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罗霄山红色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

2021-11-22 01:11孙雪峰
当代旅游 2021年36期
关键词:旅游区红色旅游文物保护

孙雪峰

安徽东方风景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 100000

引言

红色旅游是为了适应传承红色文化的需要而兴起的,社会的客观需求是红色旅游兴起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现实有效载体,红色旅游不仅仅是政治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文化工程[1]。

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罗霄山红色旅游区横跨湘赣两省37个县(市、区),集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新时期脱贫攻坚重点区域。罗霄山红色旅游区地处罗霄山脉中南段及其与南岭、武夷山连接地区,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该区域是长江支流赣江和珠江支流东江的发源地,是湘江的重要水源补给区,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与矿产资源丰富。罗霄山红色旅游区历史文明久远悠长,拥有炎帝文化、青铜文化、中医药文化、中华茶文化等中华文明源头文化。各地域历经朝代更迭,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孕育了客家文化、花炮文化、陶瓷文化、书院文化、理学文化等多元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罗霄山红色旅游区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是全国特色鲜明、历史意义重大的红色文化共同体。

(二)研究方法

1 红色旅游资源界定与类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罗霄山区域安源路矿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初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2]。从1922年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在突破前三道封锁线后离开罗霄山,留下余部继续坚持3年游击战争,前后历时11年的相关红色旅游资源。在内容范畴上主要由以下四方面构成:一是革命文物。主要包括与罗霄山红色旅游区革命历史直接相关,被认定为罗霄山红色旅游区革命文物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形态可以分为建(构)筑物和建筑群落、战场遗址、标语和宣传画、交通设施、烈士墓以及纪念设施等;二是红色文化遗存。指除罗霄山红色旅游区革命文物外,与罗霄山红色旅游区的红色历史紧密关联的其他历史文化遗存,主要包括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建(构)筑物、红军路、红军坟、红军洞、红军井、红军树、各类战斗遗迹、驻扎地(红军村)等;三是红色文化展示场馆及纪念设施。主要包括以罗霄山红色历史及以相关文化为展示主题的各级博物馆、展示馆、陈列馆、纪念馆,以及不属于文物范畴的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园等纪念设施;四是相关重要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指能够辅助展现罗霄山红色旅游区红色历史背景和历史环境的各类重要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涵盖世界遗产(文化和自然)、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传统村落、森林公园等。

根据国家标准对罗霄山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涵盖地文景观(A)、水域景观(B)、生物景观(C)、天象与气候景观(D)四大类自然景观,还有建筑与设施(E)、历史遗迹(F)、旅游购品(G)和人文活动(H)四大类人文景观[3]。

2 数据来源

罗霄山红色旅游资源调查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以下简称国家标准),通过对罗霄山红色旅游区涉及市县区文化广电体育局(以下简称文广体局)革命文物资源现场调查和发放问卷征集,获取具有明显社会、文化、经济价值的资源单体或红绿古复合型资源。本次普查在各级文广体局反馈问卷中对罗霄山区红色旅游资源逐个进行筛选和整理,共收集罗霄山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950处,其中湖南省有256处红色旅游资源,江西省有694处红色旅游资源。

二 结果与分析

(一)红色旅游资源赋存

1 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本次普查共收集罗霄山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950处,其中湖南省有256处红色旅游资源,江西省有694处红色旅游资源。采用ArcGIS10.2对其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分布的聚集密度看,形成井冈山市和永新县主要聚集区和铜鼓县、萍乡市安源区、汝城县、瑞金市四大次级集聚区。整体上,文物资源点分布态势形成了以沿罗霄山脉带状分布与局部聚集的结构。

2 红色旅游资源类型统计

罗霄山红色旅游资源类型涵盖了历史遗迹类(F)和建筑与设施类(E)两大类社会人文旅游资源,其中包含EA人文景观综合体、EB实用建筑与核心设施、EC景观与小品建筑、FA物质类文化遗存等4个亚类。

红色旅游资源亚类的分布相对聚集。在950个资源单体中,EA人文景观综合体812个,占比85.4%,EB实用建筑与核心设施95个,占比10%,EC景观与小品建筑为14个,占比1.5%, FA物质类文化遗存为29个,占比3.1%。

3 红色旅游资源的结构特征

(1)保护级别

在罗霄山红色旅游区950处红色旅游资源点中有667处明确了文物保护等级,保护层次覆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5类。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9处(14%),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9处(25%),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6%),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3处(25%),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283处(30%)。

(2)完残程度

文物完残程度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在罗霄山红色旅游区950个文物点中,其中文物完残程度好的单位272处(29%);文物完残程度较好单位184处(19%);文物完残程度一般的单位347处(36%);文物完残程度较差单位44处(5%);文物完残程度差的单位103处(11%)。大多数的文物保护状况良好,但部分文物也存在年久失修、周围环境较差的状况,未来的文物保护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产权归属

科学地界定和厘清产权关系,将红色文化资源分为国家所有产权单位、集体所有产权单位、私人所有产权单位,以及其他(不明)所有产权单位4类。在罗霄山红色旅游区950个红色资源点中,其中国家所有产权单位207处(22%);集体所有产权单位253处(26%);其他(不明)所有产权单位169处(18%);私人所有产权单位321处(34%)。产权归属的多样化,影响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保护。

(4)“红绿古”资源融合

罗霄山沿线自然资源、绿色资源品级高,与红色旅游相互烘托。罗霄山红色旅游区境内山高深谷,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岭谷相间,造就了大一批独有的自然资源景观,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地球同纬度保护最好的一片原始次生林和南国动植物基因库,自然地质公园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罗霄山红色旅游区极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融合多彩发展。

(二)红色旅游资源评价

1 红色主题突出鲜明,类型构成丰富多样

罗霄山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既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革命先烈故居、革命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遗址遗迹、中国革命纪念设施(墓地和革命公墓、陵园、纪念碑、塔、亭、纪念馆、革命伟人和早期领导人雕像),又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体现艰苦创业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人物、事件和旧址等,丰富的资源类型为红色旅游产品多元化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革命文物保护级别整体较高,部分文物点仍未确定保护等级

罗霄山红色旅游区的县(市、区)被国家定为老革命根据地县市,红色旅游资源中有667个明确了保护等级,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比为39%;地(市)级和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比31%;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占比30%。近三分之一份额的未定级保护单位为未来开发利用带来了挑战。

3 空间分布相对集聚,便于区域整体性保护利用

从红色资源点空间布局来看,江西省赣州市最多,占比34.0%;江西省吉安市位列第二,占比18.1%;湖南省郴州市占比13.6%;江西省宜春市占比7.8%;湖南省株洲市占比7.1%;江西省萍乡市占比6.7%;湖南省浏阳市占比5.3%;江西省修水县占比4.1%;江西省乐安县占比2.2%;湖南省平江县占比1.1%。罗霄山红色旅游区文物点形成在赣州市(北部)、吉安市(西部)、郴州市(湘东南)、萍乡市、长沙市(东部)的罗霄山脉两侧集聚区域整合联动。因此,罗霄山红色旅游区红色资源点分布态势形成了以沿罗霄山脉带状伸展与局部聚集的结构,形成井冈山市和永新县核心聚集区和铜鼓县、萍乡市安源区、汝城县、瑞金市四大次级集聚区,便于区域整体性保护利用。

4 “红绿古”资源相伴而生,资源组合较佳

“绿色”旅游资源强调的是生态旅游资源[4]。区域内3处5A级景区当中,红色景区1处(瑞金市共和国摇篮景区),自然景观为主的山岳型景区1处(明月山旅游区),“红绿”结合的景区1处(井冈山风景旅游区)。区域内39处4A级景区当中,包括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在内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共有29处,包括平江起义纪念馆等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景区共有9处。区域内“红绿”资源特色突出,红色旅游资源与区域内绿色生态资源或相伴而生,或彼此融为一体,两种资源间的组合情况较好;另外罗霄山红色旅游区拥有“炎帝文化”“花炮文化”“客家文化”“庐陵文化”“将军文化”“民族文化”“温泉文化”“红瓷文化”“理学文化”“非遗文化”“古道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自然风景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与红色旅游相互烘托,为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5 革命文物保护较弱,红色内涵挖掘不够

将文物完残程度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在罗霄山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单体的革命文物中,完残程度好与较好单位占比48%;文物完残程度一般的单位占比37%;文物完残程度较差与差的单位有占比16%。大多数的文物保护状况良好,但部分文物也存在年久失修、周围环境较差的状况。一些重要的革命旧址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很多革命旧址未设置标志牌,也未纳入相应级别的保护范围,或正在遭受毁坏,很多濒临倒塌的革命旧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亟待维修抢救[5]。

6 强调“硬件”建设,红色文化传承不足

罗霄山红色旅游区内部分县(市、区)的红色旅游产品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单一,忽视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内涵的传承弘扬。多数红色文化场馆、纪念园、博物馆主要是以简单陈列为主,缺乏具有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展陈和活动设计,场馆、景点内容同质化现象明显,红色旅游讲解词较为陈旧,讲解模式单一,感染力不强。讲解员结构不太合理,素质有待提升,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震撼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的吸引力不足,削弱了红色文化教育传承效果[6]。

7 红色旅游精品偏少,区域品牌不鲜明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多集中于井冈山市、瑞金市、于都县、安源区、浏阳市等地,其他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及财政资金投入条件制约,开展红色旅游发展与建设能力较弱,造成红色旅游资源利用不佳,造成难以产生红色旅游精品产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和国摇篮瑞金、工人运动摇篮安源等旅游品牌驰名中外,但由于资源整合和整体营销不足等原因,公众对罗霄山红色旅游区整体品牌认知较弱,呈现“弱干强枝”的现状。

三 结语

罗霄山红色旅游区拥有良好的不可复制的红色旅游资源,正是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地考虑如何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通过 GIS 对罗霄山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初步定量评价,划分了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文物保护的等级、实体纪念物的产权归属及与周边“红绿古”组合等内容,结合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属性挖掘和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使罗霄山红色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区域资源整合和整体营销,增加红色旅游资源有效利用,产生红色旅游精品产品,完成有意义的红色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旅游区红色旅游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朱俊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