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2021-11-22 05:20罗雨婧长沙市怡雅中学
十几岁 2021年35期
关键词:远观熊掌毒蛇

文/罗雨婧(长沙市怡雅中学)

漫长的进化,让人类变得“与众不同”,但我们始终没有脱离自然界。我们与动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踩着同一片大地,共享着阳光、风霜、雨露。但应当如何看待人与动物的关系,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总有些迷茫。

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动物的身影,而这些作品中人与动物的相处方式,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远观欣赏,各自安好

人和动物是不熟悉的邻居,它们只是途经此地,被人类偶然看见,不应该被打扰,被束缚,而应该被尊重,被欣赏。作家梁实秋对白鹭、鸢鹰细细看,对无名小鸟也不吝惜赞美。他在文中夸赞道:“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

梁实秋正在看的时候,鸟儿飞走了,他便在文中感叹:“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的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

梁秋实虽惋惜美好事物的远离,可他尊重它们的生活。他不认为自己是人类,鸟就应当以他为中心。德国哲学家施韦泽曾说:“生命是依着自我的习性生活在自由的领域中,这其中没有谁主宰谁,或谁是谁的‘主人’。”对我们来说,远观动物最自然的举动,就是欣赏最自然的画卷。

陪伴一生,亲近信任

宠物几乎是陪伴我们最久的动物。作家老舍曾养了一只猫,他在《我们家的猫》开篇就说它是个古怪性子,贪玩不回家,生气时也不搭理人,偏偏胆子又小,什么都想藏起来,小时候就爱在院子里折腾,糟蹋了大片花花草草。

可是他数落了一番猫的毛病之后,偏又想起它的可爱之处来,之前无伤大雅的小问题,便不值得如此严厉批评了,语气拐了个弯也变成了嗔怪:“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从这段描述之中,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对猫倾注了丰富的感情,所以最后老舍也无奈地承认:“我从来不责打它。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动物有灵性,若我们善待它们,给它们多一些关注,它们也会亲近、相信我们。

斗智斗勇,不断成长

人与动物斗,是理性智慧与原始力量的搏斗。作家萧乾在《万里赶羊》里曾详细描写过一个故事:一群人为了将羊群赶到牧区,开始了一万一千五百里的斗智斗勇之路。头一关便是毒蛇区,他写道:“没腰深的草棵里,遍地都是几尺长的花蛇,曲曲弯弯地蠕动着,有时候还挺起长颈子来朝人险恶地吐着芯子。一个赶羊的工人热了,把大褂脱下来放一放,等会儿去拿的时候,已经沉甸甸地钻进好几条蛇了。一天晚上有匹马挨了一口,不大工夫它浑身发黄,接着就踹腿了。”

送羊队白天与伺机而动的毒蛇斗,挥舞起鞭子,以气势和工具威慑毒蛇。晚上毒蛇蠢蠢欲动,人们便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彻夜警戒。这场勇气与毅力的拉锯战持续了十三日。当赶羊队安全走出毒蛇区时,人类获得了胜利。

队员们说:“下一回再去运羊,咱们一定要比这回运得更好。”经历人蛇大战之后,人类变得更强大了。

漠视生命,终有报应

人经常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伤害动物。有一个故事发生在秦岭山里最后的一群猎人与黑熊之间。在《黑熊的报复》一文中,老代等一群猎人为满足贪婪食客的口腹之欲,进山杀黑熊取熊掌:“那时一头熊的四个熊掌可以卖两千块钱,一副一斤多重的湿熊胆可以卖一千八九。”

他们眼中看不到生命,只看得到利益,为此他们不断铤而走险。老代枪法神准,杀了黑熊一家。挣到钱之后,老代再次去猎杀黑熊,而这次他的猎枪出了问题,猎杀完全失败。暴怒的黑熊让老代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黑熊举起被老代誉为能换钱的山珍熊掌,一掌就把老代拍翻在地,然后就开始猛啃他的脑袋。”到了这个时候,老代才真真实实感受到黑熊是活生生的生命,是会愤怒、会复仇的动物。

“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只有秉着“尊重生命”这一观念,人类和动物才能在这片土地上长期地共存。

猜你喜欢
远观熊掌毒蛇
毒蛇自毙的启示
冒死护友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解读
选 择
随喜
黄雅珍:“鱼”与“熊掌”可兼得
随喜
无敌上上签
毒蛇自毙的启示
观荷有感(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