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

2021-11-22 15:01林荣斌
就业与保障 2021年9期
关键词:驾驶人员机关事业单位

文/林荣斌

相比于普通驾驶人员,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除具备娴熟的驾驶能力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这是因为驾驶人员本身就代表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形象。为此,机关事业单位应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加强驾驶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提升驾驶人员的服务水平与能力。

一、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的必要性

新时期,机关事业单位对于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出了较高要求,不断提升驾驶人员服务意识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本身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步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更加注重机关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中服务职能的发挥。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是单位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驾驶人员对内服务于本单位领导和机关单位,对外彰显着事业单位自身的形象,因此,有必要开展提升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随着私家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处于逐年上升态势,这使得车辆行驶中所面临的不可知风险增多。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而言,不断提升驾驶人员服务意识,能使得驾驶人员努力提升自身驾驶能力,并在车辆驾驶中考虑交通安全、领导安全,这对于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确保单位领导的安全,而且能有效减少机关事业单位损失。由此可见,提升驾驶人员服务意识是机关事业单位持续、稳定发展的内在需要[1]。

二、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服务意识现状和影响因素

(一)服务意识现状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多会通过较为专业的渠道招聘、考核驾驶人员,这使得驾驶人员本身具有较为娴熟的驾驶能力、安全意识,且能主动地为机关服务。即从整体层面来看你,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良好。然而,随着交通运行方式的转变,车辆驾驶的风险性不断增加,这要求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在车辆驾驶操作时,应持续性地锻炼并提升自身的驾驶能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继而更好地为领导和机关服务,适应新时期的驾驶需要。

(二)服务意识影响因素

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个人主观因素是影响驾驶人员服务意识的主要因素。驾驶人员个人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技能因素三个层面:就驾驶人员心理素质而言,其与驾驶人员人格、注意力和行车环境密切相关,当驾驶人员有易怒性格时,就容易发生冲动驾驶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将降低驾驶人员的服务质量。注意力指的是驾驶人员对交通标识的关注程度,而环境因素包括堵车等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会对驾驶人员的驾驶操作产生作用,并最终影响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能力。疲劳驾驶、病态驾驶是机关事业驾驶人员生理素质层面的两个重要问题,这两个因素不仅会降低驾驶人员的服务质量,而且会对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当驾驶人员具有较为娴熟的驾驶技能时,其能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进而确保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之中保证行车安全[2]。

三、提升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服务意识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教育培训转变驾驶人员服务意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不仅要具备较为专业、娴熟的驾驶技术,而且还应具有充分的责任心、服务情感和服务态度,为乘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样才能提升新时期的驾驶服务质量。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而言,要提升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单位本身就应重视驾驶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在驾驶人员工作之余,积极地组织驾驶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保证全体驾驶人员高度重视行车安全。在驾驶人员具体培训中,一方面,应注重驾驶人员敏锐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该项能力培养,确保驾驶人员能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另一方面,驾驶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如面带微笑地为乘客服务等,这是驾驶员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3]。

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培训工作实施中,应以每周作为时间节点,然后在安全、服务主体的引导下,及时找出引发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性地设计解决措施,使得全体驾驶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驾驶安全与服务。另外,为保证驾驶人员培训效果,在对驾驶人员进行高效培训的同时,机关事业单位还应注重驾驶安全、驾驶过程服务等内容的宣传。即应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对安全驾驶的相关信息进行宣传,及时有效地普及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并对驾驶人员进行奖惩,促进驾驶人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为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二)加强驾驶人员个人因素的管理

遵守国家交通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是驾驶人员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而遵守这些规章制度的前提是驾驶人员本身要具有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一方面,在驾驶人员生理要素管理中,机关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驾驶人员的身体检查,准确了解驾驶人员的身体情况,以此来实现潜藏风险的有效规避。在驾驶人员生理要素检查中,应重点突出驾驶人员的视力检查,确保驾驶人员能正确识别公路上的交通标志;同时应做好一些隐性疾病的检查,避免患者疲劳驾驶或者病态驾驶。另一方面,在驾驶人员心理素质管理中,机关事业单位应通过驾驶人员的测试考核,准确了解驾驶人员的性格特点和道德素质。对于存在冲动、易怒性格的驾驶人员,应展开心理辅导,确保这些驾驶人员能保持较为平和的心态。

(三)重视单位内部车辆的制度化管理

在提升驾驶人员服务意识过程中,应加强对单位内部所有车辆的管理。其一,机关事业单位应注重车辆管理制度的建设,如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油料使用管理办法,对公务用车油料使用进行规范和约束。譬如在福建省内,大多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采用了中石化加油卡,在油料使用管理中,规定加油卡的使用规范,通过实行一车一卡制度实现公务用车油料使用与加油卡的有机统一,并对本单位的车辆维修保养制度进行补充和细化,这样能为驾驶人员的日常操作提供有效指导,确保驾驶人员驾驶操作的规范程度,提升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服务水平;其二,应重视驾驶人员培训管理办法的补充和完善,在驾驶人员培训制度建设中,应将“安全是根、服务为本”作为基本的管理要求和原则,对驾驶人员倒车、转弯、掉头、会车等技能进行全面培训,确保驾驶人员具有较高的驾驶水平,同时突出安全意识;其三,在机关事业单位派车中,当前全国及全省都成立了公务用车中心,依托公务用车中心中心开展车辆管理时,一方面,应对派车单制度进行系统管理,加强手机APP或电脑APP操作控制,确保审批派单操作的规范程度;另一方面,应对驾驶人员的行为操作进行约束和规范,如严禁驾驶人员酒后驾车、杜绝私自出车;同时禁止驾驶人员将车转借给他人使用;另外,要严格控制驾驶人员的行车时间,做好长途运行车辆驾驶人员的配置,将驾驶人员的行车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严禁驾驶人员疲劳驾驶[4]。

(四)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新时期,要进一步提升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还应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在驾驶员群体中形成安全驾驶、优质服务的工作氛围。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应带领驾驶员积极学习本单位驾驶人员安全驾驶规范,并配合单位党建部门,做好驾驶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驾驶人员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能扎根于本职工作,积极做好本单位驾驶运输工作。要注意的是,基层单位干部在对驾驶人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驾驶人员的个人需要,并努力消除驾驶人员不良情绪,确保驾驶人员能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行车辆驾驶,确保车辆驾驶安全。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应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引导下,开展驾驶人员的自查自纠活动。此项活动中,应将“四害”违章检查作为检查的重点,合理地设计检查频率,通过各种手段,降低违章事故问题的发生,并在自查自纠活动中,紧抓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行为,将小事当成大事,然后通过恳谈会、教育会等方式,进行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确保全体驾驶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全因素,严格做到规范驾驶。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时期,要进一步提升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还应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建设本单位驾驶工作的沟通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不断地完善驾驶工作服务内容,严格驾驶行为服务标准,通过乘客打分的方式,对驾驶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四、结语

提升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的服务意识对于保证驾驶安全、体现单位形象具有积极作用。新时期,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提升机关事业单位驾驶人员服务意识的必要性,然后立足于驾驶人员服务能力现状,分析驾驶人员服务意识的影响,并针对性地开展驾驶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优化,通过对驾驶员的培训管理来提升其服务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驾驶人员操作的规范程度,确保驾驶安全,保证驾驶人员服务效果,充分展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驾驶人员机关事业单位
极端天气中的车辆安全驾驶技巧分析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汽车驾驶技能的形成与驾驶技能的培养探讨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安全驾驶 远离“路怒”情绪
汽车驾驶员驾驶疲劳监测及技术发展分析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打开机关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