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2021-11-22 15:01王琪
就业与保障 2021年9期
关键词:研究生协同育人

文/王琪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总量进入了一个急速的攀升期。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大国。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也在结构、数量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板块,卓越的政治素养、超高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是研究生综合素养当中的核心支点,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1]。一段时间以来,针对研究生党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附于课程来完成,这一显性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党性修养及思想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单向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党建教育,一方面使得教育的空间和途径容易固化,另一方面也造成教育的内涵拓展相对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的同时,党建教育也陷入了发展中的困境。基于这一发展现状,高校展开了多维度的探索,其中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以其独有的优势获得了青睐,在研究生教育当中彰显出独特的价值。

一、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在研究生教育中虽加大了对于党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未能很好地达成研究生党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党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并行没能实现覆盖上的全面衔接,反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教育空白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针对研究生的党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忽略了党建教育的有序开展,在党建教育当中摒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手段,进而造成了形式上的分离[2]。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教育的反思过程当中也发现,研究生教育因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等方面与普通本专科教育上的迥异,导致其无法照搬高校体系化的党建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针对研究生的党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力量不足,教育方式单一。同时,相较于普通本、专科教育学段的党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探索,针对研究生的党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也因基础的薄弱而导致发展上的不足。当前,面向研究生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尚存有一定的理论空白。

二、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价值

(一)协同育人有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的核心价值在于服务于研究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针对研究生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过程当中,导师需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研究生当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学习发展需求出发,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和思政的融合教育[3]。在对党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植入、方法选择及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应以研究生的切身利益和成长需求为导向,以党建教育促政治觉醒,以思政教育促思想提升,以融合教育促个人发展,这一培养模式与“以人为本”的培养模式有着天然的契合,这对研究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协同育人有利于思政教育和党建要求落实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顶峰,也是我国人才教育质量最有价值的一个标签。“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研究生教育脱离了这一价值内核,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因此,将党建教育和思政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两手,并通过这两手的融合与协作实现对研究生专业发展及身心成长上的驱动。这一过程有助于对党建教育的内涵化的落实,达成“润物无声”的最高教育境界。

三、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紧扣党建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课程是育人的宝库,也是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实施的重要载体。在以课程推动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实践过程当中,要立足课程载体,紧扣协同育人的实施要点,将课程内容与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隐性教育为主要策略来推动。导师应深刻理解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实施的内涵,并基于研究生的身心特征及学术特点来创造性地进行融入。在这一过程当中,导师可以借鉴本专科教育课程思政较为成功的模式,紧扣党建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内涵,创新教育内容、深化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实现,推动研究生党建和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4]。

(二)重视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规划设计

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规划中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即科学取舍、找准“契合点”及“重点”突出,进一步地丰富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内涵。首先,在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实践的规划与设计当中,应牵好体系建设的“牛鼻子”,树立科学取舍的理念,不应是层层兼顾。可根据研究生的内容及导师的专业情况来实施,避免形而上的生搬硬套。其次,在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实践的规划与设计当中应找到研究生与党建、思想政治的契合点[5],重点梳理研究课程与党建、思想政之间的关系。最后,应在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将“重点”予以突出。强调对点性问题的深挖,而不是面性问题的覆盖,应结合研究课程的特点,突出党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和“深化”。

(三)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师资建设

在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中,导师的价值仍是十分突显的。导师对党建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性,是确保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设质量的重要基础。高校应积极开展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教学的研讨,提升研究生导师在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中的服务能力。一方面,可以加大对校内的选拔,使热爱党的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党性强、政治业务过硬、教学灵活的教学方式的导师走上专职化岗位;另一方面,可通过人才招聘的方式,为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输入新鲜血液,从而提升队伍的整体层次。在着眼于校内建设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对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导师队伍的扩容为补充,如可以聘请校外优秀的党员、学者、企业家等做专题讲座,用他们的成功经验来增加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实践上的感染力、说服力[6]。

(四)丰富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实践的手段

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不可能完全与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所割裂,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的培训不应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强化,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连贯的过程,要开创性地将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与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所结合。同时,丰富多彩的育人方式将能够一改党性教育、思政教育的枯燥、乏味的形象,实现党建教育、思政教育在教育“供给侧”源头上的改革。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地注重研究生生活方式上的变迁,创新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在新媒体等方面的实践方式,通过对公众号、微信群、微博、手机APP、网上党校等形式的融合,实现高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平台上的有效迁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对这些平台互动功能上的开发,使得新时期的研究生党建教育、思政教育实现在交流层面上的提升,让党的教育真正浸润心田。

四、结语

高校学子是先进知识和现代技术高度融合的群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中的重要力量。研究生是这个群体中的先锋者,其不仅引领着高校学生的知识求索和思想建设,更以自身的独特价值推动着高校各项工作的发展。研究生教育不可等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应在更为宏观的视角上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上的统一,因此要将并行于研究生教育中的党建教育与思政教育实现系统协同,从而汇聚教育的真合力,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真价值。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可通过紧扣内涵要求、深化顶层设计、加强师资建设及丰富实践手段等方面的全面实施,推动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深度发展。

猜你喜欢
研究生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协同进化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