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建设浅探

2021-11-22 10:06中共武汉市洪山区委党校王定珍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2期
关键词:工作者考核社区

文/中共武汉市洪山区委党校 王定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社区是国家推进基层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基本单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在基层,关键在社区。

“谁来治”的问题,是推进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重要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即医院救死扶伤阵地和社区防控阵地。社区防控阵地植根人民群众,发挥了关键和基础作用,但也凸显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主要就是,社区工作人员短缺和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加强基层社区建设,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多管齐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

一、加强选任机制建设,配齐配强干部队伍

当前基层社区的主要工作有党建文明、综治维稳、环境卫生、妇联工会、社保低保、再就业、老年人服务、残疾人关爱、网格化管理、民呼我应等,还包括一些突发性或临时性的重点工作,如人口普查、疫情防控。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与辖区居民的户数相关。但各社区类型不一,有小区型、单位型、混合型,还有部分老旧社区,管辖范围和工作难易程度不同,社区工作人员数量、质量与工作量不相匹配,部分社区的工作人员没有足额满员,且流动性大。

(一)综合考量,合理核定职数。综合考虑社区类型、社区规模、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居民构成、辖区单位数量、特定人群服务对象及管理幅度等实际情况,合理核定社区工作者数量和职责。

(二)加强储备,择优选任招聘。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的组成和要求,有区别、及时、足额地开展选任或招聘。一是在社区党组织的书记、副书记等成员的选任方面,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的规定,选举产生社区党组织专职成员。确有必要时,所辖街道党工委可以指派社区党组织书记或者副书记;二是在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成员的产生方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地方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三是对于社区干事,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由民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部门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四是民政和人力资源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社区人才储备,避免因人员流动性大造成的短缺。

(三)开展职业化建设,提升专业能力。对社区的现有工作人员,要着力开展职业化和专业素质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和有关法规,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水平和专业化能力。职业化和专业素质建设至少应涵盖如下方面:一是规范和明确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性质和类别,凡要求进入社区工作的,必须先接受职业培训和专业部门考核,根据岗位要求提供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二是规范和明确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如可分为助理社工师、社工师、高级社工师等,不同岗位要求不同的职业等级。三是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制定职业资格认定机构的资质标准,凡从事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机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标准,并定期对各机构进行资质评审和考核。四是制定科学规范的认定程序,资质认定机构须按照规定程序实施认定工作,政府人力资源部门负责 监督。

二、加强培训机制建设,提升社区干部队伍素质

社区是与群众最接近的、联系最紧密的机构,社区党组织代表党和政府实施基层治理。社区工作者的社区治理能力、专业知识、服务意识、专业能力与基层治理水平密切相关,社会的进步、社区的发展对社区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要求、能力要求、职业道德要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培训机制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升其综合素质。

(一)科学制定严格落实培训计划。一是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分层分类实施社区工作者初任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二是及时组织新当选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社区干事集中开展初任培训,重点进行政治理论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履职尽责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三是通过跟班学习、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社区工作者岗位培训。依托党校、社区名书记工作室、社区现场教学点、社区干部培训学院等,对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社区干事进行全覆盖培训。四是把社区工作者纳入全社会的人才建设培训体系,逐步推开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一方面,引导全社会从“人才”建设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按照职业资格准入制和持证上岗的要求,分步推行社区工作者从社会工作师中选聘:第一步,鼓励支持现职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评价和社会工作学历教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第二步,加大选聘专业对口、持证上岗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第三步,逐步实现对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评价和常态化培训。

(二)抓实社区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培训。坚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层次抓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如市级层面负责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区级层面负责副书记和其他党务工作者的培训。确保每人每年参加1~2次脱产培训,培训总时长不少于7天或56学时。在培训内容方面,要结合最新形势任务要求,如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培训;根据社区干部状况,加强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社区心理辅导师培养;把《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理论和实务纳入培训内容,开展辅导解读、政策答疑和实际应用。

(三)提高社区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把政治理论和党性锻炼作为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科学安排年度学习计划,加大师资、教材、阵地建设和经费保障力度,创新方式方法,分期分批有重点地组织实施。以党校教师和基层党员干部为主要师资,以基层党校和社区党员活动中心为主要阵地,把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优秀共产党员,作为教育培训的活教材,将 “请进来讲”和“走出去看”的形式相结合,将“听别人讲”和“听自己讲”的方式相结合,由财政部门和街道保证社区培训经费按时足额支付,推动教育培训向基层党员倾斜和覆盖。用好“学习强国”等网络资源,加强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打造“智慧教育”新模式,不断提高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质量。

三、加强激励机制建设,畅通发展和晋升通道

人才留不住,是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低、晋升通道缺乏,工作量大但报酬偏低,奖励激励机制少,责任与权力不对等。因此,必须要在激励机制上着手,创造社区干部良好的发展通道和职业环境。

(一)畅通发展通道。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规划,是指将其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结合,在分析自身主客观条件和优劣势的基础上,确定个人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畅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发展,最重要就在于明晰其职业晋升通道。一是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工作岗位与职务级别相结合的职业体系,使社区工作者明确自身在社区内的坐标和可以努力的方向。如按照社区工作职责内容和相关规定,由低到高确立社区干事、委员、副职和正职四个岗位等级。二是拓宽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通道,让社区工作者明确,自己的“天花板”不止局限于社区。如试行并健全完善基层社区优秀党组织书记兼任街道委员制度,选拔社区优秀党组织书记兼任街道班子成员;拿出当地当年一定比例的考录、招聘岗位计划,面向社区“两委”专职成员的定向考录街(乡)公务员职位,面向社区工作者定向招聘基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符合条件的社区主职干部,釆取集中面试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方面,择优改变为事业编制,享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或定向招聘为街道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二)完善工资收入体系。强化调研和财政保障,以高于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为标准,建立与岗位等级和年度考核结果相衔接、动态的社区工作者工资收入体系。其收入体系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等组成,落实发放学历津贴、职业津贴,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其中基本工资与本人岗位等级相对应,绩效工资和奖励工资依据工作绩效和考核结果确定。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有财力的地方,可为社区购买大病救助和意外伤害保险,每1~2年组织一次免费体检;并逐步落实社区工作者依法申请加入工会组织,落实工会会员福利,享受带薪年休假等国家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相关资金和政策由地方财政、民政和社保部门全额、全面保障和支持。

(三)强化激励措施。一是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大力宣传优秀社区工作者,营造重视、关心、支持社区工作者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评劳动模范等。三是加大从社区工作人员中发展党员、选拔人才、参与决策的力度。如选派社区书记中的党代表列席上级党委常委会等。2020年3月,《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明确指出,对城乡社区工作者适当发放工作补助,对表现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对因公殉职者追授“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等,均填补了表彰褒扬政策的空白,极大保护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考核机制建设,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社区干部在社区生活和建设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政府政策理念的输送者、宣传者,是人民利益诉求的倾听者、传达者,还是社区建设的策划者,社区服务的践行者。这支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社区治理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加强考核、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其自身建设水平。

(一)明确考核和管理的内容。一是考核机制建设主要包括社区工作者的绩效考核和职业能力评价等方面内容,以科学、简便、易操作为宜。绩效考核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考核项目和权重、考核时间和方式、考核程序及结果运用等。在职业能力评价方面,其指标应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发展能力等,根据评价指标确定评价内容和量化标准。二是日常管理可将制度建设、考核评价与实际工作监督检查相结合,协调制定并落实人事、日常考勤、文明办公、财务、激励奖惩等制度,确定日常管理工作的流程和信息化操作方式。考核和管理二者结合、综合运用,明确管理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加大管理力度,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

(二)严格考核,规范管理。一是对行政或事业编制之外符合法定劳动年龄的社区工作者,实行劳动合同管理,由人力资源部门会同街道及时摸清合同签订现状,指定相关机构规范签订劳动合同。对通过招聘方式配备的社区工作者实行试用期管理;二是社区工作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应依法终止劳动合同,表现特别优秀的经街道研究,报民政部门备案,可在其劳动合同终止后另行与人力资源部门指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街道签订服务协议,继续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三是以街道为主体,建立社区工作者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妥善管理。社区主要负责人档案由组织部门比照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统一管理;四是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日常管理,由上级有关责任部门制定日常考勤、请销假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借调管理等制度,并严格落实;五是社区“两委”换届或社区主要负责人离任的,由街道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责任审计,审计、财政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督促问题整改;六是各街道按照“一定双评”方式,负责组织实施社区工作者考核工作,其中,社区主要负责人实行单列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工作者奖励惩戒、岗位调整、报酬调整、续签与解除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重要依据;七是建立社区工作者退出机制,上级相关责任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存在退出情形的依法依规解除劳动合同。

猜你喜欢
工作者考核社区
关爱工作者之歌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