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装新酒”
——对作文仿写训练的一些心得

2021-11-22 10:37黄毅梅
读与写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标题范文手法

黄毅梅

(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语文新课标指出,初中生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注重“阅读”课的教学,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赏析优美词句,在“写作”课上下的功夫并不多。原因一是写作教学本身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指导,教师感觉无从下手,二是学生的写作训练难见成效,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写写就有分”,“写好写差,差距不大”,长此以往,教师不会或者不愿在写作教学上下功夫,学生也害怕去写作。我们语文教学中“写作”这个至关重要的板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训练和提升。

重视写作的教师都知道,其实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最终达到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有所用,落实到“写”。平时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多看书,增加阅读量,“读书破万卷”自然就会“下笔如有神”。期待通过阅读来帮助学生学会写作文,但还是收效甚微。思考以后发现,大多数学生不会自觉地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不会自觉地从读中领悟出写作的一些基本原则、方法、技巧。所以想通过别的途径教会他们写作文。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写作教学上设计的更具体化、规范化,很多范文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可以通过仿写,让学生作文得到有效的训练。

模仿是很多文学大家初步进行创作时采取的方法,比如屈原创作《离骚》,就是借鉴了《诗经》中的一些文学手法。作为初中生,阅历浅,知识面尚窄,单凭自我创作,很多学生的确很难写出好文章,没有写作的成就感,也就很难有写作的兴趣。通过“仿写”,让学生由点到面地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尝到写作的甜头后,学生就知道如何下笔,也能从写作中找到乐趣。统观部编版语文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指导。

1.仿谋篇布局

1.1 仿开头结尾。如《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首尾呼应,点到了文章的题目,结构完整紧凑。这样的范文在结构以及点题方面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示例,我们平时的作文要求中经常强调的这两点如何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仿照这篇文章的首尾段,就能知道什么是点题和呼应。还有《紫藤萝瀑布》中,首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尾段“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两处描述其实是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两句单独成段,文章结构很严谨,其中蕴含的情感虽未道明,却耐人寻味。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在做到了首尾呼应的基础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一些蕴含着情感和内涵的句子作为首尾段呢?让情感也能通过首尾段实现统一。

1.2 仿小标题式的结构。《邓稼先》作为人物传记,作者用小标题来组成全文,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小标题可以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概括;可以是情感描述;也可以是人物的关键语句。在学生写作时,也鼓励他们运用小标题,如介绍自己的初中生活,可以用“酸甜苦辣”四个小标题入手进行结构的规划,文章结构上稍作一些调整,就能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2.仿心理变化

在部编版教材中,有好几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如《荷叶 母亲》“感觉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被深深地感动”作者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荷叶保护荷花的样子让她感动了。《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最初离家是恐慌、害怕,孤独,到后来的平静,习惯了忍受孤独,乃至最后的长大,变得坚强,心理发生变化证明了小康成长的过程。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有很多作文要求学生写出“我”经历,“我”的心理,怎样能够让心理描写变得不那么单薄,让学生的作文中可以写出成长的轨迹,可以看出通过这件事或者这段经历“我”的收获是什么,悟出了什么道理,这几篇文章恰巧可以当做范文,让学生学会进行真实又抓住人心的心理描写,学会通过写变化得到感悟。

3.仿写作手法

3.1 仿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是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也能掌握,如果可以更进一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就能显示出自己作文的功力。

3.2 仿欲扬先抑的手法。部编版教材中有好几篇文章都用到了这种手法。欲扬先抑是指为肯定某人或者某事时,先用曲解或者嘲讽的态度去否定它。

3.3 仿巧设悬念的手法。《驿路梨花》中全文故事读起来引人入胜,就得益于全文设置了一个悬念,在层层解开悬念的过程中,给我们完整的讲述了故事。学完此文。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设置悬念或者误会,设立作文中的“结”,在解开“结”的过程中完成整件事的叙述,这也不失为一种叙事的好方法。而且这样的作文特别容易抓住读者。

猜你喜欢
小标题范文手法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层递手法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春色几许(简谱)
小标题作文格式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
学滑板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