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视阈下炎陵三人龙的保护研究

2021-11-22 11:52唐英梅江暑弛郭振华
武术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炎陵接龙舞龙

马 骏 唐英梅 江暑弛 郭振华

1.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体育系,湖南 吉首 416000;

2.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安居中心小学,山东 济宁 272100;

3.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 炎陵三人龙活动的缘起

流传在神农氏安寝之处的湖南省炎陵县的竹龙、香火龙、火星龙、草药龙等被总称为“炎陵三人龙”。“炎陵三人龙”在当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传统节庆活动、婚丧嫁娶等离不开三人龙的表演。相传,炎帝教授当地人用稻草和艾叶捆扎成火把让部落民众在田间行走驱虫辟邪连年获得丰收。《酃县志》亦有:“县内多凹凸不平,农家空坪小,惯舞三节龙……”[1]的记载。“炎陵三人龙”发展到今天,已不再仅限于驱虫辟邪,更多的已成为了节庆活动中的娱乐活动,并得以延续传承。

2 炎陵三人龙的人地关系表征形式

2.1 活动仪式与文艺展演

舞龙最初是农民为了求雨而进行的农耕仪式。“炎陵三人龙”在当地祭祀活动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在演出活动中包含 “请龙”“接龙”“舞龙”和“送龙”等四个程序。

2.1.1 请龙仪式

“请龙”:炎陵三人龙在舞龙之前,要到祠堂点燃蜡烛烧上贡香,并请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为三人龙“点睛”。当在本族或者当地村子的祠堂或者香火堂里舞毕之后,方能到族里的各家各户进行表演。

2.1.2 接龙仪式

“接龙”:每当三人龙快舞到一户人家时都会鸣炮三声。这户主人听到炮声后便到家门口燃放炮竹,打开大门来迎候龙的光临。锣鼓声连连,舞龙者踩着鼓点而舞,好不热闹。

2.1.3 舞龙仪式

“舞龙”:“龙”舞进主家的院子里后,首先要在院里礼拜四方;进屋时要先进龙头再进龙尾,并对对主家供桌上的排位点三次头,意为叩首。有的主家还请求龙在家里的卧室里走一遍,意为给每一个人带来好运。复回到院子里后,舞龙大显才艺,更佳的舞龙表演便开始了。

2.1.4 送龙仪式

“送龙”:当在舞龙结束后,主人会给舞龙队送上红包,龙队领头人回敬“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合家幸福”等祝福语。主家再次鸣放鞭炮欢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严格的舞龙仪式也只能在重大活动或者节日当中才能看到了。

2.1.5 龙接龙仪式

“龙接龙”:为了睦邻友好,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间,炎陵还有一个龙接龙的舞龙习俗。当外村龙来本村祝贺时,本村龙会在接龙前鸣炮提醒并到村口迎接。两龙相会后,先拜村里的“天地君亲师”牌位,然后到村里有名望的人家中舞龙。整个过程中村民们都热情亲切并备上好酒好菜招待,凸显了炎陵地区百姓们淳朴好客的民风。

2.2 生活需求下的民间信仰

在中国,民间神灵的信仰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唱歌跳舞活动往往反映着所在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信仰。[2]炎陵县河流众多,水旱之灾时有发生,当地的百姓常有受饥挨饿的风险。他们便将丰年的希望和情感寄托于神灵。从对三人龙的表演形式与细节分析,其中包含着当地民众对龙王的信仰、崇拜以及对祖先的崇拜等。龙以及舞龙从古到今就是中华民族生活中的一部分,反映着民族对当时客观物质存在的一种记忆。自从宋太祖赵匡胤在炎陵建立炎陵庙以后,历代统治者都会派大臣来进行祭祀。祭祀香火一直很旺盛。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炎帝的敬重之心也有增无减,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龙祭。这些祭祀活动反映出老百姓的信仰及诉求,反映出当地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生态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历史氛围对人们生活需求的影响,反映出人民的信仰源于百姓生活的诉求。

3 炎陵三人龙的保护刍议

3.1 近人地关系语境与文化空间修复

炎陵三人龙因其独特的魅力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们寄于不同的愿望。近年来,随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号角的吹起,炎陵三人龙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凸显。政府开始加大了对炎陵三人龙的管理与培养、培训工作。表现在三人龙的活动资金得到支持;舞龙艺人的技艺发展得到鼓励;培训得以推广;炎陵三人龙的制作过程、表演套路以及锣鼓曲牌等得到录音、录像、整理、存档。特别是2006年三人龙被列为湖南省非遗项目后,当地政府对炎陵三人龙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制定了详细的规划。除此以外,政府还注重炎陵三人龙在校园的传承,为三人龙的活态传承注入新鲜血液。由于历史的原因与时代的快速发展,从实质上来说,炎陵三人龙的文化空间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炎陵三人龙在某种程度已经失去了其原汁原味的本真和内涵。因此,对炎陵三人龙的保护更要注重文化空间的修复。

3.2 近人地关系语境与文化生态场恢复

生态场是指各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对立统一的空间存在的总称。[3]炎陵三人龙的产生、发展、繁荣、衰败与生态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文化生态场由其所在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人格、生活智慧等综合而成。[4]其生态背景是农耕社会,其文化支撑则是当地的祭祀活动、信仰、婚丧嫁娶以及节庆活动等。现今,这些生态地理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场的整体性特征面临着消失的困境。炎陵三人龙的祭祀仪式渐被娱神到娱人取代,祭祀仪式只剩下表象。因此,炎陵三人龙的保护需要在文化生态场上做文章。

3.3 近人地关系语境与生产性活态保护

三人龙的表象特征由制作过程、活动仪式和龙舞等三部分组成。是否能够保证三人龙的内涵和文化,保持其“活态性”和“原真性”,才是其传承和保护的精髓和本质。[5]三人龙的发源地炎陵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独具炎陵特色的三人龙文化是当地旅游开发中一张靓丽的名片。要做到当地旅游经济和三人龙互利共赢的局面,保持炎陵三人龙的“活态性”和“原真性”,[6]避免失去其本身的内涵和文化精髓,对三人龙的保护来说尤为重要。

3.4 近人地关系语境与传承方式完善

民族文化建设是高校的责任和使命,校园氛围与文化是高校的精、气、神所在。炎陵三人龙进入高校,提高炎陵三人龙的的传播力度可以很好地完善其传承方式。[7]2005年9月,湖南省株洲市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暨首届龙狮论坛,标志着舞龙开始了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训练,走上了实践和科研联合的传承模式。2006年10月,中南大学的三人龙队在原来的套路中加入了直躺舞龙、坐背舞龙、挂腰舞龙等难度动作,对舞龙套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提高了三人龙的难度和观赏性。2007年1月,三人龙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去北京参加“春节大联欢”节目,当中有两条龙是女子运动员。由此可见,传承方式的完善对于三人龙的保护有着巨大的帮助和提升。

4 结语

炎陵三人龙经历了从农耕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大变革的洗礼依然以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流传至今。虽然炎陵三人龙已经被纳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但炎陵三人龙的生态场不再完整,文化空间遭到破坏。由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三人龙是在人地关系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只要对这些组成要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就能从中发现三人龙从古至今人地关系嬗变的本质和根源。笔者引用了“人地关系”这一概念对炎帝三人龙的保护进行研究,就是为了让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所在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以及文化空间等进行系统研究,才能找到其最适合的保护途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炎陵接龙舞龙
舞龙
我为家乡点赞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湖南炎陵红色歌谣音乐特点和价值探析
中秋舞龙
炎陵黄桃
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
成语接龙
湖南炎陵客家民歌的产生、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