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成因与对策

2021-11-20 07:37吴彩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4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防治对策小学生

吴彩云

【摘要】当今社会,网络普及,惠及千家万户,也让部分学生沉迷其中,成为家庭的困恼。学生沉迷网络的形成过程各有差异,究其本质根源来自家庭因素居多。缺乏温暖与爱的家庭氛围与错误的育人方式诱发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防治学生沉迷网络,应从根源入手,学会倾听,顺畅交流,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行为准则,陪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沉迷网络;家庭因素;防治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发展也突飞猛进,智能手机普及千家万户,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网络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也成了一把“双刃剑”,引导不好,极容易让一些学生沉迷陷落,不能自拔。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很艰难,而毁掉一个学生很简单,只要给他一部手机即可。”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却不尽相同。学生沉迷于网络,是这些家庭共同的烦恼,但形成过程各自差异,究其本质根源来自家庭因素居多。如何让学生从沉迷中走出来,是我们一直探寻的方向。笔者认为,纠正学生沉迷网络的行为应从实际出发,探寻出造成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探索可行的防治对策,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留遗憾,健康成长。

一、诱发学生沉迷网络的主要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人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直陪伴着学生整个成长历程。家庭因素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化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沉迷网络的学生家庭因素有差异,但也有一些共性。

(一)缺乏交流,寻求虚拟的温暖

一个家庭如果缺乏交流,家庭的氛围就会缺少欢声与笑语,显得冷清无味。根据调查,在家庭中缺乏交流的学生沉迷网络的比率远高于正常家庭。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缺乏交流主要是因为无时间交流、不愿意交流、没办法交流。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关系,早出晚归,无法抽出时间与学生交谈,见个面也只是问问成绩,与学生相处时间有限,交流无法深入。有的家长由于感情不和等原因经常争吵,长期处于冷战状态,夫妻之间不愿交流,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也不愿与父母交流。学生对社会事物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父母或者留守家庭中的爷爷奶奶的代沟过大,遇到问题的看法相差过大,没办法交流。学生在一个冷清的家庭氛围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一旦接触到网络,他们的交流需求就会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寻求虚拟世界的温暖,不能自拔。

(二)过于溺爱,造就不良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的教育重在习惯养成,但家庭中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形成不良习性。当今社会,孩子成为了多数家庭的中心。一些父母长辈们给予学生过度的保护,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可以说是将孩子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这也导致学生过早地拥有了智能手机。由于年龄过小,心智不成熟,自控力差,学生接触网络游戏后,无法摆脱诱惑。这类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规矩意识的培养。慢慢地,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性格。他们在学校与同学相处中,难以合群,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厌恶。由于缺少集体社交,他们便会寻求虚拟网络以满足社交需求。长辈长期对学生的溺爱纵容,容易被学生的任性、胡闹所左右,无法控制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最终导致沉迷网络,影响健康成长。

(三)压力过大,迷恋网游的成功感

有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要求也较为严格。重智轻德的陈旧观念让家长过多地约束学生的校外活动,学生失去了正常伙伴交往。家长过多地禁止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和束缚感,为摆脱这种精神上枷锁,他们往往去网络上寻求交流,从而导致沉迷于网络。唯分数论成了家长对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学生考了好成绩分外高兴,大加赞赏,满足学生的各项要求。而一旦成绩有了下滑,家长就严厉指责。巨大反差会使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失败感和强烈的焦虑,最终导致学生沉迷网络,在网络游戏中寻求成功感和安慰感。

(四)粗暴干预,沉迷网络寻找自我

学生沉迷网络必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沉迷网络的苗头,便是怒气冲天,失去理智,非打即骂。有的家长存在错误观点,认为孩子只要怕了,就会改正错误。在早期,可能一些学生会担心父母打骂而有所约束,可是,当学生自我意识发生改变,有了叛逆的心理,就会出现反抗,从而造成与父母的冲突,隔阂更深,无法沟通,逐渐沉迷到网络空间去寻找所谓的自我。

二、沉迷网络的防治对策

家庭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的摇篮,同时也可能成为学生养成不良习性、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源。学生沉迷网络不是一种简单的不良行为,与家庭人文环境、家長的育人方式、学生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为了防治学生沉迷网络,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营造温馨,造就幸福

幸福的家庭造就幸福的孩子,父母是家庭的主心骨,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庭需要维护,温馨的家庭氛围是为人父母的责任。首先,父母在家庭中要保持温和的态度,遇事不急躁,工作上的不良情绪不带回家中。处理家庭矛盾时要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忍让。在家中不吵不闹,特别注意不在学生面前爆发出来。学生其实年龄尚小,家人的吵闹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和不安,形成潜伏的心理阴影。其次,正确面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抛弃唯分数论的评价观念,降低对学生的期望要求,适度纾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考试成绩起伏变化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学生只有处于正常的学习活动中,学习效果才会有所保证。

(二)学会倾听,善于交流

沟通是相辅相成的,有效的沟通是除了能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倾听。可是,很多家长都是在不停地向学生强调自己的意愿,提出要求,却忽视了学生的表达需求,没有充足的耐心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我意识与想法,也有维护自尊的欲望。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冲动,也容易陷入反叛和孤僻。其实,学生懂得很多道理,也清楚沉迷网络的是错误的,可是,单方面的交流会让学生认为,远离网络只是在遵循父母的旨意,满足父母的期望,由此更反方向地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因此,我们在构建与学生的沟通渠道时,首先学会尊重,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让学生感受到相互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父母对自己的想法其实很在意。那么,学生便会将长辈视作忠实的倾听者,放学回家后便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在学校的琐事。家长也会在交流中体会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各种行为。

(三)陪伴呵护,健康成长

学生沉迷网络,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清除一切网络的工具资源,让学生无法接触到手机电脑,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简单的一堵了之,短期看有一定的效果,看似学生没有在玩手机电脑,可他们又在做什么呢?回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吗?显然没有,学生可能变得易怒或孤僻,或者放学不回家偷偷地去网吧、游戏厅,甚至受坏人的挑唆诱使离家出走。

现如今,学校是禁止学生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学校的。学生沉迷网络主要是放学后或假期的校外时间。离开学校的集体生活,学生需要家人陪伴和正常的伙伴交际。网络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现实世界才是学生成长的乐园。现实生活出现空洞才会促使学生抵制不了网络的诱惑,在游戏中寻求快感。所以,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多开展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如,一起散步、阅读、唱歌、画画、下棋、玩扑克,等等。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发现学生的喜好,至少培养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假期时,家长要尽量减少学生单独的时间,支持孩子参加夏令营等有益集体活动,经常性地陪同学生到运动场所开展体育活动,鼓励学生与邻居伙伴们游戏玩耍或者与同学进行友谊体育竞赛,等等。

事物均有双面性,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也如此。学生在接触手机电脑初始阶段,需要我们的正向引导。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网络主要功能不是消遣游戏,更主要是一个学习工作的工具。它可以让我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在家中,家长做好榜样,正向地利用手机电脑,除工作学习需要不玩手机外,不在学生面前玩网络游戏等。利用网络辅助工作时,对学生不必过于避讳,使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理解网络的主要作用。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低,在使用网络时需要家人的陪伴。陪伴不是监控,是用心用情地与学生一起走入他们的世界中。如,学生在利用网络登陆安全平台学习时,与学生一起观看视频、一起讨论。在学习之余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观看励志电影、一起购物、玩玩有益的小游戏等。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成长中应重视规矩意识的培养,在使用网络也要有规则约束。规矩可以共同制订,注意时间不能过长,特别是不能长时间地让学生独自上网,逐渐引导学生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责任编辑  梁婷惠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防治对策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我是小学生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