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11-21 20:52
读与写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本心理健康教材

赵 爽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十五中学 辽宁 大连 116200)

整体来说,接受初中教育的学生都还正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在这段时期内,往往正是一个人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刻,对其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存在着至为关键的影响力。在此期间,知识的作用是无穷的,特别是正向的、积极向上的语文知识更是如此。“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书籍的方向指引。”“书为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营养补给。”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文学,特别是语文,会为人们的成长之路带来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字可以让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而堕落的、糟粕的文字无疑会对一个人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在初中阶段,面对这些世界观与价值观还处于懵懂状态的青春期孩子们而言,语文的教学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担任日常教学的主要任务的语文老师老师,就必须从整体出发,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把语文课堂的知识传授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采取双管齐下的模式,将二者的教育理念进行统一,不仅要尽可能的提升学生们的个人文化修养,同时还要注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1.从教材出发

一般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学教材的课本内容都会经由众多语文教育专家来进行极为严格的编排与把关,最终呈现出来的知识点也都会具备良好的教育意义。现在,历经一系列教育改革之后,国内的初中阶段语文教材其在内容方面更加注重将学生放在首位,重点培育学生在心灵以及思想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还把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做日常教学期间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初中阶段的语文老师在实施教学期间就务必要把课堂教材彻底的理解透彻,同时还要进一步的剖析与探讨其内在含义,以此为前提,发现语文课本教材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共通之处,从而有效的运用课本中的内容来为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最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形成健康并且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最近这几年,关于校园暴力案件的报道频现于新闻报端,这个问题也愈发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学校也日益加强了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初中教学阶段的语文老师来说,一定要从日常的教学着手,把课本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的语文教材里面,有诸多和“生命”相关的内容与主题,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像是《孔乙己》里面重点刻画的关于人性方面的探讨,而《敬畏生命》当中突出的主题则为生命的可贵,提醒人们务必爱护生命。这些内容与主旨含义都一定要通过任课的语文老师来做认真的讲解与传达,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必须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学知识方面的学习统一起来。

2.从阅读出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语文老师还要注重阅读理解对于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方面的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期间,适当的通过阅读的形式,来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和心理教学有关的文学资源,在增加学生文学知识掌握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并且显著的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正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里面通过生动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生活乐园,老师们可以由此激发学生积极的描述个人的童年经历,并且与课本中的内容予以比较,从而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文学的乐趣。

3.从生活出发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诸多不同的因素,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是其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以,老师在实施教学期间可以适当的考虑将社会实践加入到当中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面对生活中各种压力。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数在心理方面都极为敏感,这个时候就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知自我并且自信起来,养成坚韧不拔的个性,从而能够在遇到困难上去积极的面对,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一定要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统一与融合。作为其中担任着重要角色的语文老师来说,必须把控好语文教学的整体内容,并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之上,积极的提升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与个人文化修养。

猜你喜欢
课本心理健康教材
教材精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