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学法,追求高效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

2021-11-21 20:52王钧炎
读与写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动滑轮阻值摩擦力

王钧炎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00)

初中物理是一门集现象观察、实验设计、结论归纳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与计算能力。初二学年结束后,学生成绩极易两极分化,许多同学就此丧失信心,甚至放弃物理,除了客观条件外,主要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以下是一些学习规律与方法希望与同学们分享,指导大家进行更好的物理的学习。

1.以理解代替“死记硬背”

[1]学好物理,理解是第一步。学生应该对所学的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或是推理得来的。获得知识,需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若是不重视这个过程,光记住一些繁琐的公式与概念,就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也不能真正实现思维的提升。

例如数学中y=c/x表示y与x成反比。在初中物理中,求电阻阻值最常用的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为了解题方便,学生通常会把公式背下来,直接套到计算题中进行使用。由于对于公式的刻板印象,学生会下意识觉得R与I成反比,即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电阻阻值越大。事实上,R与U、I的大小无关。电流与电压不能决定电阻阻值大小,这两个要素只能帮助我们在特定情景中求得阻值大小。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学生很容易得到结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阻值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种类有关,最终得到电阻定义式R=ρL/S。

很多学生觉得物理概念难理解,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就物理概念建立相关体系。教师应该针对概念的不同类型,应势利导,帮助学生从形式不一的物理现象中将物理概念提炼出来。例如在苏科版物理八下《液体压强》课后练习部分有一个实验,在矿泉水瓶不同高度、不同面扎了几个小孔,然后将水倒入瓶中,观察现象。初次实验学生都能发现水从洞中射出,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不能观察到不同位置水流射程的远近。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设问,并进行二次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没有前期引导与设问的实验都是没有意义的,就此可知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应该更加具有指向性。

2.巧用“迁移”

相关心理学家指出:“学习成效,与学习者可迁移的数目与质量有最直接的联系”,由此可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迁移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树立“为迁移而教”的教学宗旨,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利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学习和探究未知的领域。

在苏科版八上初中物理中,学生通过“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2]学习领悟了控制变量法,而这个实验方法贯穿于初中物理的始末,可以说只要掌握这种方法,初中物理实验的进行就成功了一半。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直接决定了理解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并且物理知识本身不好理解,所以学生普遍觉得初中物理难学。例如针对人推不动桌子这一个现象,很多同学会下意识地认为推力小于摩擦力。然而实际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学生的惯性思维很难改变。如果学生先了解桌子在推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桌子处于平衡状态,推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那么学生很容易抓住平衡这一关键词,进行知识点迁移,得到桌子静止情景下正确的结论。

3.注意联系实际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预示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由于物理学科的教学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重负之下,教师一般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训练增强知识点的记忆、使解题操作机械化,以此来降低错误率。可以说,当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向学生灌输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针对考题的基本解题技能。然而新课改在课程的开展实施上,要求学生从实际生活现象入手,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实际情景入手灵活地思考问题,然后从理论角度试图分析,努力实现知识的理解、深化与提升。

在力学中,对于绳类与棒类的受力分析,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绳子所施加的力只能沿着绳子方向,而棒不是。许多学生知其然不知其,为了应试只能背下来,这为初三复杂机械的受力分析埋下了隐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绳与棒的特点。绳子柔软,只能产生拉力,而棒属于硬物,不仅能施加拉力还能施加支持力,所以力的方向可以在沿杆方向也可以不沿杆。

很多时候理论来源于实际,又可以运用到实际中。通过搬运工通过动滑轮抬举重物,学生有动滑轮可以省力这个意识。通过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学生都很容易知道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只要通过简单的实验,学生便会发现理论数值与结论有很大的区别。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与观察模型,会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摩擦力与滑轮自重都会影响所需拉力的大小。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关于指导学习方法的一些心得。希望大家在教学中能以学生出发,根据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特点,结合本文提出的一些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动滑轮阻值摩擦力
摩擦力三个特性的应用
由易到难识滑轮
3 电动滑轮
对一道电学实验题的思考
自不量力
神奇的摩擦力
让我们一起“玩转”滑轮
摩擦力做功中需弄清的几个问题
电桥平衡条件的应用
滑轮组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