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21-11-22 20:17王华丹邱烈峰
体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技能

肖 爽 王华丹 李 雪 邱烈峰

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肖 爽 王华丹 李 雪 邱烈峰

(信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文章对小学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对策,以期为培养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小学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人的全面发展以健康为基础,健康生活是中国学生发展6大核心素养之一[1]。小学是青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教育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体育与健康学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来实现的。为此,本研究对学校体育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探讨,以期为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服务。

1 小学生身心特点

小学生又称儿童、学龄儿童,年龄一般为7~12岁。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性格塑造、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1.1 小学生生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初级时期,机体组织、器官、系统生长发育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逐步进入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发展特点是先发展长度,到一定阶段后再发展宽度、围度和充实度。小学生的骨骼内有机物比例较大,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但骨骼硬度较小,易变形;小学生的肌肉纵向生长速度快于横向生长速度,肌肉细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无机盐少,肌肉收缩力量较弱,耐力也较差,容易疲劳;小学生的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活动幅度大于成人,柔韧性较好,但是,关节的牢固性相对较差,运动时易脱臼。由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小学生的心肺功能远不如成人。

1.2 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比其它系统早,但机能不够完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其认知呈现出由较少向丰富发展、由肤浅向深刻发展、由易外露向内化发展等特征。小学生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均衡,兴奋高,容易扩散,并且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差,易疲劳。因此,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对单调枯燥无味的活动易产生厌恶情绪,持续性学习的能力较差;情绪多变,兴趣易转移,行为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很大,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对人多的项目感兴趣,大多喜欢新颖、多变的游戏。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开始分化,并且好表现、爱逞能、易冲动,特别是男生更为突出。常会过高估计自己的运动能力,比较容易出问题;11~12岁以前,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主要依靠直观现象建立条件反射,所以善于模仿,但分化抑制能力较差,分析综合能力差,观察事物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易出现一些多余的动作,难以掌握复杂精细的动作。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听从指导,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逐渐下降。

2 核心素养语境下当前小学学校体育存在的不足

在核心素养语境下,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体质,锤炼意志,提升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小学学校体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对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尽管我国在上世纪80年就提出素质教育,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依然有很多学校只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对体育与健康教育则没有足够重视[2]。没有认识到健康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学校体育被边缘化。甚至部分小学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成为“放羊式”的六无教学,即无教学目标、无教学计划、无教学方法、无教学手段、无教学过程和无教学指导思想[3]。缺乏对体育与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难以形成。

2.2 教学内容单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3个方面,涉及面很广[1]。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也有3个维度,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4]。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不仅应包含技能学习、体能练习,而且应包含体育基本知识、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另外还应注重德育的渗透。然而,以往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重体育轻健康”“重活动轻技能”,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喜欢选择一些好玩的、轻松的教学内容,而对理论知识教学有所轻视,对运动技能教学重视程度也不够,并且忽视了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比如,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体育品德的渗透一直是“短板”,团队协作和顽强拼搏精神、遵守规则和创新意识没有得到有效引导。

2.3 教学方法简单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许多教师要么仅是带领学生做游戏,要么在技能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和强调技术细节传授。小学生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均衡,分化抑制能力较差,分析综合能力差,易出现一些多余的动作。再加上,小学生的小肌肉群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因此难以掌握复杂精细的动作。因此,过分强调技术动作细节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这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还会降低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在少有的理论教学中,体育教师常常是照本宣科地介绍体育项目的种类、发展历史、体育竞赛的基本规则等,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情感需要。这样的教学对于天性活泼的小学生来说非常枯燥乏味。

2.4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有限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地提高和改善。但仍有许多学校占地规模偏小,体育场地有限,器材设施不全,导致实践教学受限,许多有趣味的体育活动无法得以有效开展。而小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又较少,如果只讲解理论知识,不进行实践,学生很难掌握体育技能,其体育兴趣也会下降。

3 培养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3.1 积极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体育知识、项目规则、锻炼常识、欣赏赛事的效率也会提高[5]。激发和维持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一是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相较于其他学科,体育教学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可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的特点[6]。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课程。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二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以先将可选教学内容全部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较为擅长的项目,然后教师综合学生选择情况开展教学。

三是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创设情境,充分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体育游戏的无拘无束满足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需求,教学内容可多选择一些体育游戏。当然,这不是排斥技能教学,技能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不是“玩”,而是通过“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丰富体育知识和发展体能。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体育游戏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增高,体育游戏的比例减少,技能教学比例增加。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勇于创新。角色情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参与度。小学生更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些令人快乐的、学生较为熟悉的情境,如导入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影像情境和音乐情境等,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学习乐趣,调动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5]。

四是重视学生个性的激发和特长的培养。在教授运动技能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应该革新,评价内容不仅要考虑学生完成动作是否标准、学习快慢,还要考虑学生练习是否认真以及练习够不够热情。对那些完成动作不够标准、或学习进度较慢,但是练习认真、从不放弃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性评价,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更放松地体验到体育运动本身的乐趣。

3.2 提升小学生运动能力的措施

运动能力是身体活动的基础,是形成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载体[7]。运动技能不仅是学生坚持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还是学生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保障。没有技术和技能的支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不能保持长久,正所谓“无技能,不体育”。因此,提升运动能力不仅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实现体育与健康各项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3]。

小学生身体发育还不充分,不能完成较大的负荷,且小学生在健康状况、发育程度、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使小学生的运动能力整体提高,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是进行分层教学,分组练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对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重点进行运球和拍球教学;对运动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投篮教学,包括投篮姿势和投球力量的教学辅导;针对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三步篮和相应的上篮方式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运动能力;二是学生对没有接触过的体育项目,学习时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动作要领,老师可以将动作重点与难点渗透到体育游戏之中,让学生在体育游戏过程中领悟动作的形成过程;三是设定目标,及时鼓励。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信任,鼓励再接再厉,勇于超越自我;四是要抓住敏感期积极发展身体素质。所谓敏感期是指某项身体素质发展较快的时段。如在小学阶段,5~12岁是柔韧素质的敏感期,此时有利于柔韧素质的发展;6~9岁是一般性协调素质的敏感期,此时有利于一般性协调素质的发展[8];五是加强体育知识教学。小学生在丰厚体育文化基础知识后才会有认知上的上升、理念上的进步和态度上的端正。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法来加强体育知识教学,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文化基础知识。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要依据小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进行。小学生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均衡,兴奋高,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应采取分散教学,将体育基础知识分散、穿插到体育活动中进行教学。

3.3 培养小学生健康行为的措施

强健的体魄是人类开展各种社会实践的基础,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强健体魄来源于健康行为。因此,健康行为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4]。健康意识直接影响健康行为的形成,健康意识又受健康认知的影响。提高健康认知是端正健康态度,改善健康行为的前提和保障。健康意识应该从小培养。因此,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首先应重视学生健康意识培养,不仅要经常强调健康的重要性,还要加强健康知识、技能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健康认知,让学生在思想上明白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规律和机能特点等安排健康知识教学内容,比如安全急救、合理营养等知识,以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增强预防运动损伤的能力;其三是抓住教学时机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树立科学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如在短跑教学中,部分学生疾跑后骤停,会出现头晕。这时可以抓住时机介绍运动性晕厥的发病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最后是教师在讲解健身知识、渗透健康知识与规范健康行为时,经常融入一些有趣味性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培养小学生健康行为时要抓住重点。部分学生常因姿势不正确,尤其是读书、写作业时,导致脊柱畸形。小学阶段身体姿势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是实施身体姿势教学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要强调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走姿,发现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3.4 培养小学生体育品德的措施

体育品德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4]。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将德育元素渗透到日常体育与健康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品格和体育道德三个方面[4]。

3.4.1 培养小学生体育精神的措施

体育精神主要包括自尊自信、积极进取、超越自我、追求卓越、顽强拼搏、探索创新等内容[4]。顽强拼搏是重要的体育精神。在小学所学的所有课程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9]。小学生大多崇敬英雄、伟人。教师可以借英雄、伟人等人物形象或通过树立校内和班内典型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追求自我突破,增强意志力和自制力,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比如,中国女排精神就是一种勇敢拼搏的体育精神,《人民日报》将其定义为“国家精神”,这一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

老师也是小学生的崇拜对象之一。老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行为都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表现出应有的勇敢顽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还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尤其是对于胆小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其微小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进步后的成就感”,才会帮助学生逐步消除胆怯、增强信心。有时教师的一个微笑就有助于让学生放松情绪,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或者减轻恐惧心理,树立信心,战胜困难。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表现欲望强,自尊心也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在同伴的关注下“勇敢”参与运动[9]。

3.4.2 培养小学生体育品格的措施

体育品格主要包括正确的胜负观、团结协作、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4]。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依赖于良好的团队合作。为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小组练习、需要协作的游戏或集体性的体育竞赛来培养小学生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帮助学生养成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3.4.3 培养小学生体育道德的措施

体育道德主要包括诚信自律、公平正义、文明礼貌、尊重对手以及遵守竞赛规则等内容[4]。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需要从低年级抓起,并且需要长期坚持。对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其规则意识。小学生活泼、天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但是学生应有的守纪意识和规则意识还未形成,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目标难以达成。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责骂、反复定规矩,往往会抹杀学生的“童心”,甚至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为此,体育教师:1)在课前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设定严格的标准,让学生依据“标杆”规范自身的言行;2)在进行体育游戏时要坚持游戏规则,让他们在体育游戏中学会用游戏规则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3)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言行进行“引导”与“评价”,促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公平竞争意识以及能够正确看待比赛结果,逐步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

3.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易受环境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10]。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认知。为此,一是加强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宣传体育知识、体育竞赛和健康知识,也可以利用墙裙做一些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竞赛规则和体育竞赛图片进行展示与宣传;二是积极组织开展校园体育节、运动会和各种专项体育比赛、健康竞赛,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发展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 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学生终身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其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2]邵丹丹.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7-18.

[3]姚伟平.提高运动技能是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7):7-8.

[4]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2):3-20.

[5]颜卫忠.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7):71-72.

[6]陈丽燕.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1):111-112.

[7]许浩.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之内涵[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8):154-156.

[8]张春燕.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及锻炼方法[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3(5):68-70.

[9]肖磊.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课堂小学生勇气品质培育的实践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2):168-174.

[10]王俊冬.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9.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Path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ubject Core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XIAO Shuang, etal.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Henan, China)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890027),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A890011)。

肖爽(1969—),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技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架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