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治理有效的途径

2021-11-22 10:05王亚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村民党组织

王亚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乡村治理的内涵及要求

(一)治理的含义

对乡村治理问题展开研究,明确治理这一概念的内涵自然十分重要。实际上,治理等相关概念,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率先提出的,在其开展社会管理的具体实践中,为了能够妥善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治理概念便也应运而生。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大面积爆发经济危机,这使得西方国家政府的福利职能遭受质疑,不仅出现了政府失灵的问题,同时导致市场也无法发挥作用,而面对这种情况,西方的学术界开始对国家社会管理展开了研究,并由社会不可治理这一问题衍生出“治理”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出现,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大地震”。

笔者梳理了国内学者对治理这一概念的诠释,总结出治理的五层主要内涵,分别是:第一,有限。所谓有限,实际上是指在政府职能对治理的表述上,强调政府不应该是全能的,其所能够实现的职能是具有局限性的。第二,自主。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社会可以发挥自主性,做好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这也是治理的重要前提之一。第三,秩序。秩序强调的是国家进行治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社会稳定,建立秩序社会。第四,多元。即参与治理过程的主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主体治理,因此主体不仅有政府、更要有社会参与,同时也要有企业、公民等等组织的共同参与,通过多元主体的协商,确保公共利益能够达到最佳。第五,合作。主要指治理方式,并且各个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应当保持沟通与互动,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二)乡村治理的内涵及要求

以治理的概念内涵为基础,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对乡村治理做出如下界定:所谓乡村治理,就是依托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开展的某种行为模式,不断推进乡村更好发展的过程[1],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仅乡村的政治、经济、社会得到发展,包括乡村的文化以及生态环境,都会随之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开展乡村治理工作的要求,并就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安排与部署,要求重视农村基础工作的开展,加强治理水平,健全治理体系,实现自治、法治与德治的三位一体的乡村治理机制。在开展乡村治理过程中,要从以下四点入手,从而才能实现有效治理的目标。第一,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乡村治理有明确的、正确的发展开展方向;第二,创新村民自治形式;第三,政府需要充分利用公共资源,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治理事务中;第四,应当以德治作为治理的基础。

二、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

(一)基层政权党组织弱化

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功能,从整体上看,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方式较传统基层治理方式有所创新,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方式上重管制轻协调、重堵轻疏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2],极大制约着乡村治理进程的发展。当前我国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个不足:第一,基层政府没有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具体到治理实践中,基层政府没有为乡村治理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支持,在政策支持方面也存在一定欠缺[3]。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层政府的思想意识错误、职能配置不合理等等。第二,在乡村治理方式创新上亟待优化,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进行乡村治理时,采用的方式比较单一,不够多元。目前乡村治理逐渐呈现出动态化、利益化、多元化等多种特征,导致治理难度与日俱增,这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才能适应这种变化。第三,在依法治理方面存在一定欠缺。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观念亟需加强,决策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保障不力;乡村法治环境还没有得到完善,没有形成、遇事找法、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面对这种情况,在新时代的背景要求下,必须要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催生更多治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二)乡村治理人才不足

在经济社会的影响下,人口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城市发展水平高,机会、资源相对较多,因此在城镇引力驱动下,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地进入城市,导致乡村人口逐渐减少,人口结构变化较大,一批有能力、懂技术、善于管理的人才逐渐流失,使多数乡村只剩下无法承担起农业生产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而从乡村治理的角度来看,治理难度再次提升。

首先,由于农村的优质劳动力逐渐减少,乡村建设缺少人才支撑,乡村发展寸步难行。

其次,相对而言,农村弱势群体自主生活能力较差,不能投身于高强度的乡村建设工作中。

最后,增加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压力。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公共服务资源投入,才能使农村的弱势群体同样享受发展成果。乡村人才流失严重,乡村治理决策缺乏必需的智力支撑,导致乡村治理更加乏力,阻碍了村民自治的正常进行。同时,这也意味着,基层治理体系需要承载更多压力,面临更多挑战。

(三)乡村自治难度较大

在整个乡村治理体系中,村民自治不仅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自治,强调发挥村民的自主性,通过村民自治,村民能够自行参与到乡村的事务管理工作中,包括村干部的选举、监督村干部的工作情况等等,都由村民自行来完成。通过乡村自治,能够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种模式还没有在我国的乡村治理中得到全面落实。

首先,由于乡村的优质人才普遍外流,因此在进行村干部选举时,候选人普遍不具备促进乡村更好发展的能力,同时,由于出现金钱贿赂等问题,导致民主选举丧失了公平性。

其次,部分村干部横行霸道、仗势欺人,使得村民无法参与到自治过程中,无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村民们既不能参与村务的表决过程,更不敢向村委会反映自己的诉求与态度。基于上述原因导致农村很难完全实现村民自治,成为了提升乡村治理有效性的阻碍。

(四)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长期以来,公共资源配置存在“重城轻乡”的问题,导致大部分公共资源集中在城镇,很多乡村地区普遍面临着教育条件落后、医疗卫生设施匮乏、养老机构不足、自然环境恶劣等问题,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刻不容缓。多数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具有统一规划建设思想,大多处于一种放任自建的状态,因此乡村的住房建设一般有较大的随意性,并未考虑系统整体的基础设施安排,对地方政府来说,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综合效益低,且乡村中实际常住人口流动性较大,数量不稳定,也没有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大规模投入,使村中相关的设施建设更加恶性循环,越来越成为乡村治理中的痛点。

三、完善我国乡村治理有效的途径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是党的力量之源。因此,必须要不断提升党建水平,确保每位党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而言,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乡村治理观念,不断扩增治理范围、提升组织能力,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够有效落实,才能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性。首先,负责人应当更新治理理念,去糟求精,形成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观念意识,应当以问题为治理导向,追根溯源,找到影响农村社会发展未定的各种深层次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不断为乡村治理注入新的活力。第二,应当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第三,不断提升乡村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党员的工作能力。积极开展党员培训教育,一方面应当将一些老干部作为培训对象,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待遇,吸纳优秀党员扎根农村,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第四,创新乡村治理方式。第五,创设良好的乡村治理环境。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突出领导作用,分别是:第一,政治引领。重视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功能;第二,思想引领。就是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将党的重要方针、决策、主张向农村基层进行传达与宣传;第三,组织引领。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发挥党组织的力量;第四,服务引领。使党组织能够更好的服务群众。

(二)积极引流培训高素质乡村治理人才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村民自治难以落实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使村民自发加入到乡村治理过程中,不断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同时注重吸引精英力量参与农村建设,建构多元治理主体新格局,要调整乡村人才引进政策,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完善乡村人才晋升考核制度,还应当给予回乡创业的政策扶持。乘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的东风,适当放宽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大学生村官留村、留镇发展,并积极引进、打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人才队伍。

(三)多渠道加大乡村治理资金投入

引导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发展提供物资保障。有效治理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资源的支持,由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还不够多元,产业发展程度较低,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基层党组织应当进一步优化农村的产业布局,而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4],才能使农村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应当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打造优质品牌,构建现代化的囊括农业生产、经营、销售于一体化的农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动力,从“以数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充分考察本村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宜的农业生产模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致力于加速农村的产业转型,更好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基层党组织应当立足于本村,引入现代企业经营模式,引领实现经济多向发展的目标。

(四)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农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到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乡村善治的基础环节。首先,在进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各乡村发展水平,结合乡村实际需求,配置合理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一是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二是重点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三是加强乡村文体设施建设,四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加强乡村应急能力建设。其次,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注重均衡化发展,分清矛盾主次,有顺序、有秩序地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一个均衡的、高质的、能够满足群众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也可依靠乡村建设的契机,推进中心城镇、中心乡村建设的进程,引导人口合理化流动,扩增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范围。最后,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农村服务供给体系,引导政府、市场、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结合自身需求成立民间组织,全面满足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实现乡村公共服务的自给自足。

四、结语

对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有效的乡村治理为前提,而有效的乡村治理也能够加速我们迈向乡村振兴的步伐。而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动员村民的积极参与,最广泛、最有效地动员一切力量,形成乡村建设的合力,推动乡村政治、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更好发展,真正地做到有效治理。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村民党组织
公共服务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清华党组织公开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