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理论意涵、鲜明特质与时代价值*

2021-11-21 12:24
中州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谱系中国共产党精神

王 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他进一步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论述,充分表明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力量,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思想根基,是个体实践探索活动的动力支撑。它能够凝聚共识、激人奋进、铸就辉煌,是一种巨大的内生力量。正所谓“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③,中国共产党精神是党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是维系党的初心使命的根与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以及精神谱系必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一、科学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理论意涵

精神问题关乎个体发展、民族安危和国家安全。“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④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基础,同时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从不同语境来看,精神一词具有不同的解释与指向。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精神是相对于物质而言的,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本文对精神的理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不仅将其视为一个哲学概念,更将其作为特定主体思想意志的集中反映,用以描述和展现人的情感、意志或心理状态,是人们意识、思想、观念的价值内核和精神实质,反映的是人的精神状态、精神境界、精神风貌,体现的是主体精神世界最本质与核心的存在。

就谱系来说,意指对宗族脉络与同一根源事物的历史更迭,既揭示它的同源共流,又展示它的生成演历。所谓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形态独特、内涵丰富的精神样态群。其生发于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以中华民族精神为“祖”,以建党精神为“宗”,是结合不同时代特点始终传承初心使命的精神系统。这个系统秉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融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之中,深刻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精神的生成发展、历史更迭与时代创新。

1.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与时俱进的历史性精神系统

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伟大精神的传承发展史。任何事物的形成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性存在,任何一种精神的孕育生成也需要历史性承继、积淀、传扬,才能历久弥新、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系统,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具有无限广阔的敞开空间和强大的思想张力。从形成发展史来看,它总是伴随着社会历史和时代条件的变化而被赋予新的要义、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实践状态、精神风貌、思想意志的集中彰显。

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⑤精神作为思想意识范畴,是人类实践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必然伴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丰富发展。近代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生发的时代环境与现实土壤,推动着民族精神的氤氲积蓄与精神谱系的内孕生成。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要十字路口,面对列强侵略和封建腐朽制度的桎梏,除却少数有识之士的无力呐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精神与个体意志几近荡然无存,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十分迷茫、被动。在某种意义上,近代中国的衰落不仅仅是物质力量的衰败,更是精神层面的坍塌。面对民族危亡与国民精神危机,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的民族存亡意识与强力的使命担当精神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充分展现出不畏生死、救国救民的强大精神斗志。这本质上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觉醒,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显现。但中国共产党精神此时处于孕育与生成之中,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形态从她的母体中诞生出来。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集中显现是以伟大建党精神的首个现实形态——红船精神为标识的。因此,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正是在对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理念与血脉基因的传承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结合时代条件和现实境遇,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精神形态,激励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为党和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在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以此为基础,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和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长征精神”,将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骨面貌进一步丰富、立体延展。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承袭和发展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转化,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解放精神的中国化发展,集中反映着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成为推进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现实情况和党内实际,首次全面接受实事求是精神的洗礼,形成了“延安精神”,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其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革命时期向建设时期的转变、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历史转变,在积极“赶考”中创造性形成了“西柏坡精神”,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崭新精神面貌建设新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展示出不懈奋斗、勇于拼搏的豪迈情怀与精神意志。凭借这种精神,党和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邓小平曾将“解放初期精神”和“六十年代克服困难的精神”与“延安精神”加以媲美。他指出:“延安时候我们有什么?物质条件很差,就靠精神文明。靠有理想,靠坚强的信念,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精神有决定意义。”⑦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任务,中国共产党结合世情国情党情形成了一系列改革精神样态,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展现了提升综合国力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强劲动力,昭示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实践逻辑与精神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⑧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丰富了对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科学发展、务求实效的理解与践行,并深刻体现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弘扬和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作风,结合时代任务与民族复兴伟大征程,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两路精神”“载人深潜精神”“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自我革命精神”“斗争精神”等许多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精神样态。这些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精神样态,既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社会革命的强大意志,又高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思想旗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容系统和价值序列。

中国共产党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思想理念,展示出独特的现实样态,传递出特定的价值意涵。这些精神彼此联系、承袭发展、超越创新,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成为党和人民最厚重的精神积淀和最具特色的精神标识。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是赓续延展、一脉相承的,既继承过去又超越传统,既超越历史又守正创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

2.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对中国精神的承继与创新

一个缺乏自己民族精神的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广大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逐渐培育并形成了一系列彰显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宏大精神谱系,并且这一谱系与中国精神有着重要的内在关联。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为中国精神接续创新生成的一种现实样态,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现实彰显与具体体现。据此,可以从两方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中国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及其对中国精神的承继与创新。

其一,从精神内容来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中国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⑨。中国精神作为一种超越个体的共同体意识,是一种在历史传承中积淀的民族秉性和在改革创新中生发的时代气质,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的基础上蓬勃生成,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根基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和强国之魂,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感召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决定着其必然具有“自强不息”“和合统一”的优秀传统价值和“爱党爱国”“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与中国精神中“刚健有为”“崇德利用”“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禀赋相一致,与中国精神的基因血脉相一致,与中华民族独有的生命体验相一致。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格,其带领广大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充分彰显出改革创新与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与实践变革。可见,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中国精神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

其二,从精神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中国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中国精神的真正主体是坚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个体、团体或组织;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体既有作为核心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有作为重要建设主体的人民群众,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种政党、团体与武装力量。鲁迅曾把自古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求法的人视为中国的脊梁,认为他们是中国精神的真正承载者与担当者。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与中国精神之所以具有主体的内在一致性,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同时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强捍卫者,是人民群众中最先进的部分,其精神主体必然包含着广泛的爱党爱国的先进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因为共产党人坚持和强调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他们没有私利而“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⑩。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创造的精神谱系集中表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表征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国社会发展、民族复兴梦想的深刻体认。在这一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矢志传承、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擘画建设、对民族复兴伟业的执着追求,与中国精神的担当实现者实现了主体的一致性。

因此,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为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孕育的具有民族生命力、革命建设力、改革攻坚力、价值凝聚力的精神标识,以主体与内容的“两个一致性”实现了对中国精神的具象与发展、继承与创新。

3.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实践探索的伟大成果

伟大的事业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探索是其精神谱系的现实根基与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是囿于头脑中抽象空洞的纯粹思辨,而是具体的历史现实的集中反映和价值彰显。它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实践中,发展壮大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是在世界历史性实践和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中生成的思想精华和精神形态。马克思曾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在这一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无疑充满了现实感和历史感。因为,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系列伟大革命实践,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孕育生发;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引领的中国社会建设与改革,就不会有作为理论形态的精神谱系的延展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表现出积极能动的精神斗志,改革进取的精神风范和超越创新的精神境界。正是在百年苦难辉煌的实践探索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持不懈接力奋斗,淬炼形成了集党性和人民性、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时代性于一体的伟大精神谱系。

实践是思想之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伟大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精神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源泉。无论是红色革命精神还是改革创新精神抑或是新时代奋斗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不断生成的,都是在一场又一场社会革命运动和变革实践中诞生发展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为一个发展开放的立体系统,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时代条件的实践中创造多元的精神形态和现实样态。这些具体的精神样态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仅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高尚品格,也体现出精神谱系的历史延续和积蕴发展,成为党领导人民战胜困难、不断走向胜利的内在支撑,成为中国人民不朽的精神丰碑,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之基和动力之源。

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鲜明特质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丰富延展且具有鲜明的精神特色和理论特质。精准定位与合理把握这一谱系的特质,对于接续推进与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1.爱国为民: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价值内核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基与思想支撑。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蕴的政治立场、实践哲学、生命姿态,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从根本上规定着精神谱系的脉动方向。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高奋斗目标——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更是中国共产党价值理念与精神内核的集中表达——始终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这清晰指明了爱国为民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是党的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性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是党的事业追求、价值取向和精神理想。中国共产党的目标理想与价值追求围绕爱国为民的逻辑展开,精神谱系也必然包含着“国家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精神样态都集中闪耀着为国奉献、服务人民的光辉。所以,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爱国为民”的价值内核始终不变,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将家国情怀、服务人民熔铸于每一位党员的精神培育之中,贯穿于伟大事业建设之中。

2.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在支撑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规定,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力量。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从伟大建党精神到改革开放精神再到新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都是在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中生成发展的。“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干事创业精气神足,人民群众精神振奋、发愤图强,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人间奇迹。”中国共产党能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就是因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诚如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中所说,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从星火燎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从改革开放开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伟大壮举无一不是理想信念指引下的历史远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奋斗历程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持,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持守,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淬炼与锻造。历史和现实证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注入了坚韧的历史定力,提供了强大的信仰支撑,助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谱写了恢宏壮阔的辉煌篇章。

3.道义担当: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深厚底蕴

敢于担当、坚持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气质,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敢于斗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伊始就致力于为实现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肩负起“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历史使命,并在长期实践探索中锻造了“铁肩担道义”“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气魄,集中彰显出“天下大同”的共同体理念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道义担当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生长于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义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意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使命,这些价值理念深深熔铸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中,为其淬炼锻造注入了民族基因与历史记忆。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为实现全人类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科学理论,超越了地域限制和民族狭隘视野,超越了西方利己主义行为和功利主义观念。人类性、正义性、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创立伊始就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命运、民族荣辱和全人类发展相关联,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为助力民族复兴作出重要贡献,也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抗击疫情斗争,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单边主义、保守主义,彰显出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世界秩序重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可见,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处处闪现着历史使命感和伟大光辉,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世界大同、命运与共的家国情怀和世界格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深刻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体现了我们党以道义担当为文化底蕴的精神谱系。所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在苦难辉煌中淬炼而成的,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铸就而成的,是在伟大斗争中灌注而成的,是在薪火相传中承袭来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需要一代一代不断赓续传承。

三、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当代价值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新时代,不断推进精神谱系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对于破解现代性精神危机、建设新型现代性文明、建设现代化强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破解现代性精神危机的思想武器

当前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思潮跌宕起伏,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相互交织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多元交融态势。资本逻辑与利润导向的价值立场加速展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扩张,致使精神文化被裹挟进利益最大化的逻辑之中;西方社会发生的利益分化、资源重组、制度变迁和阶层重构等等社会震荡,将文化离散和断层的冲击波推及到我国,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文明与精神生活;由后现代主义塑造的城市文化和大众文化,牵扰着文化日渐显露出浮泛无根和浅薄无聊的迹象;消费主义、视觉主义、图像主义的混合进一步误导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引发了精神层面的震荡;数字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我们感受到西方国家资本与技术的合谋对我国经济发展与文化理念的钳制;加速主义的快速来袭更导致人们不断被“抛入”“内卷”的艰难处境之中。不得不说,西式现代化道路造成的现代性精神危机不可避免地浸染我国思想文化环境。

由此,一些以否定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道路为根本目的的反动社会思潮甚嚣尘上,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严重扰乱视听,混淆价值是非,侵蚀文化根脉,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凝聚共识造成严重危害。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发展,某些西方国家企图通过炮制“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论调唱衰中国。在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冲击和诱导下,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失灵论”沉渣泛起,严重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碎片化、网络虚拟化、传播迅速化促使历史虚无主义以隐匿的方式存在并传播。它企图通过动摇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彻底否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对此,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不断提升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实践自觉;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主线、主题本质,坚定树立正确的党史观驳斥历史虚无主义;以讲好党史人物故事,重温党史经典,牢牢占据意识形态阵地,祛除历史虚无主义生存空间;以法制化方式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进一步制度化,谨防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资源被低俗化、庸俗化等等方式,展开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辨识、驳斥与回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搞历史虚无主义。因此,我们必须要筑牢思想防线,高度重视精神建设,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回应与解决历史虚无主义等现代性精神危机。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释放的民族血性、团结意识,展示的斗争品格和担当风骨,能够充盈人的精神世界,涤荡人的心灵污秽,破解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为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提供牢固的思想防线和意识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弘扬与建设,强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破解精神危机、走出精神迷雾,重塑精神信仰、提振精神境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要在新时代条件下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他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毋庸置疑,新时代条件下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必将为破除现代性共谋下的精神危机提供坚定信心与内在动力,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精神引擎,为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弘扬与创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不仅有利于抵制错误思潮侵蚀,正确认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走好来时的路;更有助于推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新时代传承,熔铸起强大而坚固的思想防线和心理长城,融贯中华儿女的民族之魂和爱国情感,走好未来的路。

2.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建设新型现代性文明的精神法宝

历史发展与世界变局一再证明,西式现代化道路正不断暴露出它的固有缺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逆流生长,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极端主义抬头上升,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造成的严重冲击和不确定影响,使得一直以来被奉为圭臬的西式现代化道路一时间陷入手足无措、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遭到了历史本身的无情证伪。可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进程中,探索新的现代性文明道路,确立新的精神力量支撑,重铸新的信仰精神力量,是重要而紧迫的。从当前来看,破解现代性精神危机,需要建立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动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形态的新型现代性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因为这一新的现代性精神文明不仅致力于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在于其将引领全人类探索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中走向一种新的可能。而构建新型现代性文明,需要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的内在力量与鼎立支撑,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指引下凝聚磅礴伟力,形成建设合力。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至少在三个层面为人类走向新型现代性文明提供不竭动力。

其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包含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这将有助于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认同本民族文化基因,体认其他民族特有的生命体验,在交流互鉴中回归共有精神家园,实现和而不同、和谐共生,走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其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凝结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推进的思想结晶,是从异质文化的本土化、民族化进程中取得的重要成就。这一成就不仅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文明的积极融涵创新,更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再次进入世界舞台的重要窗口——中国化“并非只是一味地用中国式视野看待世界文化,相反是在中国视野的基础上追求世界视野,是一种更高远的视野转换”,使中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由此,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成就,具有了世界历史性意义。

其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发展,向世界展示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优越性与自信依据,为世界上更多寻找独立发展道路的民族国家提供了经验借鉴与智慧方案。可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动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现代性文明形态的世界意义是重要而深远的,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恰恰是实现这一文明形态的思想支持与精神法宝。

3.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人之盛衰,核心在精神。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可见,物质的力量至关重要,但精神的力量同样不可替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这进一步指出了精神力量的强大作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其历史传承、时代样态和与时俱进的发展,从精神信仰、道德风尚、时代气质、核心素养多个方面,不断释放出提振民族精神、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筑起新的精神丰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指引和内在动力。

其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实践。物质力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外在条件,精神力量则释放的是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彰显的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体自觉。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始终贯穿与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过程,不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同样一以贯之并为其提供精神动力与内在支撑。历史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破除所有困局,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新型现代化道路,推动我国从落后农业国转变为先进工业国,离不开植根于灵魂深处的更根本更深层的精神力量。

其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力量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旧中国一盘散沙,人心不齐,中国人民在精神上比较迷茫,也不知道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孕育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100年来,正是有了这一精神谱系,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发扬奋斗精神,汇聚起干大事、成大事的伟大力量。当前,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尤为需要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凝聚力量,鼓舞人心,自觉构筑起新时代团结奋斗的精神长城,“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③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7—48页。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页。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6页。⑦《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838页。⑧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⑨《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35页。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1、11页。《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57页。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19年,第10页。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9页。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5页。韩秋红:《“西方哲学中国化”:西方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哲学研究》2015年第7期。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0、53页。

猜你喜欢
谱系中国共产党精神
神族谱系
虎虎生威见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