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的灵感来自这里
——记第十五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王川

2021-11-22 21:17
作文新天地 2021年29期
关键词:一滴水丽江

◎特约记者 周 勇

在采访王川时,我惊讶于这个孩子的灵感之源跟水有关;看到宣妙老师的朋友圈,我更惊讶了,杭州育才教育集团的文学新秀可谓层出不穷,陈妤婕、朱熠烁、欧阳张者,今年又出了一位,那就是王川。

“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王川告诉我,他的获奖作文的灵感正来自于《一滴水经过丽江》。

关于“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决赛现场作文《送别》这个题目,刚刚拿到的时候,他脑海中涌现了很多想法,比如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的送别。“打算从这些想法中取材的时候,又感觉很无力,因为脑海中虽有很多类似的经历,却不是特别有感触,因而没有办法下笔。后来联想到《一滴水经过丽江》,便以一滴水这个叙述视角讲述丽江一系列的美丽风景,这虽然是一篇游记,但是放在‘送别’中,还是有一些启发和借鉴之处。就是说不一定要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来叙述,也可以以物的情感来记录人的情感变化。所以有关樱花的故事就这样在脑海中慢慢浮现出来了。”

“把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白色恐怖的1946 年,讲述了送别一位烈士的故事。同时借助一些线索将1946 年和2020年串联了起来,把当年我党在白色恐怖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与庚子之春的武汉抗疫斗争故事给串联了起来。我先是在脑海中把故事讲了一遍,然后再用文字去不断丰富故事的内容,一篇文章就这样形成了。”

我理解王川的想法。他是从物的视角即樱花的视角来写,选取武汉这个特殊的城市来写不同时期党员们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1946 年,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面对帝国主义的在华恶行,他拍案而起,奔走呼号,成为著名的民主斗士。闻一多被害于昆明,武汉大学在樱顶原文学院旁树立了闻一多先生的半身铜像,纪念这位诗人、学者、战士和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并寄托师生对这位首任文学院院长的敬仰和追思。2020 年上半年,武汉新冠疫情期间,众多党员身先士卒,在抗疫斗争中,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83 岁的钟南山院士亲赴战场,医务工作者集体写请战书:“用我及腰长发,换你健康平安!”“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来自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赴小汤山医疗队的全体队员的宣言,感动了无数网民……这一切材料在王川脑海中浮现,成为他写作灵感的源头活水,成就了他赛场取胜的“筹码”。

回顾自己平时的阅读,王川说他非常感谢自己的父母,让他有着深厚的阅读积累。而这一切,也成就了王川对文学、历史的浓厚兴趣。从小,父母就非常支持他看书,从开始的启蒙读本到后来的经典读物。长大后王川逐渐不满足于阅读经典,他喜欢去涉猎更多种类的图书,于是家里就整出了一整面墙的柜子,收藏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书籍。后来,父母又应他的要求,给他购买和订阅了很多文集和杂志,比如《冰心文集》《读者》《青年文摘》等。除了家庭藏书,父母还给了他很大的阅读自由,让王川节假日可以长时间地泡在杭州图书馆里。

眼前这位斯斯文文、戴着厚厚眼镜片的小哥哥王川同学,聊起写作来侃侃而谈。他告诉我,写作其实就是一场心灵之旅。除此之外,王川也爱好旅行。节假日,他会和父母一起出行,走遍天南海北。“只有在旅行中,才能让我的知识得到升华,视野变得更开阔。大自然的风花雪月,要通过观察和感受才能了然于心,我把它们用文字表现出来,那也是一种修行历练。”王川如是说。

我问他以后的打算,王川说想当一名铁路工程师。那么就引用王川妈妈送考时的一句话来结束这次访谈吧:愿王川同学畅想世界,随意挥洒。

是什么让王川能在十余万之众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呢?我想,来自家庭的关怀和鼓励,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这一滴水流向大海的除了家庭的关爱、老师的鼓励,还有同学们的友情,以及王川本人对于文学的拳拳之心!

猜你喜欢
一滴水丽江
珍惜呵护生命中的每一滴水
从Holiday到Foliday 复游城或将重塑丽江度假方式
丽江三朵节
一滴水照见太阳
我是山上一滴水
丽江的荒
一滴水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
水调歌头 一滴水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