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21 09:36杨聪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研读管理实践测评

【摘 要】研究者针对学生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经过实践研究,不断改进整本书阅读的管理方法,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管理方案:时间规划解决真实阅读,任务驱动解决怎样阅读,试题测评解决有效阅读,项目研读解决深度阅读。文章以《水浒传》为例,从宏观架构、整体管理、阶段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阐述,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管理实践;测评;研读

【作者简介】杨聪,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中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指向生活价值的语文课堂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把整本书阅读纳入中学课程体系,旨在改善语文学习的生态。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单篇阅读教学中得心应手的一线教师,在如何有效指导和管理学生阅读整本书这一课题面前却犯了难。学生阅读的过程如何管理?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是否真正完成?如果学生不能踏踏实实地将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那课堂上的分析与讨论就如空中楼阁,再精彩的问题设计,也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为此,笔者从整本书阅读管理入手,针对名著阅读制定详细的阅读管理方案,本文将以《水浒传》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整本书阅读。

一、宏观架构

当前,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存在阅读时间少、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欠深度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让学生顺利解决上述问题,踏实地读完教材推荐的名著,实现读有所获,教师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管理方案,帮助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从管理上进行宏观架构,将一本名著的阅读管理分成整体管理与阶段管理两大阶段(如图1)。整体管理从宏观上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整本书,从预览、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任务及阅读成果等方面着手,为学生进行面上的指导,旨在引导学生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整体规划。阶段管理直接关系到阅读效果的达成,其包括通读、测评与研读三个渐次推进的环节。在通读环节,教师可以任务为驱动,一周安排2个学时,每个学时安排具体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读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测评,测评主要包括中期测评和综合测评两部分。所谓中期测评,就是当学生读完书的一半时,教师围绕名著前半部分内容中的关键信息和核心内容进行命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中期测评通过以后,学生继续通读剩余部分。待学生读完全书后,教师再次针对整本名著中的有关内容进行综合测评,着重检测学生综合分析、抽象拓展和批判理解的能力。

完成通读和测评两个环节以后,学生就进入了研读环节。在研读环节,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项目式、主题式或活动式的方式,再次走进名著展开研读。

二、整体管理

整体管理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整本书之前,对阅读的时间、方法、任务等进行规划,从而为后面正式阅读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预览

开始阅读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预览全书。预览不是随便翻翻,而是要带着问题去翻阅。根据莫提默·J.艾德勒等人的观点,学生可以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来展开整本书预览的相关工作[1]。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上述四个问题的设置,一是在着眼于学生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整本书的细节,摒弃以整本书字数多为由只看个大概的错误观念。因为细节是经典作品的根基,是优秀作品力量的根本体现,隐藏着一部作品的精神与意义。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方法,对书中的观点进行审思、判断。三是强调名著与自我的关系。我们认为,名著是一面镜子,文字的表层写的是别人的故事,但实际上映照的是读者自己的灵魂。通过阅读名著,读者可以寻找与修炼那个更好的自己。

总之,我们在预览环节设置四个问题,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的观念,为接下来有效开展具体的阅读活动奠定基础。当然,针对不同的名著,四个方面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具体化。比如针对《水浒传》一书,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四个问题。

1.《水浒传》全书到底在谈什么?是义气、造反还是其他?

2.书中哪一个故事最能打动你,这个故事是怎样讲述的?

3.书中对人物的褒贬、对事件的态度是否合理?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为什么?

4.书中阐述的道理,跟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二)时间、方法、任务及成果

为了让学生能真实地读完整本书,而不是浮光掠影,随便翻翻,因此在时间规划上,我们可以分两步来进行管理。首先设定读完整本书大致需要的时间;然后细分出若干单位时间;在每个单位时间内设置相应的阅读任务,通过具体的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后,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要求,制作思维导圖、撰写人物消息等并进行成果展示。这一设计也与课标中提倡的表现性评价相契合。所以,教师要在学生正式进入整本书阅读之前,告知学生读完整本书后必须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种逆向设计的模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制定了《水浒传》的阅读时间、方法、任务管理方案(见表1)。

在整体管理环节,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名著,指导学生使用具体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制定清晰、可操作的任务,让每个学生知晓阅读方法和阅读任务,做到心中有数,为后面阅读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三、阶段管理

经过前期的准备,学生已从整体上了解了阅读整本书的规划。接下来,在阶段管理环节,教师可以从通读、测评和研读三个方面进行更为具体的设计,为学生真实而有效的阅读搭好支架。

(一)通读

在通读环节,我们以任务为驱动,一周安排2个学时,周一到周四为第一个学时,周五到周日为第二个学時。每个学时都有具体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见表2)。教师不需要每天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但可以布置一个学时内的阅读任务。对于这些任务的具体完成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安排、灵活调整。当然,教师在两个学时阅读量的布置上也要有所区分,基于学生在校学习任务较重的实际困难,建议适当减少第一个学时的阅读任务量,相应增加第二个学时的阅读任务量,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周末时间进行阅读。

通读环节的关键在于让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名著,才能让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落到实处。

(二)测评

为了更扎实地推进学生阅读,促进阅读的有效性,在通读之后,笔者安排了两次阅读测评,一次是在读完整本书前半部分的时候进行,即中期测评,测评的重点是检测学生对名著前半部分内容中关键信息和核心内容的掌握情况。读完全书后,进行综合测评,着重检测学生综合分析、抽象拓展和批判理解等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设计的测评内容必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所以,在阅读测评题目的设置上,一定要注重有效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水浒传》,在学生读完前半部分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中期测评,部分题目如下。

1.下面选段中的甲、乙各是谁?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甲】   当不过,讨饶。【乙】   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2.“他是梁山好汉中真正的名门之后、将门虎子。他自己是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17位。”上述文段中的他是指   (人名),下列故事情节中跟他有关的是(  )与(  )。

A.汴京卖刀     B.三打祝家庄

C.大闹飞云浦    D.江州劫法场

E.遗失生辰纲

这些题目的设计,主要围绕名著中的重要人物和关键情节展开,以检验学生在前半部分的阅读中对关键信息的把握情况。测试的题目切忌烦琐,以简要为主要原则。中期测评后,学生继续通读名著的剩余部分。读完全书后,教师可以组织进行综合测评。在《水浒传》的综合测评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目。

1.围绕林冲这一人物形象展开班级辩论赛。正方观点:林冲是《水浒传》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反方观点:林冲不是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你赞同哪方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2.语言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亦是如此。请结合原著的具体事件评析下面这句话是否符合该人物的性格特点。

李逵:都冷静点!不要一言不合就动粗,遇事要有计谋,吵吵闹闹有什么用!

3.暑假期间,希望中学开展“我与家长共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张家父子同读《水浒传》,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请根据父子二人的特点填写你认为合适的内容。

崇拜英雄的儿子说:“  ____________ 。”

身为律师的爸爸说:“____________。”

这些题目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既侧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又注重名著内容与生活之间的链接,对于检测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颇有价值。

(三)研读

阶段管理的第三个环节是研读。纳博科夫说:“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2]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看到,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作品思想的探讨上,表面看起来很深邃,实际上往往流于空泛。笔者以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必须同时针对风格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才能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也才可能培养出学生纯正的文学品位。

风格,指文学作品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而鲜明的风貌和格调。它是作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风格大体上可分为作家个性和作品语言两个方面。结构是作品的骨骼,一般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如图2)。内容包括题材、主题、情节等资料事实;形式是指表现作品内容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部表现形态,包括体裁、叙述视角、表现手法等,二者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伟大的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往往都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因此,在研读环节,教师可以从名著的风格和结构出发,设置既开放又有落点的话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引领学生走进整本书的细节,让他们在阅读中有切实的收获。

比如在《水浒传》的研读环节,教师可将刺配这一细节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先找出书中描写主要人物刺配的情节并列表梳理(见表3),探析作品的结构特点。

学生梳理完成后,教师便可慢慢引导学生从表层的信息筛选走进深层的思维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刺配描写”在结构上的作用。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刺配改变了故事发生的时空环境,串联起众多江湖好汉,如宋江被刺配后结识了李俊、张横、穆春、穆弘等。这样,学生会发现,刺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联系各个情节的纽带,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接下来,在学生全面把握刺配这一情节的作用后,教师再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到“同是面对差拨,林冲、武松、宋江的反应却不同”上,让学生体会同中求异的写法。

1.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水浒传》第九回[3]63

2.武松道:“你倒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金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

“不怕!随他怎么奈何我,文来文对,武来武对。”

——《水浒传》第二十八回[3]182

3.话里只说宋江又自央浼人情:差拨到单身房里,送了十两银子与他;管营处又自加倍送十两并人事;营里管事的人,并使唤的军健人等,都送些银两与他们买茶吃。

——《水浒传》第三十七回[3]245

学生通过朗读、比对、分析后发现:作者这样的描写,既避免了情节的机械重复,又突出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征——林冲逆来顺受,武松顶天立地,宋江未雨绸缪。作者正是用了这种同中求异的写作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具个性。自此,学生完成研读环节,也基本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任务。

总之,整本书阅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既要做好整本书阅读的宏观架构,又要分阶段做好每个环节的设计与管理。对语文教学而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思维的发展,更能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中提高审美鉴赏力,促成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最终让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纳博科夫.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M].申慧辉,丁骏,金绍禹,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

[3]施耐庵.水浒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蒋素利)

猜你喜欢
研读管理实践测评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浅议“看齐”文化的构建
以企业公民理念为导向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测评一款LED成像灯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度测评研究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注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