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

2021-11-21 19:41常金玲
市场周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供应链物流

常金玲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物流市场向外资全面开放,给国内的物流企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国内物流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专业化程度不够、资本实力薄弱等问题,物流企业通过提供传统的物流服务,所获得的利润越来越低。而外资物流企业却凭借着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技术,遥遥领先于国内物流企业。我国物流企业不仅面临外资的冲击,还面临国内的激烈竞争,不得不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末端的金融服务中寻到契机,通过与金融机构和供应链中的中小型企业进行合作,在提供传统运输、配送等服务的同时,为金融机构提供质押物的监管、信用评估等附加服务,以及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等服务,拓宽了自身的业务范围,寻求到新的利润来源,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但是,随着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各种风险也随之而来。因此,对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策略对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源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使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能拓宽业务范围,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关于物流金融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论文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物流金融是为了实现物流业和金融业的相辅相成,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通过高效的利用和开发各种金融相关的产品,有效地组织以及调节货物流通领域的物资和资金运动,以达到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相整合的融资业务活动。从狭义角度来看,物流金融是指物流供应商在物流业务中为顾客提供的结算和融资等业务活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会参与其中。

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扩大,使得物流金融应运而生,这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而将金融业应用于物流业也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总的来说,物流金融相对于物流企业以往提供的传统服务而言,是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成为促进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以及融资企业密切合作的桥梁,实现了三方共赢。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重要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方物流企业(third party logistics,3PL)的概念逐渐自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外包业务的兴起。20世纪中后期,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欧美发达国家就慢慢将自己的一些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外包业务形式就是货物配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货物流通的速度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升,由于物流业务是一种耗资巨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业务,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降低自己的成本,就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集中自己的财力、物力开展核心业务。而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既不是商品的拥有者,也不是商品的需求者,更不是商品的提供方,而是独立于供给者和需求者之外的第三方,通过合作的方式为生产领域或其他领域的企业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

(一)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途径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仅依靠其灵活的经济体制、丰富的创造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增长贡献了动力,而且为缓解社会就业问题发挥了巨大作用,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本身规模较小、信用体系不健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信息不对称,面临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甚至有一部分企业因为缺乏资金而破产。物流金融业务的兴起,给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第三方物流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解决了银行质押物的监管与存储难题,并为中小型企业进行信用担保,促进其与银行合作,盘活了中小企业库存、产成品、原材料等资源所占用的大量资金,极大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二)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益

由于大量外资银行涌入国内,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迫使银行开始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谋求竞争优势。在这样的环境下,物流金融服务渐渐发展起来。物流金融的出现减少了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同时随着第三方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监管能力不断提高,也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贷创造了条件,使得原来不受银行欢迎的动产质押等业务渐渐兴起,帮助银行拓宽了自身的业务范围,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利润增长点,提高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益。

(三)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供应链是由众多节点企业组成的,在供应链运行中,上下游企业通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机统一,其中任何一方出现滞后现象都会影响供应链的整体运行效率,甚至引发经济危机。而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一些企业常常出现货物积压的现象,导致缺乏流动资金而难以运营,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物流金融的兴起使得供应链中的积压物资转化为流动资金,帮助供应链上的企业活化资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三、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管理是指不同的管理主体所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管理主体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全面了解这些风险并进行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达到对各类风险都能进行监管和防控,降低这些风险给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物流金融业务中的风险管理,就是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识别和分析出物流金融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针对这些风险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保障物流金融服务的顺利进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意识建立

企业风险意识的建立是整个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第一步,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良性的风险意识有利于企业提前防范,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二)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最基础的部分就是风险识别,风险管理者针对不同的风险环境,对其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归类,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将其已经面临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判断和分类,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由于风险是动态可变的、不可预测的,所以企业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可变化的过程,而物流金融服务中的风险因素识别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三)风险评价

一般来说,将风险评价进一步分为风险测量和风险评估两个部分。风险测量是对风险因素进行的量化处理,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对物流金融服务中识别出的各类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并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予以数字化,使结果更加清晰明了。风险评估是在风险测量的基础上,根据物流金融参与者对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小,判断其是否需要采取防控措施,以及采取什么样的防控措施。目前,我国物流金融业务刚刚兴起,风险识别尚不完善,风险测量以及风险评估更是缺乏数据积累。

(四)风险控制与防范

管理者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有针对地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风险因素带来的经济等方面的损失。但由于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不会凭空消失,而管理者也不可能对所有风险都加以周密的控制,所以管理者只能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将经济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类。

(五)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对整个风险管理流程的总结,判断其是否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价结果是否到位、防范措施是否合适,并以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后的实际结果为依据,进行检查、分析和修正,为今后的风险防范提供宝贵的经验。

四、物流金融风险识别

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因素较多,常见的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类。

(一)融资企业资信风险

中小型融资企业是物流金融服务的主要参与者,其资信水平是影响物流金融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小型企业本身规模较小,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信息不对称,进而引发一系列风险问题。一是融资企业信誉问题。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发展还不完善,无法对融资企业的资信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估,导致物流金融服务中的资信问题频发。二是融资企业财务风险。融资企业具备基本的还款能力是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基础,如果企业无法及时还款,将会对下一步物流金融服务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质押物风险

首先,是质押物价格风险变动。由于经济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质押物的价格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一旦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质押物的选取上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本身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不可预估的损失。其次,是质押物的权属。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质押物必须是融资企业的合法财产,如果融资企业非法取得或挪用他人财产充作质押物,将会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风险。最后,是质押物的变现风险。当融资企业没有能力还款时,将用质押物的变现价值来抵偿贷款。质押物在变卖时,如果因为市场波动而使质押物贬值,那么将无法完全弥补企业的损失;某些质押物因其具有季节特性,在变卖时只能降价出售,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三)监管风险

监管风险指的是货物在质押期间,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监管,以此保证质押物的安全性。监管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监管制度的完善性。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机构不合理所导致的质押物监管规章制度不完善,相关人员业务职能界定不清,没有达到风险控制的要求,会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质押物的过程中带来风险。二是信息技术先进性。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使用的信息软件越先进,越能够对质押物的进出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尽早发现在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降低风险。三是监管操作规范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对质押物的监管过程中,采用规范化管理,对质押物的品种进行科学分类,存放于仓库中的质押物发生受潮、火灾、被盗等情况的风险越小。相反,风险越大。

五、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物流金融风险的特点,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保障物流金融服务的顺利进行。

(一)融资企业信用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重点对融资企业的财务指标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一般而言,融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其还款能力越强。因此在物流金融服务中,财务指标是极为重要的考察指标。而对于融资企业的资信调查,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相关资料,重点关注融资企业的历史履约情况、偿还债务情况。对于有不良记录的客户,应避免合作。同时,要对长期合作的客户进行信誉管理,建立相应的信誉数据库,对于过往信誉良好的客户可以适当地放宽贷款准入标准。

(二)质押货物风险

在对质押物品种进行选择时,首先选择市场需求量大,且容易储存保管的大众化产品,这类产品价值比较稳定,变现能力也较好,产生价格波动的风险相对较小。一般情况,可以设立价格预警线,一旦质押物的市场价格跌到预警线时,通过增加质押物或风险保证金等方法,来弥补质押物的市场价值波动风险。最后,为了减少质押物灭失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要求融资企业为质押物进行投保,来避免质押物在监管过程中发生非人为损毁、灭失带来的巨大风险。

(三)监管操作风险

先进的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货物监管的重要支撑。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既可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信息化管理,同时也可以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都信任的第三方,应当指定专业人员专门负责物流金融业务,并且制定规范且具体的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流程,减少由于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对于质押物的出入库流程也要进行严格核对。按照规定的时间对仓库进行盘点,当发现有安全隐患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风险。

(四)其他风险

道德风险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理,避免内外串通作案,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针对其他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第三者责任保险,积极寻求分散风险。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供应链物流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业务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