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2021-11-22 10:06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田娟南京中医药大学高丽娜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中医药思政

文/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田娟;南京中医药大学 高丽娜

2020年,教育部等发布《关于加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申:“加快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确立了“三全育人”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指导性地位和关键性载体作用。中医药院校是人才培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输出全面发展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的重要职责。如何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医者美德、担当时代大任、笃行奉献、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是中医药院校的使命所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加入。立足于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实施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医药院校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并提出保障措施,推动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开展。

一、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现状、问题

中医药院校落实“三全育人”改革要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根据实际情况细化“三全育人”实施方案,有序推动高校育人工作。2019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试点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致力于构建“以文化人、以德立身、以术彰业”的中医药特色“三全育人”体系;2019年,福建中医药大学被选入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试点高校,注重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入选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试点高校,构建“四维五协同”育人方式,打造“三全育人”体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提出大思政格局,凝聚思政合力,创新思政育人方式。总的来说,各中医药院校育人工作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

(一)全员育人主体未能做到全覆盖。部分教师育人意识不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是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其次是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而专任课老师专注于日常课程教学、课题申报、论文发表,育人工作参与较少。且高校对专任课老师育人职责没有具体要求,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且德育工作见效较慢,加上与教师切身利益关联不大,故很多教师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对“三全育人”重视度不高。家长参与育人的主动性不高,政府、社会参与育人的意愿更是低,普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更谈不上家校共育、政府与社会协同育人了。

(二)全过程育人未能时时贯彻,有间断。“全过程”,是以大学生入学为起点、毕业参加就业为终点,思政教育贯穿全过程。当前思政教育多数局限于校园内、学期中、寒暑假及节假日,学生离校期间的思政教育略有放松,特别是学生实习期、毕业季更是缺乏思政教育,就业率成为学校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对思政教育很少关注,使得全过程育人出现了断点。另外,在校期间,专任课老师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教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并不是很多,尤其是一些课程很难挖掘到思政元素,更谈不上课程思政了。

(三)全方位育人未能面面俱到。高校教学、管理和服务,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目前校内校外教育主体、教育资源未能做到完全融入思政教育,“十育人”建设无法达成同一目标要求、略有偏颇,各自之间关联性不强,未能形成协调机制。育人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理论和实践未能有机衔接,课内、课外未能有效互动,线上、线上联动不够。来自多渠道的育人要素相互之间互促融通不够,合力未能充分发挥。

二、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实现路径

紧扣“三全育人”的核心内涵和不足之处,探索中医药院校“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实现途径,通过合力打造育人团队、全过程持续跟进、“十育人”协同联动,致力于培育具备家国情怀、医者仁心、传承创新、有责任担当的中医药人才。

(一)合力打造育人团队,实现人人育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强有力的育人团队。校内,充分发掘思政课老师、专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后勤人员等多个岗位的育人资源和力量,提高教职工凝聚力,形成育人合力,并倡导发扬党员干部先进表率作用,踊跃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外,充分发挥家长、学长、杰出校友、兼职教授、客座教授、企业指导老师等的育人作用,作为“三全育人”育人团队的补充力量。

加强学习,提高全员育人意识。高校教职工要有主人翁精神,主动承担育人职责,在各自岗位上深化育人理念,践行育人行动。思政课老师既要讲好思政课,引导学生重视思政教育,又要帮助专任课老师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专任课老师要认真汲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想,并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两者互相交融。当然,教师也需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和学习,通过邀请优秀思政教师定期开展思政课堂教学经验分享会等活动或向周围先进典型、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家国情怀。辅导员要关注学生思想心理动向,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应立足于各自工作岗位,以身作则,做好服务工作。家长要给学生做表率,并积极与辅导员、班主任联络,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全过程持续跟进,实现时时育人。全过程持续跟进学生动态,把学生的培养工作向前延伸至入学前,向后持续至毕业后就业,分阶段、全过程、实时关注学生各阶段的成长和学习需求,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开展思政教育。重点关注新生入学、学生成长关键期和学生毕业季,建立全过程育人格局。新生入学,学校应注重入学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学生成长关键期,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学校应注重专业思想教育、医德医风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等,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感。学生毕业季,学生面临就业、继续深造等选择,学校需注重就业创业教育、中医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自信、医德素养,激发学生为患者服务的意识、为中医药事业奉献的精神。

(三)“十育人”协同联动,实现处处育人。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把“十育人”体系糅合到教书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全方位育人氛围。打通“十育人”体系,找出各体系的实现途径及内在关联,实现协同联动,避免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考虑。

抓好课程育人主战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政课教材建设,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中轮训,并做好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争创优秀思政课示范课。充分挖掘思政素材,结合建党100周年、抗击新冠疫情等热点讲好思政故事,如思修课程中挖掘抗疫案例,培养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结合抗击新冠疫情,中西医结合诊疗疗效显著,开展中医文化自信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将疫情阻击战与党的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联系起来,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挖掘中医药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如屠呦呦研究抗疟药物,经过无数次试实验,成功提取青蒿素,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不怕失败的精神;介绍国粹经典片仔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全国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弘扬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贯彻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理论知识讲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相融合,从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和生活,弘扬中医药文化,实现文化育人。开设新生专业导论课,提高学生对中医药专业的认识;举行名老中医拜师仪式,培养学生尊师重道、明礼求学的精神;开展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文化宣传、养老院、社区义诊等活动,促进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

注重实践育人方法改革创新,通过课程实践、医院、医药企业、药监局实习、社区义诊、暑期“三下乡”、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无私奉献精神,推进社会实践育人。充分利用学校主页、二级学院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开设微党课团课、时政之窗等专栏,加强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通过评选网络榜样人物、优秀毕业生活动,弘扬正能量。贯彻落实入学心理筛查和辅导员、班主任谈话制度,给予特殊学生(家庭贫困、单亲、心理疾病等)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尤其关注特殊学生的在校动态,实现心理育人。提供勤工俭学、助学等岗位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励志向上;每学年开展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社会资助奖等评奖评优,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激发其发奋图强,从而实现资助育人。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学风考风建设等,开展诚信考试教育、求职考研经验分享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管理育人。发挥学校党委、各二级学院党支部、团委、学生会、各班级在组织育人方面的作用,开展党日活动、团日活动、学生会各类活动、班级活动等,提升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学校后勤部门、保卫部门、财务部门、物业提供开展各类活动的后勤服务、场地安排、经费落实等服务,实现服务育人。

要实现全方位育人,需要大力拓展并整合各类育人资源,协同联动。善于发掘并运用各类文化资源、红色资源中的育人元素,形成社会育人资源,与学校育人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整合校内外实践教育资源,主动对接政府、企业、中小学、医院、社区、基层农村等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搭建实践平台或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提升社会责任感。将课堂知识理论讲解、临床技能传授与课外实践中知识内化、技能强化、价值引导功能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利用好线上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网络直播等开展思政教育,选用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方法,打造线上线下融合育人模式,借助网络将高校、学生、家长、教师等教育主体结合起来,共同做好育人工作。

三、落实“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组织机构。学校党委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协调各方育人力量稳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学校建立“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党委书记或校长任组长,各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二级学院成立分管院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负责学校、二级学院“三全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工作推进等。

(二)健全相关机制,做好保障工作。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统筹规划,做到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作为其工作考核的首要要求。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制订详细的监督方案,并定期对“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运行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与考核,做到真正落实,而不是浮于表面。三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三全育人”成效量化成具体指标,纳入年终考核、职称晋升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去,对表现突出的,可设立单项奖以资奖励,对工作懈怠的,要进行追责。四是健全激励机制。通过提升教职工福利待遇,或将“三全育人”工作成效与职称评定、工资等挂钩,进而增强教师参加德育工作的主观意愿,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落实提供物质保障。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中医药思政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