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重要度原则与省略结构的汉日对比研究∗

2021-11-21 12:34
外语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移位李四省略

韩 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北京 100089)

提 要:本文通过聚焦汉日动词省略和名词性结构省略,考察信息结构和省略结构在句法语义层面上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汉日在动词省略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省略类型:汉语为顺向省略,日语为逆向省略。这是由语序和句法所致,但不论顺向省略还是逆向省略都遵循信息重要度原则。(2)汉日在名词性结构省略上呈现出一种共性,遵循省略的指称和移位限制条件。从信息结构角度看,对于听话人而言,定指信息的信息重要度低于不定指信息,因此,定指信息进行移位后可删除也符合信息重要度原则。

1 引言

省略结构是理论语言学,特别是句法语义界面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其表现形式为形态和语音上的缺省,却又不影响语义上的表达和理解。就日语而言,朱立霞(2018)将其概括为国语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3类研究,并将未解决的问题归纳为“性质、基准、机制、规律、数据”5个方面。其中,“机制”指有关省略结构的生成和理解的认知机制,“规律”指对省略的跨语言研究。我们对此表示认同,即有关省略结构的机制与跨语言研究是今后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

与此同时,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将省略结构纳入信息结构中的讨论尚不多见。然而,就语言本身而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具有层级性的符号系统,其最本质的功能就是信息传递(陆俭明2017)。基于这一立场我们认为,省略结构必将与语言信息结构形成某种句法语义层面上的互动关系,即一方面省略结构中可省成分必然符合语言信息传递的功能,尽可能不与之相抵触,同时语言信息传递又要遵循经济原则,依靠某种语言形式(如省略结构)得以实现。鉴于过去学界对此关注较少,本文拟从信息重要度原则的视角对省略结构进行汉日对比研究,以期拓展新的研究空间。

2 信息结构和省略结构

语言信息结构是国内外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相关探究,如Gundel和Fretheim(2004),Prince(1981),Halliday(1994),Lambrechet(1994),Lapolla(1995,2009),陈平(2004)等。特别是陆俭明(2016,2017,2018)重新聚焦语言信息结构,从汉语语言信息结构切入分析汉语语法,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尽管陆俭明探讨汉语的“把字句”“存在句”、准双宾等诸多语言现象,但能否将其用于阐释汉语的省略结构尚存疑问。相较之下,较早尝试探讨省略结构和语言信息结构之间互动关系的当属日本学者久野暲。久野暲(1978)基于功能语言学指出省略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省略那些即使不讲出来听话人也可以明了的信息,来降低句子的冗长度”,并指出省略顺序的制约规则是“较旧的信息最容易省略,然后是较新的信息”(朱立霞2018:20)。尽管其部分观点受到质疑,但久野暲(1978)为后来相关研究提供一条新的研究路径,树立了典范。下面,我们首先确认信息重要度原则,在此基础上,聚焦动词省略和名词性结构省略两种省略结构,并尝试从汉日对比的视角厘清它们的运作机制。

3 信息重要度原则

语言信息结构指“语言这一载体传递信息所形成的、由不在一个层面上的种种信息元素所组合成的、以信息流形成的一种结构”(陆俭明2018:166)。譬如,现代汉语传递“存在事件”信息就必须遵照“存在处所—链接—存在物”这一排列方式对信息进行打包。

①小棚里挤着一张床,床上躺着丈母娘。(莫言《十三步》)

②在被砸碎的一堆废弃物中间的地面上躺着那幅意大利画家的悲哀可亲的圣母画像,那圣母的心已被短剑刺穿,正流着鲜血。(斯蒂芬·茨威格《生命的奇迹》)

例①和例②的编码长度不同,但语言信息结构一致,即存在“存在处所(床上/地上)—链接(躺着)—存在物(丈母娘/画像)”这样一个词语链。这种打包方式与汉民族的语言习惯相吻合,即存在处所为话题,存在物为传递他人的主要信息(陆俭明2017)。当然,不同民族其信息结构打包的方式亦会有所不同。例③a同样是传递“那花瓶是被一个叫小王的打破的”这样一个事件信息,汉语通常“那花瓶”是话题,置于信息流的最前端,“打破了”是说话人要传递的最主要的未知信息,是信息焦点,置于信息流的最末端,“小王”是专有名词,虽也属于未知信息,但信息单元的未知信息量小于“打破了”,所以居于“打破了”之前。而英语例③b虽然也将the vase作为话题置于句首,但根据其句法规则——前置词结构必须置于谓语动词之后,居于句末的是by Xiao Wang,而非break,即英语受到句法规则的制约,产生与汉语不同的语言信息结构。

③a.那花瓶(被/给)小王打破了。

b.The vase was broken by Xiao Wang.

在一个较为完整的信息流中,每个语言成分承载的信息重要度并不相同,即每个成分之间具有层级差别。在例③a的信息流中,信息重要度最高的成分为“打破了”,其次是“小王”,最后为“那花瓶”(但这一划分并不绝对)。

④甲1:那花瓶怎么了?/乙1:被打破了。

甲2:被谁打破了?/乙2:被小王打破了。

作为甲1的回答,乙1更为合适,因为“花瓶破了没破”是听话人首先关心的信息焦点所在。只有当这一信息得以确认后再进行提问,乙2才有登场的机会。否则就有打小报告的嫌疑,如例⑤。

⑤甲:那花瓶怎么了?

乙:被小王打破了。

甲:怎么又是小王?

通常情况下,省略结构必须遵守信息重要度原则,即信息重要度较低的信息相对于信息重要度较高的信息更容易接受省略。如例⑥中,作为话题成分的“那花瓶”最容易接受省略。因为省略这个话题成分既符合经济原则,又不影响信息传递。

⑥甲:那花瓶怎么了?

乙:那花瓶被打破了。

甲:那花瓶被谁打破了?

乙:那花瓶被小王打破了。

在实际的对话中,当听话人得知“花瓶被打破”这一信息后,其信息重要度便会随之降低,因此在下面语境中“打破了”甚至可连同话题成分“那花瓶”一起省略。⑦甲:那花瓶被谁打破了?

乙:那花瓶被小王打破了。

由此可见,语言信息在语境中是流动的,某个语言成分所承载的信息重要与否,也是动态的,需要视具体的语境而定。换言之,关于信息重要度原则不能孤立视之,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把握。下面,聚焦动词省略和名词性结构省略两种省略结构,探讨信息结构与省略结构的互动关系。

4 动词省略

例⑧和例⑨是典型的汉日动词省略结构,其对应的英文表述为例⑩。

⑧a.约翰吃了米饭,玛丽吃了沙拉。

b.约翰吃了米饭,玛丽∅沙拉。

⑨a.ジョンはご飯を食べ、マリーはサラダを食べた。

b.ジョンはご飯を∅、マリーはサラダを食べた。

⑩a.John ate rice,and Mary ate salad.

b.John ate rice,and Mary∅salad.

由于语言在实际的传递过程中呈现线性结构,因此在两个并列小句中,省略成分要么出现在前行小句,要么出现在后行小句。因此就获取信息链中信息的难易度而言,省略成分出现在前行小句显然对听者(或读者)造成的影响要大于出现在后行小句。换言之,顺向省略(如⑧b)这种编码方式更便于听话人理解。而日语受句法规则的制约,即日语是典型的动词居后语言,句末的动词成分是管辖整个句子的核心,因此日语采用不同于汉语的逆向省略结构(如⑨b)。尽管汉日信息结构的编码方式不同,但都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如前文所述,不同民族其信息结构打包的方式亦会有所不同,从信息结构视角看,汉语和日语的基本语序不同,前者为SVO语序,后者为SOV语序,因此形成两种类型不同的信息结构。在汉语建构的信息结构里,存在一个对比话题和一个对比焦点(这个对比焦点同时也是自然焦点),即“约翰”和“玛丽”、“米饭”和“沙拉”,而前行小句和后行小句里的动词都是“吃了”。因此,后行小句中的动词属于重复信息,因此将其省去既符合经济原则,又不影响信息传递。与此相对,在日语所建构的信息结构里,由于日语是SOV语序,属于动词居后语言,此时位于句末的动词成分(食べた)是整个句子的核心,即整个句子信息结构的自然焦点,信息重要度最高。上述区别导致汉日形成不同的信息结构。

5 名词性结构省略

目前有关名词性结构省略的研究,如Lobeck(1995)、Corver和van Koppen(2011)多聚焦于名词性结构省略的内部句法结构分析,未纳入整个句子及其信息结构。张天伟(2019)探讨现代汉语名词性结构省略的句法语义限制条件,特别是对后行小句中名词性结构的省略句式的句法语义进行分析,指出话题化移位和定指性是名词性结构省略的必要条件。例⑪是典型的现代汉语名词性结构省略,从省略类型上看属于承前省略。例⑫是其对应的日语表述。

⑪ a.张三读了那本书,李四也读了那本书。

b.张三读了一本书,李四也读了一本书。

c.张三读了书,李四也读了书。

d.张三读了三本书,李四也读了三本书。

⑫ a.張三はその本を読み、李四もその本を読んだ。

b.張三はある本を読み、李四もある本を読んだ。

c.張三は本を読み、李四も本を読んだ。

d.張三は三冊の本を読み、李四も三冊の本を読んだ。

尽管基本语序的不同导致汉日省略成分出现的位置有所不同,即汉语的省略成分均在动词之后,而日语的省略成分则均在动词之前,但二者仍在名词性结构省略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后行小句中的DP,NP等不同的名词性结构——如“那本书”“一本书”“书”均可予以省略。不仅如此,若不删除⑪b中的后行小句,其语义上便会生出两种解读方式:(1)李四和张三读的是同样一本书;(2)李四和张三读的不是同样一本书,如⑬。这两种解读方式同样也适用于日语,如⑭。

⑬ a.张三读了[一本书],李四也读了[那本书]。

b.张三读了[一本书],李四也读了[一本书]。

⑭ a.張三は[ある本を]読み、李四も[その本を]読んだ。

b.張三は[ある本を]読み、李四も[ある本を]を読んだ。

我们还可以尝试对汉日后行小句中的名词性结构进行话题化移位进而删除的操作,如⑮和⑯。

⑮ a.张三读了[一本书],[那本书]李四也读了。

b.∗张三读了[一本书],[一本书]李四也读了。(修改自张天伟2019:902)

⑯ a.張三は[ある本を]読み、[その本は]李四も読んだ。

b.∗張三は[ある本を]読み、[ある本は]李四も読んだ。

不难发现,汉日在话题化移位以及移位后句子的可接受度上也保持一致,即⑮a和⑯a可接受,而⑮b和⑯b不可接受。究其原因,这是由于话题成分通常表达的是定指信息,即⑮a中“那本书”可移位到话题位置后删除,而⑮b中“一本书”却不可移位后删除,即便不删除留在原位,句子也难以接受(同上)。同理也可用以阐释⑯a和⑯b在可接受度上呈现出的差异。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日语的名词性结构省略同样遵循指称限制条件,即表定指的名词性结构可进行话题化位移后省略,而表不定指的名词性结构不能进行话题化位移省略。从信息结构角度看,对于听话人而言,定指信息的信息重要度要低于不定指信息,因此,定指信息移位到话题位置后可以删除符合信息重要度原则。同样,基于信息重要度原则亦可解释为何⑮b中“一本书”不可位移后删除。其因由为不定指信息的信息重要度与话题位置的语言成分所负载的信息重要度并非同一层级,前者的层级高于后者,而根据信息重要度原则信息重要度较低的信息更加容易接受删除,因此,不定指信息无法移位到话题位置后删除。下面是真实语料中的汉日对照,可进一步为我们的观点提供语言事实上的佐证。

⑰ a.我喜欢昆曲、民乐,[昆曲、民乐]他也喜欢。

b.僕は昆曲や民楽が好きなんですが、[昆曲や民楽は]彼も好きだそうだ。(为了使日语表达听上去更加自然,我们对其略做了调整,但不影响省略结构。后例相同。)

⑱ a.多数领导去了市防疫站,[市防疫站]一些其他报社记者也去了(修改自张天伟 马秀杰2019:47)

b.ほとんどの政府の役人は市の疾病センターに行った。[市の疾病センターには]ほかの新聞社の一部の記者たちも行った。

然而,此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并非所有表定指的汉语名词性结构均可移位到话题位置。

⑲ a.张三读了那个作家写的一本书,李四也读了那个作家写的那本书。

b.∗张三读了那个作家写的一本书,[那本书]李四也读了那个作家写的。(修改自张天伟2019:905)

虽然⑲a前行小句中的“一本书”对应一种后行小句解读,但⑲b中“那本书”既不能进行话题化移位,也不能省略。对此,张天伟认为,因为“那本书”的移位受到孤岛条件限制,孤岛中的成分不能外移,即该句的底层结构有一定的话题化操作,但话题化移位违反孤岛条件,故其中的名词性结构省略不合乎语法,并由此得出结论“即使满足名词性结构省略的指称限制条件,即定指性的名词性结构,但如果受到其他句法条件限制而不能移位,也不能被删除,因此说明移位是省略的必要条件”(同上)。这一点对日语同样具有说服力。

⑲ c.张三はあの作家のある本を読み、李四もその作家のその本を読んだ。

d.∗张三はあの作家のある本を読み、[その本は]李四もその作家のを読んだ。

当然,⑲b和⑲d之所以不合法,我们也可以基于信息重要度原则进行阐释,即后行小句中“那个作家写的”和“那本书”共同对应前行小句中的名词性结构,而它们在信息重要度上处于同一层级,即都属于信息重要度较低的信息,因此它们在接受话题化后进行删除操作上的地位是对等的。而⑲b和⑲d强行将句子底层具有话题化可能的成分移位至话题位置的操作显然打破这一对等地位,违反信息重要度原则,因而无法成立。

6 结束语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二:第一,汉日在动词省略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省略结构:汉语的省略成分出现在后行小句为顺向省略,而日语的省略成分出现在前行小句为逆向省略。一方面,汉日的动词省略之所以呈现出这种不同是语序和句法使然的结果,即汉语为SVO语序,日语为SOV语序,因此日语属于动词居后语言,其句末的动词为句子的自然焦点。但与此同时,不论是顺向省略还是逆向省略又都遵循信息重要度原则,即信息重要度较低的信息相对于信息重要度较高的信息更容易接受省略。具体来说,汉语后行小句中的动词成分为重复信息,将其删除符合“同形同指,在后删除”原则,而日语前行小句中的动词成分,在信息重要度上低于句末动词,因此将其删除既不影响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也符合经济原则。

第二,汉日在名词性结构省略上具有一定共性,即表定指的名词性结构可进行话题化移位后省略,而表不定指的名词性结构不能进行话题化移位省略。从信息结构角度看,对于听话人而言,定指信息的信息重要度要低于不定指信息,因此,定指信息移位到话题位置后可以省略符合信息重要度原则。此外,受到某些句法条件限制,并非所有表定指的汉语名词性结构均可移位到话题位置。譬如,孤岛中的成分不能外移,即便底层结构有一定的话题化操作,但话题化移位违反孤岛条件,因此其中的名词性结构省略不合乎语法。在此点上汉日亦保持一致。

猜你喜欢
移位李四省略
基于FPGA 的参数可调多功能移位寄存器设计与实现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省略”讲解与训练
关于Bergman加权移位算子的n-亚正规性
你追我赶
中间的省略
此地无银三百两
十日烦
读编往来/评刊表
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