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

2021-11-22 10:06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王均艮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2期
关键词:体验式思政情境

文/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王均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各种信息。但是,与此同时,网络中存在的不良、虚假信息也会给人们带来诸多烦恼,尤其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大学生而言,网络上充斥的不良信息无疑会给学生“三观”的确立带来影响。因此,为了增强学生对于不良信息和诱惑的抵制能力,在高校教育中,都会设立思想政治课程,并且成为在校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加强思想道德的学习,那么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学生们能够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论,帮助他们在面临困难时能迎难而上。同时,《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明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帮助他们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虽然每个高校都会设置相应的课程,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些学校开展的课程往往过于形式化,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重视,没有以培养学生为目的。这些问题给现在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了进一步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本文提出将思政课程与体验式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教学策略,改善思政课程的教学问题,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展现状

(一)课程内容设置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多数包含以下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及近代史纲要。课程使用全国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在教学的规范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内容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味地将这些课程中的知识和原理灌输给学生,使得这个本来可以具备激情氛围的课程一下子失去了活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一门课程失去了兴趣,那么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失去主动性,最终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而学校希望通过开展思政课程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老师为主体。在高等教育的课堂中存在一种现象,大多数时间是老师在讲述知识,而学生被动地接收。当然,这与大学课堂中强调自主学习和老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有着直接的关系,将更多课余时间留给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能够让他们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但是,针对不同的课程,其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思政教育本来是用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的课程,利用该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课堂中,老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但是从现在的教学来看,灌输式、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仍然存在。

(三)课堂教学中脱离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有些较为简单,而有些则显得很抽象。比如近代史纲要中,许多知识学生从中学便开始接触,所以他们会感觉很简单。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则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障碍。因此,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老师应该注重方法的改变,通过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现在课堂中,大多数老师按照大纲要求,将重点的内容告诉学生,而剩下的便是让学生重点背诵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既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又过于形式化,无法为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提供帮助。

二、体验式教学的介绍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现在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障碍,同时利用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三观”的目的也很难达到。所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而体验式教学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融入其中,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体验式教学是在学生认知的规律及特征的基础上,创设一种现实中实际存在的情境及机会,或是创设已经经历过的事件及情境,将教学内容再次呈现或还原,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对教学知识、发展、能力、情感、意义的理解的一种教学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其核心价值主要是以人的生命发展为宗旨,以尊重生命、提升生命、拓展生命、关怀生命作为最高标准准则,不仅注重对人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对人生命意义的彰显与促进。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体验式教学实践能够表现出四个突出特征,分别是实践性、开放性、生活性、发展性。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政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教学方法、教学主体和教学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氛围中去。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境体验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精心创设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投身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如音乐、绘画、电影、录像、文学等艺术作品具有典型性、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能再现某种具体情境,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让学生入境动情,明理知味。或利用文化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展等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情境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身临其境,并用各种感官去体验当时的事实、情感,去思考相关的问题,理解和认同相应的问题,思维在体验中得到升华,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种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动机和兴趣,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促成行为和认知的统一。

(二)开展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感受。因此,为了提升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效率,在教学开展的同时,应该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理论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为目的,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许多内容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所以,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当然,这种活动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约上自己的小伙伴,一同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将为社会服务培养成自己的一种乐趣。

(三)增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效果。基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来设计体验情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复杂事物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生活的各种矛盾,引导学生进行“大脑风暴”式思考,各抒己见,以求得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因此,加大对高校教育的重视力度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当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才能够真正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体验式教学改善方法能够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开展相应的实践,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体验式思政情境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思政课“需求侧”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