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表演影响的思考

2021-11-20 10:04王文婕
参花(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戏曲艺术借鉴

摘要:歌剧其实就是音乐与戏曲之间的有效融合,有着综合性的表演特点。在民族歌剧中主要是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内涵等方面来体现其艺术性的。而在民族歌剧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借鉴戏曲艺术,不仅可以完善我国歌剧艺术体系,同时也可以为歌剧的民族化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戏曲艺术 民族歌剧表演 借鉴

民族歌剧归属于中国歌剧的范畴,而中国歌剧又是西洋歌剧在中国的表现形式之一。我国民族歌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通过与现实题材联系,已经确立了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应当从明确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表演的影响出发,在做好创新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表演。

一、在表演基本功方面的借鉴

中国戏曲主要是从原始歌舞中发展起来的,属于历史悠久、综合性较强的舞台艺术样式,从特点上来讲,通过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借助统一的标准融合在一起,以此来打造出独特的艺术。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基本功训练。有表演艺术家认为练功的基本动作与音乐中的音符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虽然音乐只有七个音符,但是经过作曲家的不断组合与创新,能够产生出多样化的曲调,传递出不同的思想情感。如果不能完全掌握音符,那么即便有着丰富的情感与复杂的心理活动,也难以完全展现出来,难以在舞台上打造出生动鲜明、性格不同的艺术形象。所以在戏曲学习环节,就要重视基本功练习,从模仿大师经典的层面出发,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在掌握表演的程式化技术以后,可以有效展现出人物类型化特点。

经典剧目在舞台上的动作具有相关规定。如在歌剧《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中,人物从幕后转移到台前,其动作、眼神等都需要从规定情境上展现,一旦没有规定的参与,那么也就难以有效展现出所表演的主人公形象。而这也是民族歌剧表演中与戏曲表演相似的内容。只有表演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体现出声、情、味等,才能让民族歌剧表演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要想具备这一能力,还需要表演者在不断的努力与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悟性,才能达到这一层次。艺术之间有着相通的特点,而对于戏曲表演体系来讲,其系统性较强,所以演员需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保证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性。在戏曲发展中由于地域不同,使戏曲唱腔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对于传统戏曲来讲,主要是借助曲牌体、板腔体等来展现的,在相同剧种与流派中,不同的戏之间所使用的唱腔也是相似的。而对于不同剧种与流派的戏来讲,在唱腔上是存在较大区别的。但是从发声方法上来讲,真声明显多于假声,这也就要求演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先天条件,而在先天条件中嗓音优势具有标志性的特点。在民族声乐表演中,混合声是相对较多的。在民族唱法中真声所占比例是相对较大的,而在美声唱法中真声比例则是相对较小的。但是应当要明确的是,不论是哪一种唱法,都与自然表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对于中国戏曲艺术来讲,有着较强的独特性,同时运用比较自然的发声方法,如字正腔圆、声随腔行规律,对民族歌剧表演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1]戏曲艺术也被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在历代戏曲艺术家的不断揣摩与分析中总结出了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技法。唱代表歌唱、念代表念白、做代表形体动作、打代表武打动作。歌剧来讲属于以表演为表现主体的形式,所以在发展中国民族歌剧时,就需要从戏曲的唱念结合出发,在一说一唱中融合做与打等,以此来丰富歌剧中的内容,提升人物刻画的形象性,提升戏剧的表现力。通过对动作等的细致刻画,不仅可以实现精心准备,同时也可以保证动作等安排的合理性,将人物形象完美地展现出来。

二、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借鉴

有研究人员指出,在戏曲艺术中,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字,但是却包含了丰富的腔,一句话的演唱时间甚至可以达到五分钟左右,而这也就证明了每一个行腔有着专属的含义与特点,能够展现出人物比较复杂的、丰富的心理变化情况。戏曲并不是单纯注重讲故事的艺术形式,在情节内容上有着简约的特点,然而从表现形式上来讲,却是比较复杂多样的,注重形式美上的规律性。虽然在情节推进速度上并不是较快的,但是针对人物内心的解析却是比较深刻与细致的,呈现了人物心理特点等等,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情节细腻、吸引人,同时也可以让观众保持观看兴趣。也正是因为戏曲有着比较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才使得戏曲的魅力不断展现。现如今许多人认为看戏如同喝茶一般,应当从“品”这一字上来体验,只有仔细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真谛,不然就会如同隔岸观火一般,难以与看戏的初衷与意愿相契合。由于板式音乐的腔调与人物角色语言结合比较紧密,能够展现出语言般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同时也可以提升自然表现能力,强化歌唱中所具备的戏剧性功能,实现情感表达目标。民族歌剧作品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戏曲相比有着较强的限制性,主要是因为所表现的内容是有限的,如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中存在着一字一腔的特点,是通俗易懂的。但是在戏曲的影响下,演唱者在不断提升自身演唱技术与能力后,就需要从理解歌词中的内容出发,在结合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展现出想象作用,进入规定的情境中去,掌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明确其性格特点。[2]而在这一过程中歌唱技术并不是全部的内容,需要以诠释等方式展现出人物所具备的情感精神,以此来提升表演的效果。但应当明确的是,戏曲演员应具备一定的想象力,通过对生活的直接与间接感受,以此来想象出整体化的审美映象,并借助技术、技巧外化的方式展现出来。[2]对于我国民族歌剧来讲,虽然也被称之为中国版歌剧,但是从内容上来讲,依然存在着西洋歌剧的特点。戏曲音乐虽然同样有歌唱的内容,但是从情感上来体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想要发展中国民族歌剧,就需要从借鉴戏曲的情感表达出发,在满足国人审美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生活中去,确保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完善性。[3]

三、戏曲与民族歌剧的联系

中国戏曲有着咬字与发声方法自然亲切等特点,而将咬字与发声方法运用到中国民族歌剧中去,不仅可以转变传统演唱中的急促、紧凑等局限性,同時也可以创新歌剧演唱方式,借助大众能够接受的新东西,也为歌剧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所以想要促进歌剧的发展,就需要从发挥本土优势出发,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在感受与体验美的基础上实现发展目标。如在《白毛女》中就是借鉴戏曲演唱发声方法、咬字方法来拉近与大众之间距离的。在歌剧《白毛女》中,其情节主要是从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中发展起来的,1945年歌剧《白毛女》面世,随后以歌剧为基础,其被改编成了京剧、舞剧等。对于歌剧中的情节构成来讲,融合了戏曲中的分场方法,使得场景变化的灵活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开场的喜儿家—地主黄世仁家—黑虎堂—深山,在场景的不断变化中,故事情节随之发生了变化,而不同的场景也为歌剧营造了浓郁的氛围。在歌剧中所使用的语言继承了戏曲唱白兼用的传统,而这也证明了戏曲的地位。在《白毛女》中不仅注重歌唱部分,同时也关注对白与表演等,在不同的角色对白中使发声得到了发展,而这也就展现了戏曲说唱结合的特性。在歌剧中所使用的音乐,主要是借助北方民歌、传统戏曲音乐来体现的,在结合题材的基础上使得其民族风味明显提升。而在《白毛女》中所使用的音乐素材则是借助河北梆子剧种,在民族风格上比较明显,尤其是在《恨似高山仇似海》中通过从不同层面展现喜儿的情感,不仅可以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可以理解喜儿的仇与恨。通过反复唱出自己的身世,表达了人民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恨。在咏叹调中借助边说边唱等戏曲演唱形式,使得其形象性有了明显的提升。从总体层面来讲,在《白毛女》的前段中,歌谣成分相对较多,而在后段中,戏曲唱腔部分明显增加。从歌剧表演层面来讲,不仅借鉴了戏曲中的表演手段,同时也关注了舞蹈身段、念白韵律等方面,使得其整体优美度有了明显的增加,拉近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4]对于戏曲演员来讲,在没有布景、道具的前提下,利用拼接描摹客观景物形象的动作,不仅可以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可以明确情节的变化。在有限的舞台中能够启发观众的想象,实现艺术创作目标。在喜儿寻死一段中,虽然在舞台上没有展现出急流的江水,但是通过演员的步法变化、身段上的表现,不仅可以将寻死与不甘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将带有报仇的心理,进入到深山之中,过着人鬼不分的日子展现出来。可以说《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历史发展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唱腔、表演与场景中借鉴了戏曲中的元素,同时也使得我国歌剧民族性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对我国其他民族歌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许多作品中都受到了戏曲元素的影响,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借助戏曲中的唱腔等演唱方式,为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奠定了基础。[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要想促进民族歌剧表演的发展,就要从明确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表演的影响出发,在挖掘戏曲艺术中隐藏的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提升中国民族歌剧的民族化特点。通过借鉴与运用戏曲艺术,可以建立起专属的民族歌剧理论,形成相应的创作与表演体系,提升我国民族歌剧层次的丰富性,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

参考文献:

[1]朱雁.戏曲艺术对民族歌剧表演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1):116-117.

[2]彭俊园.浅谈中国传统戏曲对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5,28(07):138.

[3]李君.浅析民族歌剧表演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借鉴[J].中国文艺家,2019(04):127.

[4]谷涛.京剧艺术对民族歌剧的影响研究[J].音乐创作,2013(10):120-122.

[5]李军.戏曲艺术韵致对当代民族歌剧的影响分析[J].北方音乐,2014(16):13.

(作者简介:王文婕,女,本科,甘肃省歌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声乐<民族歌剧>表演)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戏曲艺术借鉴
浅析琼剧艺术的发展
浅析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戏曲艺术生存之我见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意义
浅谈广西地方戏曲如何继承和发展
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黑土评剧迎来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