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1-11-22 15:46马得平张君孝
体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现代化青少年体育

马得平 张君孝

新时代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马得平1张君孝2

(1.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7;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重庆 南岸 400067)

文章解读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新使命,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发展均衡程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方面探讨了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得出以下结论:推进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建立“家庭、社区、学校”的联动机制,打造学校体育教育共同体等举措。

新时代;学校体育;现代化;路径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新时代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提供路径选择。

1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新使命

1.1 实现全面发展新任务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将学校体育明确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提出了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总要求,这一思想指引历史性地把学校体育从传统意义上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升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也预示着学校体育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这种发展不单指身体方面还包括心理方面、社会适应等方面,这使得学校体育的任务有了一个新的延伸。可以说,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是时代使命和民心所向,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求,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更是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的需要。

1.2 实现健康素养新途径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国民健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2]。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面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面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体育素质”[3]。健康中国、全面健身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提高学生健康素养、体制健康水平和强化学校体育话语权构筑了良好环境,为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1.3 实现体育强国新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南京青奥会中国代表团时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国强”,2017年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时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质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4]。学校体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体育强国,学校体育是基础也是关键。

2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2.1 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不足

学校体育政策是国家和政府为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手段,其体现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5]。为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制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条例,据统计1949-2013年共颁布273份相关文件,平均每年1.9件,这表明学校体育问题重重,也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学校的重视程度[6]。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认为,政策执行对政策目标的贡献率所占比例为90%,而政策方案仅占10%[7]。相比国家出台的政策方案我国学校体育在政策执行力方面却不尽人意。教育部发布文件强调“保证中小学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有资料表明,我国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仅为8%,远低于日本的65.4%、美国的62.8%,高中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为10.5%,而日本为34.5%、美国为53.3%[8]。调查显示,我国能做到每天让学生锻炼1小时的学校不足20%[9]。毛振明指出:据调查,50%以上的学校未按照“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部署学校体育工作[10]。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的出台,从政策层面明确了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并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中弄虚作假或工作不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而2014年教育部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数据进行抽查复核,抽查发现数据严重造假,抽查数据与上报数据一致性比例小学为38.6%、初中为23%、高中为20.2%、大学更是低至14.1%。这充分说明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严重不足。

2.2 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及城乡二元体制导致的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1)区域体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2014年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统计数据显示,东、中、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场地面积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学校体育场地面积占全国学校场地面积的44.62%,中部地区为31.63%,西部地区为23.75%[11];教育部2016年学生体质达标专项监督结果显示,学校体育器材配备达标率东部高于中、西部;《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显示,体育师资东部优于中、西部[12]。(2)学校体育城乡发展不均衡。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表明,城镇地区体育场地面积优于农村,城镇地区体育场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68.6%,而农村仅为31.4%。另外,农村体育教师供不应求矛盾突出,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及流失现象较严重。二是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不充分。首先,体育场地资源供给不充分,《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占比88.47%,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占比92.58%,高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占比91.77%,小学体育场地建设仍需加强。其次,体育师资资源供给不充分,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表明,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仅中小学体育教师就达55万人,但依然存在着20万的缺额[13]。

2.3 学生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重视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2017年,在考察冬奥会场馆和观摩运动员训练时指出“少年强则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健康中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截止201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91.3%,优良率达到29.9%,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指标止“跌”回升、稳中向好,但是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近视率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14]。2017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儿童超重和肥胖率不断攀升,主要大城市0-7岁肥胖儿童估测有476万,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达3496万,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到2030年,0-7岁肥胖儿童将增值664万,7岁以上超重、肥胖儿童将增至4948万。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近视预防指南》显示,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首位,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为74.4%、高中生为83.3%,大学生高达87.7%,并呈现低龄化和延续蔓延趋势。

3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3.1 推进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表重要论述,学校体育现代化离不开治理方式的变革,学校体育治理是学校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推进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首先要加快形成现代化学校体育管理和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完善政策执行力,加强学校体育管理自主权,促进学校体育社会化。第二,要提高学校体育法制化水平,解决学校体育中管理与治理的失衡,构建完备的学校体育法律法规,健全学校体育的法律支持体系,通过学校体育治理的法制化建设减轻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的责任追究,保障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第三,要健全学校体育督导体制机制,完善学校体育督导的政策和标准,提高学校体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对学校体育开展经常性督导,确保开齐开足体育课,引导学校体育向“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发展。最后,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学校体育管理和评价监管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治理常态化,建立协同规划机制,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学校体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全方位协同推进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

3.2 完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为学校体育评价指明了方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需要从指挥棒入手,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可行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开足开齐体育课,实现“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新目标,即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其次,遵循学校体育评价的内在规律,加强学校体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以督促建、以督促改、以督促提升,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第三,构建多元化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强化学生体质健康在学校体育评价中的地位,把健康素养作为评价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统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3.3 建立“家庭、社区、学校”的联动机制,打造学校体育教育共同体

家庭、社区、学校儿童是青少年接受完整体育教育的3大重要场所,从《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报告》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环境的综合评定等级来看,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环境中家庭环境评定等级为B,学校环境为A-,社区环境仅为D,在环境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割并存与失衡发展问题,这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的共同联动[15]。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单一的学校体育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家庭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延伸,可以不同程度地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社区也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学生体育生活化水平。学校要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及行为干预的合理作用,组建学校体育家庭委员会并定期召开委员会,宣传学校体育工作,并对家长成员进行专业培训,邀请家长参与学校运动会,开展家长亲子活动。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加大了社区体育的投入力度,社区已经成为了一个丰富的体育资源库,既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又有大量的物质资源,充分利用社区人力、物力资源对学校的体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校可邀请社区中的优秀体育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一起研发适合学生、学校,同时又具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要协助社区举办各种运动会并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实现学校体育社会化和社会体育学校化。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2016-05-0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2]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10.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3]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6-06-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5084564.htm.

[4]国务院.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2019-08-10].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5]戴兴鸿,赵洪波,詹建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协同动力机制模型构建及提升路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4):299-304.

[6]刘斌,曹婧.我国学校体育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9(2):10-16.

[7]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0-244.

[8]卢元镇.中国学校体育必须走出困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6):1-3.

[9]王登峰.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1):1-7.

[10]慈鑫.拯救政策为何止不住青少年体质的下滑[N].中国青年报,2010-03-21.

[11]郭建军,杨桦.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2]《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编写组,2016.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3]季浏,马德浩.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9(3):3-12.

[14]何劲鹏,杨伟群.我国基层学校体育改革负面情绪制度化调试[J].中国教育学刊,2017(2):41-45.

[15]张加林,唐炎,胡月英.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环境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J].体育科学,2017,37(3):21-34.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School P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MA Deping, etal.

(City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Yongchuan 402167, Chongqing, China)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OBE理念下应用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0-GX-361);2019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9SKGH207);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儿童(小学)体质健康促进的多元联动模式研究”(2019-GX-396)。

马得平(1985—),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现代化青少年体育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我们的“体育梦”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