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研究
——以广西高校为例

2021-11-22 10:06玉林师范学院严耀燕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2期
关键词:载体爱国爱国主义

文/玉林师范学院 严耀燕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且准确地说明了爱国主义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关键作用。我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需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植根理想和情怀,让伟大的梦想通过奋斗来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一、新时代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总结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历史性成就时作出的科学判断。时至今日,新时代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说明了历史发展和前进方向。

(一)新时代的历史底蕴。新时代标志着中国人民实现了独立自主,实现了充满活力的历史性飞跃。社会多个方面实现了深度发展、创新发展。从政治角度来看,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改革和发展建设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也说明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代,宣告了中华民族真正走向自强和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策略,并且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先进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给全世界开辟了一条新的文明发展道路,也发挥了大国与时俱进的国际影响力。

(二)新时代的经济成果。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基础内容,改革开放至今40多年的时间,我国经济建设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理论体系为基础,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平稳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最终让经济走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新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在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市场运行规律和政治制度的深度结合,一方面巩固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保障经济建设稳步推进。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作用和意义非常突出,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让世界各国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

(三)新时代的文化方向。虽然新时代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和挑战,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从发展质量的角度来说,社会文明水平依然需要保持富强民主和文明和谐的发展特性,要以新的思想文化作为指导纲要。新的时代课题为一切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认识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性,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饱满的热情和斗志不断向前。中国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和表达。新时期的文化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征程,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当今时代的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当代大学生要坚定文化自信,发扬拓展创新精神,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打造属于我国的特色文化成果。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创新

(一)环境创新。为了确保我国的发展建设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实现中国梦,需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环境载体的支持作用。良好的环境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爱国主义本身是我们对于国家的一种特殊情怀,这些内容可以从后期的教育内容当中进行深度拓展。以高校教育为例,学校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该担负起教育的载体和职责,让环境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得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给受教育者带来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广西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有百色起义纪念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昆仑关战役博物馆、金田起义纪念馆等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广西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借助环境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主题教育的多个环节。例如广西的烈士陵园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的主阵地,园名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也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高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广西各大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在学生的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宣扬爱国主义事迹,充分利用各种实践载体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另外,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将民族融合理念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结合,也有助于开展隐性的爱国教育。总而言之,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发展,社会各界需要重视这一部分的内容并且优化社会环境,从政府角度出发严格治理好社会环境,建立更加规范化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二)课程创新。课程一直以来就是教育载体,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由于当前的课程未能从根源上发挥良好的渠道作用,强化课程创新的必要性也显得更加突出。例如,国情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领域呈现出的发展状况和变化特点表现出多元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情也会出现改变。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有利于让学生正确树立民族意识并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与此同时,历史传统文化教育也应该实现载体创新,在课程实践方面突出具体的要求,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科学地预测今后的国家发展方向。在原则上,以坚持整体性和局部性相结合的理念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能够升华爱国认知与爱国行为,在思想领域之内呈现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论建设与教育实践,让教育内容能够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

(三)实践创新。实践创新指的是引导大学生的爱国理论和爱国实践结合,在提升自我素质的前提下深化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从情感的层面强化意识,坚持爱国,实现自我价值,树立正确的“三观”。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口号教育,而是需要将真正的思想融入实践环节。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并树立政治信仰,形成更加稳定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应通过学习提升爱国实践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帮助广大学生将爱国情怀落到实处,构建社会层面的良好风尚。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意识到社会主义道德情怀,践行良好的道德规范,既能够实现抽象概念的具体化落实,也能营造积极而正面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帮助大学生将爱国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媒介创新。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媒介载体主要依托于新媒体技术来提升教育的实效性。这里的“媒介创新”指的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高覆盖面来实现网络信息的传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化的深度推进,让传统原理性知识的单向传输与网络多媒体实现深度结合。网络的直观生动和形象化特点大幅增加了爱国主义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因此,今后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开放化特点和互动化优势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范围。例如,我们熟知的“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APP就可以成为优秀的文化传播载体,这些平台改变了传统思政教育形式过于枯燥的特征,以当前大学生喜爱的短视频、快节奏内容为主,提升了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以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同时,以类似于“朋友圈”的形式展开社交传播。因此今后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此类优秀的网络资源,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语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多次会议以及讲话当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在新的历史阶段包含了深刻的意蕴和特征,为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包含了全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先驱者、民族复兴的实践者,需要正确认识个人爱国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基于新时代背景,创新爱国主义实践载体,并综合运用好各类教育实践载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吸引力以及说服力,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质量,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其将“爱国”真正地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载体爱国爱国主义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学·晒佳作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爱国学·晒佳作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