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为例*

2021-11-22 23:44唐大鹏戴雨露牛艳文
体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俱乐部体育建设

唐大鹏 杨 岚 戴雨露 牛艳文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为例*

唐大鹏 杨 岚 戴雨露 牛艳文

(河南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高校体育教育在高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当前公共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以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文章根据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基本现状,以河南农业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团队现状为例,分析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得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的改革路径有:需建设规范合作的教学团队管理机制,提高责任意识;以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为动力进一步优化团队成员的配置;进一步完善质量考核与评价制度;加强团队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增强凝聚力,持续推动教学质量提高;加强运动项目课程组建设,激发教学团队整体活力等方法。以期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健康中国”发展进程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帮助。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改革路径

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高校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高校教育离不开高校体育教育,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高校应大力发展体育教育,加强公共体育建设。由于我国体育人才的供应远远少于社会的需求,党中央、国务院在2016年10月25日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而高校体育教育正是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场所,公共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在培养出更优秀的教师的同时,也使校内资源互补,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1.1 全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现状

国内大学有关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表示,教学团队学界定义为从事教学任务或具有此类科研方向的教师,为完成既定目标,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所组成的团队组织[1]。2007年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教学团队的目标,即: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2]。这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的发展建立了好的外部条件。

1.2 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现状

1.2.1公共体育教学团队责权模糊,管理松散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运行的过程中,组织效率很低,管理效果差,大多数高校开展公共体育教学团队都仅限于体育教学部门管理,并且很多高校并不重视体育教学、体育单位,学校也没有从全校的层面来部署安排,全方位调控、整合资源[3]。而体育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团队在规范和要求上权责模糊,不够严格,团队建设和管理流于形式。

1.2.2协作配合意识不强,难以形成合力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成立之后,一方面,高校通常不实行坐班制,大多数老师只用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以来与其他成员沟通交流就很少;另一方面,老师们在教学思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会以自身的习惯性行为模式进行教授,同时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研究。因此导致高校公共体育团队各成员协作配合意识不强,另外也无法利用教学团队的发展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同时又制约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教师专业能力。

1.2.3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团队发展动力不足

随着2007年文件的出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日显重要,可是。由于团队在建设初期缺乏全方位的分析及探讨,体育部门的领导在建设团队时,无法将目标定位清晰,另外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团队领导也会盲目追求奖项,把团队建设看成和以往一样的短期教学改革,认为只用发表一些文章,就能达到目标,并没有从长远的眼光考虑如何使团队建设的更好,并建立合理可行的长期运作机制。在立项以及建设教学团队中,未明确团队建设应遵循的规则,包括阶段性、系统性、长期性,有些团队建设甚至脱离了提高教学质量等目标宗旨[4],缺乏相应的结合实际以及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团队领导的思路不清,导致教师对团队建设的意识也很模糊,态度并不积极,甚至会被强制参与,人身在其中却无法感受到建设团队对自己带来的实际好处和改变。在现如今具有功利性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大多数教师暂无进行教学改革的宏大理想,即便是刚进入此行业的年轻教师也缺乏对待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河南农业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团队现状分析

河南农业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团队,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我国公共体育课发展现状,对课程评价考核体系、教学手段方法、学训效果评价等进行改革。通过改革考试形式、考核评价方式,在考试内容里加大身体素质评价的权重,增加身体素质考核项目,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督促学生进行日常练习,还能营造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们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主动打开对外交流窗口,拓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思路,为高校体育课国际化模式探索出了新的路径。

2.1 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实施有利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

体育俱乐部模式是符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科学、高效的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高校体育设施的管理水平,健全了体育设施建设、保障了体育设施的质量、统筹体育设施的使用,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5]。同时转变了原来的管理思想,以更平等和具有人文关怀的方式去管理,使学生自发的热爱体育,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实施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加强了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塑造了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最终效果便是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

2.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体育教育的双赢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以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进行开展,可大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增加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让体育专业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参与助教,充分给予大学生们展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平台,学生助教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体育管理人手不足以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也可以给这些学生创建新的实习环境和学习场所,又可以使其他专业的学生学到新的项目,学生之间互惠互利,与学校方面也实现共赢,该模式不仅挖掘出了办学潜能,更可以办出特色,为高校探索出一套特色公共体育教学模式。

2.3 学生学习的的主体地位大幅提高

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是一种前卫的体育教学模式,和专项课也有所不同,打破了公共体育课程设置里固定班级和年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每一个同学不同的运动水平、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学生自主进行选择运动项目、授课教师以及上课时间,自由式开放式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项目兴趣,从而达到喜欢体育,喜欢上体育课,最终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思维模式。

2.4 对不同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对体育的兴趣以及主体意识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原因在于每个大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所以每一个人都存在着运动习惯的差异。他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不同,参与运动的动机也多种多样,因此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这样更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俱乐部教学设置时也可根据技能水平的不同,划分技能水平不同的班级,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水平参加。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出他们对运动的喜爱,改善他们对体育课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健康的心理水平、积极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3.1 公共体育教学学生基础规模较大,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增加,高校在校人数也在逐年攀升,公共体育教学迎来了巨大的挑战。结合老师自己擅长的专业和方向,组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合理的整合教学资源,根据每位老师的专业不同分配教学,做专业化指导,一方面是对学生负责,另一方面也减轻了部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教学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能够更有效的实施教学。

3.2 持续推动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代表,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为民族的崛起、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高校应该格外重视大学生的公共体育教学工作,建立一个服务于大学生体育健康的平台,组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团队,一方面,发挥各老师的专业,整合和优化教育团队,对每位参与体育事业的高校学生负责,推动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革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增加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魄,推动教学改革的需要。

3.3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持续提升的需要

许多高校仍然是一些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大部分公共体育教师所接触的体育项目及知识老化和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健身和体育相关的这一行业,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参与体育方面的方式与手段不断更新,高校的体育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及补充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组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这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是目前的社会所需。

4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路径分析

4.1 建设规范合作的教学团队管理机制,提高责任意识

体育教师团队的建设既需要学校各项政策支持,又需要明晰、准确、科学、完善、合理的制度体系[6]。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以体育学院为主要核心,首先应制定该团队的核心目标,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公共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在团队建设时,应注意提高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意识,并以长远的目标去设置团队管理机制,促使教师之间团结协作,老教师可以传授新教师教学经验,新教师向老教师交流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团队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促进教学相长,不断创新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建设规范合作的教学团队的目的。

4.2 以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为动力进一步优化团队成员的配置

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好坏与否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学校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人才培养、物质奖励、经费来源等多方面的支持。另外,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默契配合,经常相互研讨、学习、交流,以教学改革、科研项目、课程建设为目标,各个成员之间互利互补,达到共赢。并且团队领导在建设公共体育团队时,应考虑成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以及专业特点,以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去优化团队成员的配置,这样才可以营造更加合理、有效的团队,促使团队建设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4.3 进一步完善质量考核与评价制度

公共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进步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考核制度和评价系统,这样才可以使队伍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高校公共体育团队的建设应设立学校检查机制,教研室评价标准以及学生评价反馈,这样才可以塑造一个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制度保障,同时应打破“平均主义”思想,在制定考核目标时设置奖励机制,团队成员可以以科研成果、教学效果、反馈情况等作为依据,在设置的评价制度中对成员有所奖励,这样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达到优化团队建设的目的。

4.4 加强团队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增强凝聚力,持续推动教学质量提高

高校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责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与教育的重要课程。体育课堂思政对于推动高校体育教学长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另外,公共体育教学团队目标的实现,不是仅靠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团结协作,携手共进,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发挥个人的专业智慧、特长优势,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长补短,通过思政管理增加教师的凝聚力,从而持续推动团队教学质量的提高。

4.5 加强运动项目课程组建设,激发教学团队整体活力

团队领导人可以根据团队成员专业领域的不同创立不同的运动项目课程组,也应利用学校自身的条件,以及团队中各个成员的不同特点,找到更适合自身团队的风格。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团队是目前很多高校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因为它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运动能力、锻炼需求,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的体育项目,同时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的体验感更好。高校在加强运动项目课程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开设更多特色体育课程,激发团队整体活力,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大学生不仅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不仅要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为民族的振兴、祖国的未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张越松.基于基层学术组织视角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2):6-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1-22.

[3]汤攀.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研究述评[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6):121-124.

[4]谢叶寿,徐志平.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09(6):87-88.

[5]陶宏军.建设体育强国战略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20(29):58-60.

[6]张秀亮.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改善途径[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160-16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Public Sports Teaching Team-- Taking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ublic Sports Teaching Club as an Example

TANG Dapeng, etal.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6, Henan, China)

基金项目:1.2020年河南农业大学校级教学团队: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2.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8GGJS035);3.2019年度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以本为本教育思想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泛在学习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

唐大鹏(1980—),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俱乐部体育建设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我们的“体育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