你的知识感兴趣,几乎不可能,既然这些困难学生喜欢玩,就给予条件性的玩,当学生开心的上着非数学课时,他们和老师之间增进了感情,融入了信任,他们愿意接受你提出来的条件,这会在你下次的数学课上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讲到线性规划内容时,我带着全班学生一起前往操场,带上一只粉笔,让学生席地而坐,在操场中间向学生展示如何画线性约束条件下的平面区域,学生在教室外面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在一种欢笑声中开心而有效的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例如:在一个炎热的下午,面对即将开始的数学课,学生已是无精打采,呵欠连天,这种课我依然可以正常教学,可是谁能保证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希望下次想上数学课呢?因此,我把班上打篮球最厉害的两个同学认定为队长,通过剪刀石头布的方式让他们在班上选择5名自己的队友,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最有可能获胜的一方,球赛结束后,赢球一方给予输球一方出一套数学题,并严格考试选代表讲解给全班同学听,这既让学生劳逸结合,还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竞争意识,他们还会期待下一次数学课,再例如:在上空间立体几何内容时,我曾让学生带上一支笔和一张纸,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席地而坐,自己选择室外的一个实物来画,构建基本几何体框架,并在小组之间进行展示,最终,尽管这些学生是困难学生,却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且学生们有效的学习到数学知识和方法。

在一堂课里,若教师将所有的知识点所有的情形都事无巨细的讲完,且不顾学生感受的讲,对学生未必是很好的事情,因为学生未必能够将教师所讲的东西完全记住,更不用说完全消化理解。所以,在讲课时,教师学会适当的策略,或者对学生有一些“小恩惠”,他会感激你,并对你的数学课唯命是从,课堂不一定要满,不是非要每一节数学課都灌给学生,而是通过你的策略给予学生空白,把某种情形或某样可以类比的推导等知识留给学生下去之后自己去学习,最后由教师检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课堂教学,同时这种愿意主动的思考学习也能比被动地灌输听讲来的知识掌握地更加牢固,也能让学生在对知识记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便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积极思考。

4、数学课上,教师要学会不懂,设置有效问题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课堂学习中,每位同学的观点认知都不尽相同,对于困难学生,观点更是稀奇古怪,但观点不一定都是错误的,有时候这群孩子的思维让我们焕然一新,观点持有方总有自己的理由利用自己的理解去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不同的观点制造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整堂课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既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并能理解记忆,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口才,思维逻辑等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没有规范的,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方法也是要随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随时变化,但是大方向是不变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正是如此,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尤为重要,现在的教学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总结,在创新中进步。

猜你喜欢
课堂模式主动学习学习效率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