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笔下的宁都起义

2021-11-20 20:41曾春生
百年潮 2021年9期
关键词:宁都

曾春生

宁都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宁都县梅江镇梅江北路5号耶稣堂

2021年是宁都起义胜利90周年。本文通过宁都起义亲历者的笔端,还原和再现宁都起义这一伟大壮举。

困守宁都古城

参加宁都起义的部队到底是支什么样的部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的前身是冯玉祥先生的国民军联军。”〔袁血卒忆〕“国民联军特别是国民一军是一支受过大革命影响、纪律较严、士气颇高、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苏进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其部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我们党北方局先后输送了刘伯坚、方廷桢(即方仲如)、陈延年、宣侠父、刘景桂(即刘志丹)、邓希贤(即邓小平)等数百名党员到里面工作,刘伯坚任该军政治部副部长。由于他们卓越的政治工作,使这支部队有过一段光明的景象。大革命失败后,冯玉祥与蒋介石合作,除将著名的共产党员‘礼送离去外,其余大批的共产党员则被押送出境,也有黑夜失踪的。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则潜伏下来,以待时机。”〔袁血卒忆〕

袁血卒(原名袁汉澄)

但蔣、冯合作仅仅不到三年,关系就宣告破裂。据刘向三回忆:“1930年初,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双方屯兵数十万,于中原大战相持8个月,最后以冯、阎失败告终。”结果如袁血卒回忆的一样:“冯本人随带少部分人(包括部分军官学生)退到山西晋城。蒋介石以高价收买孙连仲当总指挥,搜罗被打败的冯玉祥残部拼凑起了一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计2个师6个旅,即第二十五、二十七师,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九、八十、八十一旅。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是主力旅。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多是陕、甘、宁、青的贫苦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国民联军被收编为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后,驻扎在山东济宁一带。刘向三回忆:这支“队伍由山西晋城、河南新乡、安阳开到山东曹州(今菏泽)、济宁。总指挥部设在济宁。部队驻防曹州整训时大量减员,由5万多人减掉近半。”

为了排除这支部队,蒋介石下令第二十六路军两个步兵师和骑兵师的一部分共2万余人,他们这些人于“1931年初……开始由山东济宁出发,向江西挺进。”〔鲁瑞林忆〕“1931年3月,部队开赴前线宜黄、乐安县境,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反革命‘围剿。”〔刘向三忆〕“当时,正是春雨绵绵,北方军队不仅缺乏雨具,而且不习惯走鹅卵石石子路面的狭窄乡道。士兵们背着沉重的枪弹装备,常常有的滑倒在水稻田里,哭笑不得。”〔曹光裕忆〕5月22日,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七师进至永丰中村,首次与红军交战,“在这次‘围剿中,第二十六路军二十七师在永丰县的中村与红军作战,被歼灭了一个旅〔七十九旅〕和师部大部。”〔刘向三忆〕损失3000余支枪和无线电台一部,2300余人被红军俘虏。中村战败,令第二十六路军官兵大为惶恐,余部龟缩宜黄一线,“度过了凄苦的梅雨季节。”〔王幼平忆〕

“〔1931年〕7月,蒋介石发动的第三次围攻开始,二十六路军向宁都进军,不久进驻宁都。当时士兵们深受四怕的威胁(疫病流行、缺医少药、怕生病;怕受红军袭击;北方人不服水土也走不惯泥泞路,怕天天吃大米;怕雨天行军、打仗或值勤),部队士气低落。”〔王幼平忆〕“当时,宁都城三面都是红色革命根据地,退归南昌的后路,又被国民党蒋介石的嫡系朱绍良堵死。二十六路军固守宁都孤城,一直处在进退维谷的境地。”〔闻述尧忆〕

“二十六路军大部分是北方人,不服水土,得病的很多,闹痢疾、打摆子、生疥疮的十有七八。”〔闻述尧忆〕“饥饿、疾病、死亡袭击着整个二十六路军,宁都西城外埋遍了士兵的尸体。”〔闻述尧忆〕一时间,人心惶惑,军心涣散。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人民到处起来反抗日军的侵略。在这强大的全国反日声浪的影响下,二十六路军的高级将领,也联名发通电给蒋介石,要求‘北上抗日。广大士兵更是不愿打内战,打红军,纷纷要求‘北上抗日。”〔闻述尧忆〕“他〔孙连仲〕忽然觉得军心可用,于是就给南昌的蒋介石发去电报,说二十六路军广大官兵强烈要求回北方打日寇,保卫家乡,保卫祖国,希望获准。他〔孙连仲〕知道蒋介石是不会准许的,所以没有等蒋复电,就命令全军撤离宁都,向北开拔。听说要回北方去,人人喜笑颜开。谁知走到宁都以北60余里的胡〔湖〕岭嘴,蒋介石的电报来了,对孙连仲大加训斥”。〔苏进忆〕说“‘不准离开宁都,更不能北上抗日,你们死也要死在宁都。”〔王福堂忆〕无奈,部队在湖岭嘴徘徊了两日,第三天又不得不返回原防宁都死守。“返回宁都不久,二十七师师长高树勋和总指挥孙连仲借口到后方休养治病,先后离开部队,到南京、上海的花花世界享乐去了。孙连仲临走之前,决定不再兼任二十五师师长,把七十五旅旅长李松昆〔崑〕提为师长,并委以代理总指挥的重任。李松昆〔崑〕不学无术,在同行中威望不高,季振同、黄中岳一向看不起他,他的七十五旅训练最差,减员最多,军事素质和战斗力远远赶不上七十三、七十四旅。他突然被提为二十五师师长兼代总指挥,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一时议论纷纷,认为全靠私人关系,得以飞黄腾达。”〔苏进忆〕同时,“留下参谋长赵博生主持军务〔代拆代行〕”。〔方正忆〕“部队改编时,赵博生担任了二十六路军的参谋长。他是河北沧县慈庄(现属黄骅县)人,保定军官学校六期步科毕业生,1923年冬天才到西北军工作,当过参谋、团副、参谋处长、旅长、军参谋长等职。大革命失败时,他担任军参谋长兼特种兵旅长,曾写下一首《革命精神之歌》,在特种兵教导大队中广为教唱,歌词是这样的:‘先锋!先锋!热血沸腾。先烈为平等牺牲,作人类解放救星。侧耳远听,宇宙充满饥寒声。警醒先锋!个人自由全牺牲。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仁!成功!实现大同。这歌词充分表现了他作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献身精神!”〔苏进忆〕

“当时,二十六路军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它确如一堆干柴,只要有一点火种,就会燃烧起冲天的烈焰来。”〔苏进忆〕

赵博生

地下党的活动

“火种在哪里?火种早已深深地埋在二十六路军内部了。我〔苏进〕后来才知道,由我介绍给董振堂的见习参谋刘振亚(缩编后已升为上尉),当时是二十六路军中唯一与党组织有联系的共产党员”。〔苏进忆〕他〔刘振亚〕与河南省军委保持着关系。“我〔袁血卒〕找到七十三旅第二十一团三营张俊田营部,改名袁寒〔零〕,补了个上士的名字。接着,我〔袁血卒〕随部队于3月间开到江西宜黄县,在该县二都镇找到了西北军官学校的同学刘振亚,打通了党的关系。”〔袁血卒忆〕“他〔刘振亚〕给我路费,告诉我接头地点是‘河南开封相国寺后街同春饭庄陈立。我〔袁血卒〕到了开封,接上关系的第二天,王超(1925年王在鄂西搞农民运动,八七会议后,党要搞武装斗争,他响应号召,进了西北军官学校学军事,是工兵队的学生)从归德(即商丘)来到此地。我把所知道的第二十六路军的情况和他们谈了。他们又和‘老李(后来知道他是河南军委的负责人方纪纲)一块,把我们在西北军的旧关系谈了一遍,商议了两个方案:一是去河南潢川吉鸿昌部,二是到江西第二十六路军。‘老李说:从全国范围考虑,我们工作重点在江西。蒋介石把新收编的第二十六路军匆匆忙忙开赴江西‘剿赤,我们工作也应赶上去。你们留河南好,还是去江西好呢?从全局看,我个人认为你们还是到江西好。这要请中央决定,你们暂等几天。”〔袁血卒忆〕

“这时,经陈立同意,我〔袁血卒〕给李肃去了封信,要他到徐州车站等候。”〔袁血卒忆〕“一天,王超告诉我:‘组织决定我们一同到上海去。到达徐州车站,李肃在那等候。于是,三人一同到了上海。”〔袁血卒忆〕在上海,袁汉澄与王超“给李肃举行了‘入学式(当时把入党叫入学)。”〔袁血卒忆〕“当时,周恩来、聂荣臻负责中央军委的工作,他们派李富春和中央军委负责兵运的朱瑞同志来给我们〔袁汉澄、王超、李肃〕开办‘兵运训练班。”〔袁血卒忆〕在兵运训练班学习结束时,朱瑞对他们〔袁汉澄、王超、李肃〕说:“你们是中央军委培训的第一批兵运人员”〔袁血卒忆〕,“中央军委已决定派你们〔袁汉澄、王超、李肃〕到第二十六路军去开展兵运工作,任务就是争取第二十六路军到革命方面来,二十六路军存在着直接革命的因素,胜利的大小,就要看你们努力。”〔袁血卒忆〕“如果需要红军援助,来不及请示中央,可以直接去苏区,接头关系就说‘是朱瑞叫我来的。”〔袁血卒忆〕

“我们离开上海,到了南京。正要过江,在下关码头又巧遇刘振亚同志。……刘振亚向我们介绍了第二十六路的最近情况,说‘赵博生跟董振堂穿的是一条裤子,来往甚密。……第二天,我们四人离开南京前往南昌。”〔袁血卒忆〕“到了南昌,找了一家旅馆住下,王超叫我们:‘不准出门,他去接关系了。这是上海党中央给他的任务,不用我们知道,我们不便过问。因找不着去抚州的船,我们又在南昌等了一天……第三天,我们搭上去抚州的烟篷船。”〔袁血卒忆〕“在抚州下了船,我们便徒步前往第二十六路军当时的驻地宜黄县,5月下旬,我们到达宜黄,谈了几条秘密活动的原则,大家便分散开:刘振亚仍回七十三旅为参谋,李肃往七十四旅当上士,我〔袁血卒〕分到七十九旅二团当上士,王超以住闲和差遣名义住总指挥部和七十四旅,按照王超同志的要求,我们各自顺着自己熟悉的关系,找发展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谁发展,谁领导,暂时不形成组织,只发生纵的关系,除特殊情况不发生横的关系。”〔袁血卒忆〕

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秘密共产党员身份及分布情况

“在宜黄,我们讨论了李屏仁入党的问题。他是军官学校工兵队的同学。我〔袁血卒〕和李肃做他的介绍人,举行了‘入学式。刘振亚介绍了七十三旅中校参谋李青云、杨金镗和上尉执法官王宏文入党。我〔袁血卒〕介绍了七十四旅二团机枪连少尉排长王铭五入党。总指挥部译电主任罗亚平(又名罗致中)大革命时入了党,后来失掉了关系,王超给他接上了。七十九旅二团三营九连连副熊伯涛也是大革命失败后失掉关系的共产党员,受王超的指示,由我〔袁血卒〕与他接上组织关系。”〔袁血卒忆〕然后,“李青云又介绍了王际坦(即王幼平)入党。王际坦又先后介绍了赵洪志、杨艺林、张时清、刘静生、霍万仲等入党。”〔袁血卒忆〕“第二十六路军被驱入宁都后,我们又发展了一批党员。我〔袁血卒〕先后在七十九旅二团发展了特务排中士班长田玉珊、二等兵李春华入党,在七十四旅学兵连发展了中士班长吕志进、在总指挥部执法队发展了王振铎入党。王振铎又在执法队发展了孙步霞、杨履元入党。七十三旅旅部参谋郭如岳也通过入党”。〔袁血卒忆〕

中國共产党在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建立的特别支部成员名单

8月间,“党中央根据第二十六路军党的活动情况,为了加强集体领导,指示在第二十六路军成立特别支部委员会。由刘振亚任书记,我(袁血卒,当时名袁汉澄)任组织委员,王铭五任宣传委员。对官长和士兵中的党员分别组成支部。刘振亚分管官长党员支部,我〔袁血卒〕分管士兵党员,王铭五负责文件修改与收存及收缴党费。”〔袁血卒忆〕

第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后,决定发展总参谋长赵博生入党。“9月,特支在宁都城北一家小酒馆的楼上,以打麻将为名,要老板娘给我们煮鸡吃做掩护,第三次讨论了争取第二十六路军总参谋长赵博生入党的问题。我们对赵博生的历史和现实表现认真地作了全面分析。如:此人不骄不傲,不贪财、爱读书,在冯玉祥部时,即一向以正直、艰苦、朴素著称。大革命时,他受过革命影响,信仰刘伯坚同志,并对从苏联翻译过来的《国际歌》等很欣赏……于是,决定由王超执笔写封长信给赵博生,试探一下。此信交罗亚平趁工作之便夹在赵博生的书本里,并观察和相机妥善对付反应。”〔袁血卒忆〕“过了一个多星期,罗亚平带着满意的表情,向我们谈起了试探赵博生的经过。……赵博生提出要求,说:‘我赵博生的情况,你〔罗亚平〕是知道的,有志革命已久,苦于无人领导。亚平,今天我找你没有别的话说,就是要你做我的引路人,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别看我是参谋长,组织叫我们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你做我的引路人吧!之后,王超亲自出面与赵博生谈入党问题。特支决定发展他〔赵博生〕,罗亚平做介绍人,并报告了党中央,大概在10月底,党中央(朱瑞同志经手)批准了赵博生入党,是由我〔袁血卒〕代表组织通知赵的,并举行了‘入学式。”

〔袁血卒忆〕“赵博生入党后,对党忠诚、积极,做了许多工作,先后介绍了八十旅董俊彦、卢子美两位连长入党。”〔袁血卒忆〕

在第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至起义前夕,发展了近30名地下党员。他们大都分布在总部、师部、电台、执法队等要害部门,使党组织基本上控制了第二十六路军。“这时,党组织在这个部队里已逐渐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了。它时时在散发着光和热,使二十六路这堆干柴的温度不断升高,最终燃烧起炽热的火焰来。”〔苏进忆〕

组织起义过程

第二十六路军提早起义的导火索是由于一件突发的意外事件。“11月底,王超奉调回上海党中央。他去南昌接头,不料接头关系被破坏了,误将第二十六路军党组织领导人名单及两份决议案交给了敌人手里。12月5日,蒋介石从南昌行营拍来‘十万火急电报,‘令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严缉刘振亚、袁汉澄〔袁血卒〕、王铭五三名共产党员星夜送行营惩处。”

〔袁血卒忆〕电报是罗亚平收译的,“刘振亚火速找我〔袁血卒〕研究这个意外事变。”〔袁血卒忆〕“于是,特支研究了一下,决定刘振亚和我〔袁血卒〕一同去找赵博生同志商量对付的办法。我们分析了突然发生意外事变的原因,认为王超肯定没有出卖党组织,否则电令严缉的就不只三个人,自然包括赵博生在内,而且是首要的。基于这个分析,我们决定提前举行暴动,而且拟订了两个方案:一、以七十三旅为中心的局部暴动;二、争取七十四旅也参加的全部暴动。并商定:由赵博生做联合董振堂与争取季振同的工作,以及妥善应付南昌行营;我〔袁血卒〕去苏区与红军总司令部取得联系;刘振亚、王铭五、李青云在党内部署暴动的准备工作。”

〔袁血卒忆〕并由“赵博生立即拍去‘遵令即办的电报,应付南昌行营的压力”。

〔袁血卒忆〕12月5日,“我〔袁血卒〕动身去苏区之前,赵博生给了我一张执法队的证明,这样可以更容易通过二十六路军设的警戒线”。〔袁血卒忆〕“在固村圩的彭湃县委办公室〔这时已是6日早晨〕,见到了县委书记霍步青同志。我〔袁血卒〕说:是朱瑞叫我来的。”〔袁血卒忆〕袁血卒用“是朱瑞叫我来的”联络暗号与霍步青接上关系后,霍步青“派人送我〔袁血卒〕赶到瑞金叶坪红军总司令部”。

〔袁血卒忆〕这时,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派出的代表郭如岳带着信也晚一步来到瑞金叶坪,“袁汉澄大概是在等候我,迎面走过来,把我〔郭如岳〕带到红军总司令部。我恭恭敬敬地把信交给了朱总司令”。〔郭如岳忆〕

“第二天〔12月7日〕早饭后,朱总司令主持召开了军委会。到会听汇报的有王稼祥、左权、刘伯坚、李富春,还有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叶剑英亲手作记录。会议开始后,我〔袁血卒〕汇报了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准备暴动的情况。接着,大家进行了讨论,分析暴动成功的主客观条件,也讨论了万一暴动失败需采取的措施。”〔袁血卒忆〕

12月8日,“王稼祥、刘伯坚、左权同志把我带到毛泽东同志的办公室。毛泽东同志跟我亲切地握了手,滿面笑容地望着大家说:‘军委会讨论了宁都暴动的方针,很好。”〔袁血卒忆〕“毛泽东同志说:‘暴动是一件大事,将给蒋介石一个很大的打击。能争取全部暴动最好。全部暴动的条件是存在的。这全靠我们党做好过细的组织工作,行动要坚决,要注意保密。万一不能全部暴动,局部暴动也是好的。在反革命的心脏捅上一刀也是好的。”〔袁血卒忆〕

季振同

12月8日深夜,袁血卒“回到宁都,我〔袁血卒,9日〕向刘振亚同志汇报了到红军总司令部的情况”〔袁血卒忆〕,袁汉澄、郭如岳回到宁都后,第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委员会马上召开有赵博生、李青云参加的会议,传达贯彻袁汉澄带回的中革军委的具体指示。

中革军委的指示是:“(1)用最大的努力争取全部暴动,成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2)如不能全部暴动,则以七十三旅和党员能够掌握到的其他部队,以‘进剿为名,在适当的地点解决反动军官,实行局部暴动;(3)如果是局部暴动,凡是暴露了的同志,如赵博生等人,立即随暴动的部队离开宁都到苏区来,未暴露的同志要继续隐蔽在二十六路军开展工作;(4)派红四军在宁都东北20里的会同地区监视蒋介石之嫡系部队,以便相机策应暴动;(5)中革军委派王稼祥、刘伯坚、左权同志携带电台到彭湃县苏维埃政府联络指挥;(6)暴动后部队改为红军第十六军,由季振同、黄中岳、董振堂、赵博生互推领导人,行动要机密,暴动的时间定为12月13日夜12时;(7)暴动时,在可能情况下,把宁都地方反动武装头子严维绅〔坤〕、黄才梯逮捕起来。”〔袁血卒忆〕

“赵博生把暴动后改编为红十六军的意见告诉了季振同,季嫌番号小了,并说行营运来的棉衣、饷款已到广昌,为了取到这批棉衣和饷款,要求把暴动日期推迟。根据这一情况,特支决定再派我〔袁血卒〕去中革军委汇报与请示关于暴动的时间和暴动后部队的番号、编制等问题。季振同派其七十四旅卢寿椿作代表去找刘伯坚晤商。我星夜兼程赶到固村,见到了驻在彭湃县苏维埃政府负责联络与指挥第二十六路军暴动的王稼祥、刘伯坚、左权同志。中革军委同意把暴动的时间推迟一天,还将原定的暴动后部队改称红军十六军改成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下辖三个军,由毛泽东、朱德同志共同签署了委任状,委任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第十五军军长。我〔袁血卒〕得到这个指示后,即回宁都。”〔袁血卒忆〕

董振堂

黃中岳

“卢寿椿等三人〔此时实际为卢寿椿和袁血卒两人〕从革命根据地回来以后,起义的准备工作紧张地进行着。”〔苏进忆〕“返回宁都后,特支商定刘振亚因保密和为了对付不意事变的需要,不出席会议。由我〔袁血卒〕组织和召集赵博生、董振堂、李青云于13日晚上在七十三旅部举行了暴动行动会议。”“会上,我〔袁血卒〕传达了中革军委的指示,研究了团以上军官的动态,通过了14日黄昏举行全部暴动的具体部署:(1)赵博生以请谈话名义逮捕靖卫团总和伪县长,并以执行行营‘进剿命令为名,在总指挥部召开团以上主官紧急会议,并备酒菜招待,在会上宣布起义。(2)孙步霞负责在总指挥部协助赵博生解决反动军官,并以鸣枪为信号,示意全部开始行动。(3)袁汉澄负责和王振铎、杨履元共同组织特务队,行动一开始就破坏电话线,并在街上检查巡逻,发现什么情况及时向赵、董报告,以应付不意事变。(4)董振堂率特务连扼守总指挥部与七十四旅的中间地带,以取得多方面的联络与配合,准备策应对付意外事变,并负责收拾七十九旅贾团。(5)季振同负责自行挑选人员组织突击队,解决李松昆〔崑〕第二十五师师部。(6)李青云带领其学兵连之一部警戒城的东大街与小东门一带,并做董振堂的机动兵力,学兵连的另一部分,由郭如岳率领控制总指挥部电台。(7)刘振亚率其特务排,控制抵达苏区的交通线。(8)李肃去病房做伤病员的宣传工作。(9)王铭五负责写暴动的标语。同时,还确定由赵博生以私人关系争取八十旅的参谋长边章五,掌握八十旅,由我〔袁血卒〕以师生关系争取第二十七师参谋处长王鸿章,掌握七十九旅。”〔袁血卒忆〕

“暴动的决定性时刻14日黄昏终于来到了。”〔袁血卒忆〕“根据事先分工,二十五师师部电台由七十三旅学兵连控制,蒋介石的特务电台由总指挥部的上尉执法队员刘向三带人去解决,我们团〔七十四旅一团〕就负责控制总指挥部电台”。〔苏进忆〕“赵博生按预定的方式拘捕了伪县长温肇祥,接着在总指挥部(原耶稣堂)楼上等候前来参加紧急会议的各团以上军官。会议是以‘宴会方式进行的。在楼上就座的是与会军官。在楼下入席的是他们的随从,由参谋处派人招呼。除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松昆〔崑〕外,其余应到的军官全部到齐。时至8时,赵博生以简明的语言向军官们讲明了当前形势和第二十六路的处境,宣布起义加入红军,赞成或不赞成的都请当场表态。”〔袁血卒忆〕“柴副官和特务排的人在楼下招待那些随同前来的护兵们。入座时,柴副官他们有意识地插花就座,两个对付一个,把那些护兵夹在中间。……特务排人员的枪口都低〔抵〕在那些护兵的后腰上,干脆利落地把他们的枪下了。”〔苏进忆〕“这时,九连的焦连长带了二十多个人,迅速向楼上冲去。……他们往上冲时,一个战士由于过分紧张,不小心手里的冲锋枪走了火,一梭子子弹飞向空中。这里枪声一响,正在喝酒的军官们立即大乱,忙问:‘哪里打枪?哪里打枪?”〔苏进忆〕“我们乘机冲进宴会会场,迅速将季振同、赵博生、董振堂、黄中岳和曹金声五人保护出来。……将在场的军官全部捆绑起来。”〔王秉璋忆〕“二十七师的团长李锦亭和另一个团长王天顺,仗着自己年轻力壮,腿脚敏捷,迅速从楼上跳下去。当然,他们两个跳到院里,也没有逃脱被捉的命运。”〔苏进忆〕

“另一路是由一营长卢寿椿率领,去苏家祠堂二十五师师部捉拿代总指挥李松昆〔崑〕的。……卢寿椿带着队伍跑步赶到门口,二话没说,按照原定战斗方案,上去几个人把门外两个哨兵抱住,其余的人正要往里冲,门里的哨兵突然一扣扳机,‘突突突打了一梭子,前头五人应声倒下(两死三伤),后面的人稍一迟疑,那两个哨兵‘咯登一下,把两扇黑漆大门关死了。……双方僵峙着……不久,两扇黑漆的大门敞开了……卢寿椿赶紧带着一些人进去捉李松昆〔崑〕。但搜遍整个院子,不见李松昆〔崑〕的踪影。后来了解,早在双方对峙时,他已吓得屁滚尿流,翻越后墙逃跑了。”〔苏进忆〕

“全部预定的动作都进展得很顺利。”

〔袁血卒忆〕“除了驻在宁都以北40里的石上一个团没有参加外”〔苏进忆〕,“有二十六路军军直,二十五、二十七2个师直,6个旅直(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九、八十、八十一旅),16个团〔11个整团〕参加,共计1万7千名官兵。”〔鲁瑞林忆〕“携带两万多件武器,全部参加了宁都起义。”〔苏进忆〕

“暴动胜利了。赵博生同志亲手写了‘解放二字交给我〔袁血卒〕,我又找王振铎一块迅速向下发放,宁都城里宣布戒严,重新颁布口令——‘解放。”〔袁血卒忆〕

12月15日,“以七十三旅为前卫,七十四旅和七十五旅为本队,二十七师各旅为后卫,于拂晓前离开宁都城。”〔蒋耀德忆〕“这时,前来接收宁都的红军大部队向宁都城开来。”〔徐国珍忆〕出了城的“起义部队集合在县城南门水口塔方向的滩地上,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带领下,撕毁青天白日的旗帜,迎着太阳向着中华苏维埃自由的土地开去。”〔袁血卒忆〕

“午后4时左右,起义部队到达革命根据地固厚。从宁都到固厚有60多里路程。”〔刘向三忆〕“刘伯坚、左权等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前来迎接我们这支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部队。”〔苏进忆〕

“我们闲谈一阵以后,就一起研究宁都起义的宣言。”〔苏进忆〕“宣言〔《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宣言》〕通过以后,当晚就由电台向全国广播了。”〔苏进忆〕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宣言》

红五军团军旗

《红色中华》报道宁都起义消息

“到达固厚的第二天〔12月16日〕,起义部队集合在一个打谷场上。没有专门搭什么讲台,只在打谷场上放着一个大方桌子,有两位领导干部站在桌子上给我们讲话:一位是红军代表刘伯坚,另一位是我们的参谋长赵博生。”〔张明远忆〕“刘伯坚代表当众宣布了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共中央军委〔中革军委〕的命令,授予起义部队以红军第五军团的番号以及由毛泽东、朱德签名任命的红五军团各级领导人的委任状:任命季振同为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为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为参谋长兼第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为第十五军军长。”〔张明远忆〕

“宁都起义的成功,主要原因是政治条件成熟,关键是党对二十六路军开展兵运、指导起义的路线、方针、策略对头的结果。”〔袁血卒忆〕“宁都起义的胜利,震动了全国,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是又一次成功的、重要的武装起义。它对国民党反动派给予了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革命人民,壮大了红军力量,对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增强革命群眾的胜利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谷广善忆〕“1932年4月4日,中革军委在《关于嘉奖宁都暴动干部和战士的通令》中指出:‘宁都暴动是中国苏维埃革命中最伟大的士兵暴动。‘因此中央政府决定并通令各地,在广暴纪念中同时举行纪念宁都暴动。”〔袁血卒忆〕

红五军团刚成立时领导人序列表

1938年12月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会见宁都起义部分将领留影并题词

“他〔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以宁都起义为例,明确地指出‘就是曾经和十九路军一道进攻江西的第二十六路军,不是在1931年12月举行了宁都起义,变成了红军吗?宁都起义的领导者赵博生、董振堂等人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徐国珍忆〕“1938年〔12月的一天〕,毛主席在延安接见了参加宁都起义的部分同志,与我们〔萧劲光等人〕一起合影留念。毛主席书写了‘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题词。”〔萧劲光忆〕“宁都起义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精神。……宁都起义表现了坚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内战、分裂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宁都起义表现了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坚毅斗争精神。”〔姬鹏飞、黄镇、王幼平、李达、孙毅、苏进忆〕

(责任编辑 姚建萍)

作者:中共宁都县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宁都
宁都黄鸡:更上一层楼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宁都黄鸡:在品种资源上培育品牌
江西宁都:铁心硬手守护绿水青山
宁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初探
一部爱国主义真实记录的好书——《宁都起义》评介
宁都暴动亲历记
纪念宁都起义60周年
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