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木人巷》一场理想设计教育的实践

2021-11-21 16:36
设计 2021年20期
关键词:设计工作

《设计木人巷》源自2019年5月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举办的“卢志荣设计工作营”。卢志荣先生亲自选拔了46位学员并为他们提出各具挑战性的课题,学员们在卢老师的陪同下历时一周,夜以继日地冲击自己的设计瓶颈,靠着他们对设计的热爱与执著,闯出属于自己的设计木人巷。他们的心路历程凝聚成册,是收获的喜悦,更是传播的希望。透过25位作者的视角,可以再次回味那场充满激情和探索的讨论,在设计中发现自己,突破自我。

一群入围绕着大树,听一个人讲述他的领悟,讲述者不知道自己是老师,聆听者也不认为自己是学生,但这样一种形式和行为,已然具备了教育的最初含义,“卢志荣设计工作营”也有这样的教育意义。我们眼中的设计大咖卢志荣老师,从头至尾,躬身入局,亲自选拔学生、设定课题、排课表,深入每位设计师的创作幕后,引领他们将设计方案提升至更高维度。何人可、梁志天、王见、杨明洁、祝小民、温浩等6位老师的演讲分享,在设计与创意间游移,自然而然地带出互动话题,激发出师生间关于艺术设计创作的探讨。这一场为期6天的身心灵锤炼,既有设计之内,也有设计之外,真切地展示了理想中最好的教育方式和最好的为人师表。

“卢志荣和他的工作营,以设计之名而聚,以思辩之实而行。……在这个工作营里,批评和自我批评,质疑和自我质疑成为思想之所得、追求之所在。不会在设计问题上枝枝叶叶,而在于设计思想的寻寻觅觅: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为什么不可以那样设计?……如果一个人能找到一个自己的创造力价值和思想,是不是一种生命的美感?我想,这大概就是卢志荣工作营的导向。”

——王见《设计木人巷》推荐序

“工作营课程之后,学员们悲喜交加,所思所想、所学所感远超想象!这种沉浸、体验、互动式的工作营教学从授业、解惑、传道至人生、真情、三观全覆盖……在集中学习和阶段性汇看的过程中,一切行为都基于爱的本源,这里没有虚伪、没有粉饰、没有逃避……只有真诚、真实、真切。设计掩藏不住谎言,一切都会在作品中暴露无遗。设计就是人生,设计就是态度,设计就是爱的反映。”

——温浩《设计木人巷》推荐序

“在卢志荣先生的工作营中,‘如何用设计来写诗是一条重要的线索,这里面思考的是关于设计中文化的层面……一个国家的设计水准,其实并不在于那些看似喧嚣、宏伟、浮华的表面,而是在于究竟有多少人愿意为了一件单纯而美好的事物,坚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设计的本质始终是在探讨与解决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友善而非对立的,设计应该为人类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形态。”

——杨明洁《设计木人巷》推荐序

2019年9月上海展结束后,卢志荣老師带着参展的25位学员开始了书稿撰写的工作。这期间经历了全球疫情的爆发,所有书籍的文字、图片、设计等细节均在线上沟通完成。从工作营的成功举办到本书的成功出版,这背后是一群人的默默坚守与付出。他们热爱着设计,他们的人生与设计相互交织着,他们的作品伴随着生命的成长而蜕变。

这25条设计木人巷就像一幅设计版图,反映着当下设计界的现状和设计师们的处境。只要设计还存在,它们或许一直都有探讨的价值和意义。无论你处在设计人生的哪个阶段,或许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似曾相识的自己:

在《克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知行合一的满足;在《克服逃避》的迷茫中,迎接灵感的降临;当你沿着设计的出发点一步步推导,终会看到《坚信的成果》。或许在设计这条路上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当我们抛开具体的作品,每个题目都会变成通向设计真谛的入口。

什么是设计?当你置身于某座建筑,它的空间氛围是否引发了《人与精神的对话》?当诗人徐志摩装新房,是否可以从《你亦是诗人》的角度列一份软装清单?当你为自己而设计,是否可以在《都是细节》的打磨中找到以物修心的精神追求?当作品超越尺度的局限,翱翔在渺小与宏大之中,那是因为《心要细空间才广宽》……

什么是设计语言?《不透明的透明》让我们在朦胧的语境下,感受光影与材质间的嬉戏;如果材料、技术、工艺都《不能加也不能减》,怎样精准地表达设计?除了考虑造型的美感,设计也不能忽视《形状离不开力学的逻辑》;如何让功能在《物之静形之动》中,找到形态与动势的平衡?对技术的掌握并非朝夕之间,虽然《小象把我难倒了》,但我们看到设计在落地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新材料的诞生总会激发新的设计,这便是《未来在你们手中》……

什么是设计思维?《飞机可以用石头打造吗?》这些看似异想天开的问题让我们看到偏离常规的设计可能性;《成熟的思维是怎样的?》帮我们细腻的解锁思维的缜密;当你摒弃过多的表达欲望,尝试用减法诠释《空有多空》的境界……当你《寻找自己的长河》时,会发现设计的细分专业间有一种相通的默契……

什么是设计的评价标准?当你明白《十常八九原创—二》,就会重新构建自己的设计语言;当我们徘徊在《语言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设计评论帮我们找到了剥离设计专业与大众之间界限的路径;当《设计者与制造商之间的距离》不可避免地存在时,你如何主动出击弥合这种距离?

什么是设计的意义?珍惜每一次设计机会,抱着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块木头》的心态,让造物更具价值;在设计中《让艺术说话》,设计和艺术同样具有发人深省的智慧和责任;大自然永远是我们的灵感宝库,《有比自然更美之美吗?》让我们随时感受它的魅力;当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象的器物,《我想透过镜子去看那朵花》的行为也有了仪式感;当生活中的偶然被设计捕捉,一条充满《诗意的河流》在欢唱……

自设计诞生以来,它的发生发展似乎与人类的智慧文明平行而相交,从远古时期的造物,到现代的虚拟世界,设计载着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邀游于广阔无际的宇宙。一次次克服艰难险阻,带着最初的梦想通往未知却充满期待的未来……

这就是设计的力量吧,“创造的力量能鼓舞人心,当它是:谦逊的,灵敏的,真诚的,充满爱心的。创意永远不会是铺张的;不会是财大气粗的,不会是自命不凡的,不会是盛气凌人的,也不会是梦里蝴蝶的。创造的力量不是张扬创造者;不是外扬自我,不是表扬名声,不是声张财富,也不是宣扬品牌。创造力要抵抗的敌人不少,比如:原样照搬的风格,不断更迭的潮流,莫名其妙的规范,一文不值的虚荣。创造之大是因为融汇了:传统的精髓,当今的精神,共识的亲切,共享的观念。创造的薰陶来自:克制的毅力,节约的技巧,低调的明智,希望的实现。创意直在考验创造者,其:接受的才能,包容的善意,转变的预见,妥协的超越。创意的崇高使命能:团结种族,弥合文化,克服分歧,溶解界限。明天的创意能否:像清水那么关切?像轮子那么普及?像高山那么永恒?像诗篇那么动人?”这是一场属于每个创意人的自我探寻……

猜你喜欢
设计工作
BUBA台灯设计
不工作,爽飞了?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