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瑜伽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021-11-22 06:52赵鸿飞云南民族大学
灌篮 2021年25期
关键词:习练瑜伽研究

赵鸿飞 云南民族大学

瑜伽,源自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国印度,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因其动作优雅、节奏舒缓、调节身心平衡等特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流行的风潮。瑜伽曾作为封面出现在美国《时代》杂志上,在中国,瑜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瑜伽是如何从古代走向现代,又将如何走向明天?学术界对现代瑜伽的发展脉络及发展前景做了相关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其存在研究时间短、研究深度不知足、写作模式相似度高、缺乏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从加深理论基础研究、纵向深度研究、横向对比研究、问题导向性研究、学科交叉研究及创新研究方面入手。

一、国内的研究现状

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瑜伽”得出,目前我国关于瑜伽的研究论文共有3928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919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37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321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62篇;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4篇。其中包含学科类别体育2336篇;宗教340篇;临床医学141篇;预防医学与卫生学77篇;音乐舞蹈76篇;中等教育72篇;轻工业手工业65篇;特种医学55篇;中医学52篇;工业经济51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48篇;服务业经济46篇;中国文学45篇;贸易经济44篇。瑜伽目前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关注和研究。而输入“现代瑜伽”则只出现了42条相关记录,最早的从1994年开始,截至2019年,平均每年的篇研究产出不足2篇,学科类别中以体育的35篇文献占据整体的四分之三;相比“现代瑜伽”的研究,“瑜伽发展”的研究相比较要多一些,包含77篇文献,对于现代瑜伽发展研究还有待挖掘和发展。

二、对现代瑜伽发展史进行的研究

(一)瑜伽的两次突围

瑜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河文明时期,在高秋平与戴国清的《瑜伽健身文化价值探析》[1];单清华、刘莹、王振涛、鲍勇的《瑜伽文化足迹及现代健身价值研究》[2];张兴泉、张宏家和赵厚华的《瑜伽的文化足迹》[3]中充分阐述了瑜伽演变进程的五个具体阶段,分别是原始瑜伽、前古典瑜伽、古典瑜伽、后古典瑜伽和近现代瑜伽。

而真正使瑜伽从古代走向现代的核心要义是因为瑜伽文化价值取向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同时发生着再变化和再发展。其中包括古代瑜伽文化的第一次突围——从外围到核心,是指表现为苦行的原始瑜伽和为了实现解脱的前古典瑜伽都处于印度文化的外围,而在古典瑜伽阶段,因《瑜伽经》的出现使得瑜伽取得了印度文化的核心地位;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及瑜伽派别林立的后古典瑜伽阶段的发展,使得瑜伽突破外围成为印度主流文化。近现代瑜伽的文化迁移是瑜伽文化的第二次突围,这使得瑜伽的推广和传播真正开始从印度走向世界,带领瑜伽走出民族走向世界的是瑜伽大师辨喜。辨喜提出了“宽恕共存,接纳一切宗教”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为西方世界接受瑜伽扫除了宗教障碍,加上随着社会的变革,当时的西方人面临精神和心灵问题的困扰,引发了对东方哲学的探索,在这样的背景结合下,省去一部分梵文的诵唱和到山林中的苦修历程,从瑜伽哲学角度传播瑜伽对人们身体和心灵的影响,瑜伽也因不受宗教的束缚而受到了西方世界的广泛欢迎。

评述:通过对瑜伽发展历史的宏观阐释,可以看出,各个时期对瑜伽文化的价值取向的不同是瑜伽发展得以延续的决定性因素,究其根本原因是从瑜伽文化价值中选取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价值所需求和契合的部分,从而因时、因地对瑜伽文化进行再发展,也正是因为瑜伽深厚和普遍的价值内涵使得瑜伽可以一次次突破重围,焕发生机。

(二)瑜伽在中国的发展脉络

在邹然的《从“功能建构”到“文化认同”:我国瑜伽文化的历史沿革》[4]中将瑜伽传入中国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代瑜伽传入期、近代瑜伽缓慢发展期、现代瑜伽快速发展期。

第一阶段:20世纪初是古代瑜伽在我国的传入期,有资料记载,瑜伽于公元7世纪伴随着佛教首先传入我国西藏。相关学者研究认为:“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易筋经》、唐朝时期的《天竺按摩法》、宋代的《婆罗门导引法》,都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瑜伽术。后魏时期吉伽夜著的《方便心论》是中国介绍瑜伽最早的书籍”。[5]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是瑜伽在我国的推广期,国家政治的混乱、经济的落后,国人对于温饱和和平的渴求远远大于对瑜伽的渴望。在落后的时代和混乱的社会环境的制约下,此时属于瑜伽在中国的缓慢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瑜伽运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评述:瑜伽在中国的传播始于宗教的影响,由于国内社会文化结构的变革,在各个阶段,瑜伽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而现代中国瑜伽内容则更受西方世界对瑜伽传播和发展的影响。

三、现代瑜伽的发展特点

李新秀《从传统到现代,瑜伽的历史跨越》[6]概括了现代瑜伽的特点:一是世俗化和泛宗教性,即与传统的瑜伽相比,现代瑜伽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包括医学、心里、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二是商业化和大众化,现代瑜伽从原来限定的一对一的师承模式变成了大众化和全民化,从之前的男性习练为主演变为当代女性群体成为瑜伽习练的主力军,并且随着对瑜伽价值功能的细分变得更加商业化;三是形体化和科学化,现代瑜伽更倾向于注重身体的变化,并且随着更多相关瑜伽的科学实证和研究,瑜伽获得了现代人越来越多的认可及信赖。

评述:对于现代瑜伽的发展,笔者认为对其发展特点的全面归纳和揭示瑜伽发展规律等方面有所欠缺,同时也侧面反映出瑜伽学术研究在某些领域有扎堆现象的发生。

四、现代瑜伽在中国发展的研究视角

(一)传统养生视域

在马多玲的《从中国传统个养生视域解读现代瑜伽》[7]中总结了瑜伽因为与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方法有共同之处,从而促进瑜伽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一方面都注重呼吸和身体动作的配合练习;另一方面都拥有“大宇宙观”,中国养生传统强调“天人合一”,瑜伽则提倡要“梵我合一”,这两者都是提醒人们要充分适应自然变换规律,将自身的生命体与宇宙万物的生命体联系在一起,从而在更好的修养身心的同时获得更高生命价值体验。

在李桦的《瑜伽的养生价值研究》[8]中从瑜伽的呼吸法、冥想术和瑜伽的背景音乐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瑜伽的养生价值所在。一是将瑜伽的呼吸法及其缓慢、绵长的特点对养生的功效加以阐释,与《黄帝内经》中的呼吸养生功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二是认为瑜伽冥想是对生命精神修养的提升,是对“提升自我、感悟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三是对瑜伽背景音乐的养生功效解读,认为瑜伽音乐可以帮助改善不良情绪,促进身心愉悦,获得“豁达通透、纯静自然、平和圆满”的养生体验。

(二)人文教育视角

吴迪在《瑜伽的健身价值及其市场化研究》[9]中指出在瑜伽教育方面拥有明显的教人和育人的作用,可以提升瑜伽习练者的内在品德修养,也可以增强习练者的专注力和意志力,甚至可以调高对“美”的修养。瑜伽习练的过程不单单是完成体式动作、完成呼吸、完成冥想的过程,而是对自我感知的发现和不断探索,这就要求瑜伽习练者在瑜伽习练的同时增加自我认同、自我表达性,从而也增加了自我价值感,而且这种自我探索能使瑜伽习练者获得内在精神空间的扩张,在自我疗愈和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毛娟的《全析瑜伽演变历程——创建瑜伽教育的思想基础》[10]中也从瑜伽教育的角度认为在摒除瑜伽宗教的影响前提下,通过对瑜伽教育理论的研究以及实践,便于更好的帮助瑜伽教育功效的运用和发挥,进而实现人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培养高品质的社会公民。

(三)医学视角

凌玲《瑜伽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11]中认为,医学的调查表明,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瑜伽习练后,可以对心血管、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以及治疗的功效。在瑜伽习练中,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促进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自我恢复,另一方面能更好地调节病人的心态,在调节心理情绪方面大有裨益。

Vancampfort等[12]研究表明,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中,瑜伽可以作为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对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四)美学视角

马英的《美学视野下瑜伽绽放的艺术美》[13]结合西方美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将瑜伽作为一种艺术进行研究,这种艺术的美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将瑜伽体位法作为人体雕塑的艺术美;二是将瑜伽的冥想认为是沟通身体与心灵的艺术美;三是将瑜伽音乐认为是净化心灵的艺术美。这三种艺术美既包括了瑜伽的外在美,也包含了瑜伽的内在美,瑜伽这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使得瑜伽成了艺术的表达。

关姣、立杰《瑜伽美学特征对女大学生美的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14]中对女大学生在瑜伽习练过程对美的认知影响进行分析,认为瑜伽一方面可以提高女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瑜伽教学过程中,瑜伽作为艺术美的内在传播和影响。

评述:现代瑜伽的研究视角涉及的领域相对广泛,这也体现出现代瑜伽跨领域、跨学科发展的特点;从养生、医学、教育、美学等这些领域的研究表明,瑜伽是一个具有多功能和拥有多元价值的一个综合体,因此可见,多角度、跨学科、跨领域对瑜伽的研究是很有必要意义的,这也应该是今后瑜伽研究的发展难点和重点。

五、中国健身瑜伽的研究

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健康的发展,中国健身瑜伽是瑜伽在中国当代发展的产物。裘鹏《“健身瑜伽”概念的缘起及内涵解析》[15]中阐释了“健身瑜伽”概念产生的内外因素,表明内在因素是由于瑜伽概念本身的复杂化及其产生的异化现象;外在原因则是大众健身的多元化需求及科学健身理念的影响。其中还着重强调了,明确“健身瑜伽”的概念,一方面因为这是防止瑜伽思想观念异化的一种根本方法,另一方面为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做铺垫;并指出对“健身瑜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要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

高珊珊《对中国健身瑜伽发展传播的探究》[16]对健身瑜伽的内容作了明确详细的概述以及对健身瑜伽在中国当代的发展做了总结。其分析指出健身瑜伽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瑜伽在大众中的普及和推广作用。

赖敏春和吴玉华在《我国健身瑜伽的发展回眸与展望》[17]中对当代我国健身瑜伽发展的历程进行阐释,从政府层面讲,2016年开始可以考取国家承认的瑜伽资格证书使得瑜伽证书更有可靠性和权威性,这也表明瑜伽开始走上国家规范化的道路。在健身瑜伽的发展上则提出要同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交叉学科的比较融合从而为健身瑜伽赋予更多文化内涵。

评述:随着健身瑜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健身瑜伽的推广促进了瑜伽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于当代中国人对瑜伽的认识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需要对健身瑜伽的理论研究做更多地探索和发展,特别是在全面认识瑜伽、深入探索瑜伽方面要更多的结合当下的中国实际情况,使瑜伽发挥出更大、更强的效用。

六、现代瑜伽在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洪、王雅静在《论瑜伽文化与中国瑜伽》[18]指出瑜伽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过度重视瑜伽体式的功能,但对于瑜伽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存在对瑜伽核心价值的研究欠缺和专业瑜伽师资力量发展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刘兰娟、刘成和蔡皓在《基于质性分析的瑜伽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研究》[19]指出目制约瑜伽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因素:一是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二是市场运营秩序较混乱,三是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有待提高,四是瑜伽课程体系建设较薄弱。

评述:瑜伽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瑜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制约其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这些缺陷外在体现在管理、运营、师资不足等方面,内在实则反映了对瑜伽存在片面的、表面的认识问题。

七、结语

通过对现代瑜伽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得出:

(1)国内对瑜伽的发展脉络有充分的研究分析并在学术界达成了共识。

(2)对于现代瑜伽在国内的发展视角非常广泛,但也反映了研究深度不足的问题。

(3)对于“健身瑜伽”的研究,缺乏更详细和深刻的理论建树,特别是“健身瑜伽”在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没有更多分析,如对瑜伽监管体系的建立欠缺理论和实践研究。

(4)现代瑜伽在国内发展遇到的问题研究不够全面,且提出的建议不够具体。

(5)现代瑜伽的创新性研究不够,并伴随有在相同的领域重复研究的不足;跨领域及跨学科交叉研究亟须发展。

发展现代瑜伽,要从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即站在世界的新角度和高度来看待瑜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看到瑜伽的前景,同时也看到社会组织、健身市场、媒体、民众等利益多元体与瑜伽运动之间的拉锯和博弈。解决瑜伽在我国的发展问题,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全国规模的瑜伽行业组织、大力发展瑜伽基础文化研究、建立媒体把关人机制、瑜伽监管体系和处罚机制、提升民众自我修养,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瑜伽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指引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力构建下,推动中国瑜伽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习练瑜伽研究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Hello White瑜伽馆
迎接瑜伽日
练瑜伽,悠着点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