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材”而教,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

2021-11-20 06:52梁月仪赖诗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4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道德与法治小学

梁月仪 赖诗琪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要求:注重道德意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相互结合,加强道德行为和法律法规的相融合。同时,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的提高,等等。因此,我们要活用《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充分挖掘生活的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从而有效地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魅力。

【关键词】小学;生活实际;道德与法治;课堂魅力

目前,常见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表现为:1.照本宣科,用旧观念去看新教材。2.课堂变成学习成果的汇报与展示。目标达成全部依赖课前的学习,课中只是交流课前探究、学习的结果。3.课堂缺乏灵动性,例如,把教材中的图画,简单地设计成“看图说话”了。

要改变这样的低效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怎样让课堂在有效的活动实施中做到生动、有趣而具有魅力呢?在这两年的教学尝试中,笔者有失败也有成功,下面把自己的所尝所想所见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活用“教材”,深化课堂的内涵

1.挖掘教材中的“空白”

《道德与法治》以学生的实际事例和拓展而组成的,而每幅图都是儿童的“生活小场景”,这充分体现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互相融合,是师生交流、参与活动的重要指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文中的图例和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合理地、创新地使用教材,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看图对话”,让学生与文本中的“儿童”进行对话,让图中的场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对话。这样,学生的自我构建和创新思想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例如,《爱新书、爱书包》这一教学话题,对于拿到新书、新学习文具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个话题他们有话可说,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兴奋与激动。但是,很多教师都不重视这一块的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且空泛。既然教材适时地提供了范例:“要保护它们啊!”“我的书包是奶奶新手做的?”……在教学中,这些范例就像拐杖一样,笔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例,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点滴的生活中逐渐培养良好的习惯,塑造良好的品德。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地探究爱惜书本和文具的做法,在做中学,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体悟爱惜之情。

2.利用教材中的儿歌,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精心编排了不少有趣又简洁、朗朗上口的儿歌,这些儿歌在“总结提升主题内容——提示归纳学习方法——指导引领认知技能”等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如,“爱新书,爱书包”培养了学生从小学会爱护学习物品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整理物品与爱惜物品;又如,“干干净净吃饭好”在教会学生学习洗手歌的同时,掌握了6个步骤的洗手方法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儿歌,有助于改变学生的认知模式,从机械记忆到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彰显课堂魅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因此,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带进课堂,除了创造典型的情景教学外,我们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模拟生活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去体味、去尝试。下面,我们来欣赏“首届粤渝湘三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跨省区教学研讨会”的两个教学片断:

片段一:江门紫茶小学周丽娜《戴上安全小黄帽》

师:通过视频,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交通安全知识了,现在就让我们带上小黄帽,我们一起出发做小导游吧。我们会经过人行道、红绿灯的地方,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带上小黄帽,边观看视频,边回答)

生1:行人要走人行道。

生2:我们要遵循“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交通规则。

师:你们回答得真好,瞧,喜洋洋和懒洋洋都想到江门游玩,谁来做做“护法小天使”来帮忙它们两个完成游玩的任务?(教师创设了喜洋洋游玩江门的情景)

生1:喜洋洋,我们购买门票的时候,要养成文明购票的习惯。

生2:懒洋洋,我们不能在马路上蹦蹦跳跳,这是很危险的。

生3:喜洋洋,看,这是斑马线,我们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而且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

……

片断二:重庆南岸区天台岗小学杨尚昆《想祖国问好——祖国的生日》)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国旗法》。《国旗法》对升旗仪式有了具体的要求,请大家读一读。

师:同学们,我们上学的时候,每天课间操都会举行升旗仪式,我们来看看这两个视频,然后小组讨论:“乐”遇到了哪些困难?如果你是“乐”,你会怎么做?

生1:学校进行了升旗仪式,而“乐”却迟到了。如果我是“乐”,我会立刻停下来,肃立,敬礼。

生2:如果我是“乐”,我会立刻放下书包,面向国旗,马上立正、敬礼。

……

师:同学们,我们观看了天安门前庄严的升旗仪式。现在,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到天安门前进行升国旗,唱国歌。

从两个教师的教学片段里,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创设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促进教学的发展,能让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的同时,也能懂得了法律,使得“德法”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三、巧用生活空间,提高课堂实效性

学生是课堂中的小主人,教材里的主角是小朋友,内容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它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比较重视人文情怀,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与周围环境积极的互相作用,不能封闭在教室里,局限在书本上。我们应该把教材和本校、社区、镇区的教育资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有创造地解决问题。例如,在“我们的校园”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及校园的生活,笔者常常把教室教学搬到教室外,带着学生们到校园的每个室场进行参观,了解每个功能室的作用。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又如,在“快乐过新年”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除了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祖国各民族的新年习俗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到环卫中心、消防大队、医院等地方进行了慰问活动,让学生亲身了解到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在新年期间放弃休息时间,默默坚守岗位。让学生在慰问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学会回报,更是学会乐于奉献的精神。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说安全,教安全。如果只有在课堂上说,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实地操作效果会更加好。在《上学路上》这一课时,在保安的帮助下,笔者把学生带到学校门口进行实地过马路,(如下图1、2)让他们亲身体验过马路,体会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引起他们珍爱生命的情感。除此之外,笔者经常带学生到校园学习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如下图3)。让学生判断:这些同学,你认为他做得对吗?为什么?这样一来,加强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我们常说,生活就是课堂教育,教育也离不开生活环境。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道德与法治》中,只要我们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认真进行课前准备,积极地创设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引领学生走进课堂,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就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中学会探究、感悟道理。

参考文献:

[1]杨荣誉.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制》的认识[OL].https://wenku.baidu.com/view/001969e982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4.html.

責任编辑  罗燕燕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