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1-11-22 15:01刘行
就业与保障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立德大学生

文/刘行

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开展的主阵地,高校必须将落实德育教育政策作为人才教育的首要目标。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1]。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的紧密融合,帮助大学生加深了对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稳定发展。高校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确保了创新型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创新创业的内涵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高校立德树人,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从而培养出可以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的人才。高校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创新创业的内涵

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指的是在家国层面的价值目标,将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这也是国家在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方面的目标,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思想驱动力;第二层次指的是社会价值,可以形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社会环境,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追求社会理想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的社会环境保证;第三层次指的是个人层次的价值观,需要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目标,培养出具有社会道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以及人伦道德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道德标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分别融入国家目标、社会目标以及个人目标,这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有共同点。通过立德树人的指导,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克服困难、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创业观[2]。立德树人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保证,而创新创业素质是立德树人实现的途径,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立德树人指导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指导,使得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可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可以形成,树立起正确的创业观,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道德以及创业人格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立德树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与影响

(一)增强大学生综合实力,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

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拓展大学生视野、开拓大学生思维以及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理念等各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个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应该积极探索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人才,才能在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不但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实力,而且为大学生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大学生整体的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与职业教育、学术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形式,其作为大学生理想产生的源泉,主要是通过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方式,为大学生走向成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基础,更是体现大学生创业精神基本特质的重要途径。

(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创了新的环境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校应该在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此外,各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充分重视保护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在立德树人背景的指引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空间和环境。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

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技巧,实际上是学生立德树人理念树立的过程。所以,高校教师应该站在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上,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将创新创业思想贯穿于高校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创新创业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后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在高校中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时,应该在深入分析创新创业实践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高校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传承创新创业的文化,才能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感受创新创业的精神。为了确保这一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校可以通过邀请企业家进入学校将创业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中的方式,聘请企业家开展创新创业知识讲座,为学生与企业家提供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机会,通过对大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品质培养,将创新创业理念植入到大学生内心深处。

(三)构建多元化的师资力量

权威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所谓权威师资队伍主要包括了创业指导教师、理论教师、创业者、创业成功者等几个类型,高校在选择创业指导教师前,必须深入分析教师的综合能力,并在确定教师综合能力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其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多元化师资力量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作为高校,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构建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身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在确保学生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为大学生在后期的创业道路上稳步前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重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

1.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训是当前高校最常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形式。由于高校采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法不仅是影响大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关键,而且对于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时,应该通过预设创新创业情境和模拟实际商业环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意识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提升,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2.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时,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在一起,推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多样化创新创业活动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成就感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3.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应该引导学生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接触、了解和认识社会,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高校应该通过构建考核、奖惩与评价体系的方式,从教学计划内实践和教学计划外实践两方面着手,整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资源,调动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项目化、机制化、阵地化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五)搭建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优势,搭建多样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首先,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方式,为广大大学生营造良好的高校创新创业环境;其次,将互联网+环境作为依托,通过开设创造类课程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线上选修、线下混合课程,借助多元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后,选择特点突出的专业作为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项目,然后通过对校企合作资源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技能和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六)创新课程评价反馈体系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时,必须就当前大学生素质和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检验,通过点评和测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计划,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有效提升。此外,高校应该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评估记录工作,通过定期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的方式,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时,应该严格地按照立德树人理念和原则的要求,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观,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勇于创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立德大学生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大学生之歌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徐小平:硅谷创业精神与精英定义的演变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