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体育的内涵阐释与课程实施①

2021-11-21 21:45李海燕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应急技能体育

李海燕

(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1167)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带给人自由与幸福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和灾难。这些风险与灾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因此,为主动应对这些难以预测的风险与灾难,增强应急能力成为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应急能力,体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应急体育应运而生,不管是在应急意识、应急知识还是在应急体能、应急技术等方面的提升上,应急体育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应急体育的概念分析

应急体育是伴随时代发展而提出的新的体育名词,因此对应急体育的概念进行分析是认识应急体育并付诸实践的基础。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文化活动。一般而言,体育由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三部分构成。从参与者年龄角度看,体育包括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中年人体育、老年人体育;从参与者身份角度看,体育包括学生体育、农民体育、职工体育、军事体育等。伴随体育实践的深化,以及人们对体育功能认识的深入;从参与目的角度看,体育包括的内容则更多,诸如养生体育、健美体育、医疗体育、娱乐体育、拓展体育等,而应急体育也可归为其中。

应急体育作为一个名词由“应急”和“体育”两个词汇构成。“急”指的是紧急状态,应急体育则可概括为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提升人应对紧急状态的能力的社会文化活动。也就是说应急体育旨在通过体育的途径和方式,提升人们应对紧急状态,保证生命健康、安全的能力。从特征上看,应急体育具有对象的普适性、功能的针对性、体育的一般性等特点。对象的普适性,是指应急体育适用于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不管是儿童、青少年学生还是中老年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应急的需要,都需要必要的应急体能和技能。功能的针对性,是指应急体育不以健康和娱乐为根本,而是旨在提高人的应急意识、应急心态、应急体能及应急技能。体育的一般性,是指应急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以身体运动、体能锻炼为基本途径和形式。

2 应急体育的内涵阐释

2.1 应急体育以提升人的应急能力为目的

应急体育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一般的体育活动以特定的运动技能为载体,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并附带有一定的娱乐性。而应急体育旨在提升人的应急能力,具有明确而专门的指向。“能力”反映的是一个人应对任务时身体、心理、知识、技能等的综合表现。应急能力主要包括应急体能、应急心理、应急知识、应急技能等。应急体能是指应对突发、紧急事件时的体能储备,应急体能是应急能力中最基本的因素,也是在面临突发、紧急事件时能够生存下来的基本保障。应急心理是应对突发、紧急事件时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理性的心理状态是成功应对突发、紧急事件时的必要心理素质。应急知识是对应对突发、紧急事件时的知识储备,应急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决定了应急时的表现,广泛了解并掌握应急知识对于应急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应急技能是面临突发、紧急事件时的专门处理技能,应急技能是在面临突发、紧急事件时成功应对的关键。

应急体能、应急心理、应急知识、应急技能4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人的综合应急能力,四者在成功应对突发、紧急事件中缺一不可。应急体育以提升人的应急能力为目的,具体也体现在这4个方面。应急体育通过事故情境的模拟及设置各项专门的训练,提升人的应急能力,进而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成长与发展。

2.2 应急体育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根本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自由、开放的环境也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个体生命的自由、健康成长。“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应急体育的开展,也是现代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旨在促进人的生命的健康发展。应急体育通过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涵,既体现了“健康第一”,又强调了“尊重生命,维护生命,安全至上”的人本思想。现代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但人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近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给人的生命带来的各种惨痛的悲剧。应急体育通过强化应急体能水平、提升应急心理素质、增进应急知识储备、掌握应急技能来提升人们应对危及生命情境下的能力,进而促进和保障人的生命发展。同时,人们也应该看到,应急体育不仅仅是保障个体健康发展的手段,应急体育能力的形成本身是个体生命发展的过程。

3 应急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1 应急体育课程的开发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应急体育的实施,离不开应急体育课程的开发。应急体育课程的开发应当兼顾课程的“应急性”和课程的“体育性”。课程的“应急性”,是指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应急能力为根本,这也是应急体育课程开发的导向性原则,是区别于其他体育课程的主要因素。应急体育课程的开发,关注课程的“应急性”就要充分地认识到各种应急的情境,如地震、火灾、触电及其他伤害事件,不同的事故情境对学生的应急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课程设置的内容、目标、方法和实施过程也会不同。应急体育课程的“体育性”,主要是指课程的实施是以体育的手段和方法为基本载体,特别是应急体能、应急技能的传授,应当尊重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科学规律,比如体能训练的方法和运动技能学习的规律。另外,应急体育课程的开发应当具备顶层设计思维,应将其正式纳入课程中,也就是说,应当努力统筹于大、中、小学阶段,在课程的实施中,使其具有连续性。同时,应急体育课程的开发要遵循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和程序,使得应急体育课程的开发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效性。

应急体育课程在开发过程中,还应当具有开放性,包括课程开发主体的开放性、课程资源的开放性。课程开发的主体,不仅包括体育教师,还包括与应急相关的各行各业的专业从业者,相较于体育教师,他们也更加具备专业优势,有利于课程开放的科学、有效性。另外,课程资源意识也是应急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树立的,应急体育课程从无到有,从开发到实施,都离不开应急体育课程资源的支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努力积累并丰富相关课程资源,是应急体育课程高效、有序实施的基础保障。

3.2 应急体育课程的实施

针对广大学生进行应急体育教育,应急体育课程的开发是基础,实施是关键。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项知识与技能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升的过程。学校是应急体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体育课堂是应急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因此应急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在体育课堂上。学生要在应急体能、应急心理、应急知识、应急技能等4个领域获得发展和提高,就需要体育教师科学、高效地实施应急体育课程。应急体育课程教育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开展、教学评价的实施等都要有科学的设计。应急体育课程在开展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以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应急体育课程的实施,学校是基础,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是保障。现实生活中,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也都多发生在校外及日常生活中。学校应急体育课程在提升学生的应急技能和应急体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应急意识、应急心理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提升学生的应急能力,发挥应急体育课程的育人效果,需要校内外相结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紧密配合。

4 结语

应急体育以提升人的应急能力为目的,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根本。应急体育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应急体育在学校的实施需要应急体育课程的建设,包括应急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急体育课程的设置、应急体育课程的评价等,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社会、社区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在应急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内容资源的开发是最重要的,内容资源的选取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应急技能体育
基于智慧高速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河北省冬季奧运会交通应急保障指挥系统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准备好应急包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应急预案的编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