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体育育人功能开发机制研究

2021-11-22 08:49洪国梁刘奇贝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思思政育人

洪国梁,刘奇贝,郝 鑫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开发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是全新育人环境下,充分挖掘思政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体育课堂为育人“主阵地”,发挥多学科的协同效应,坚持弘扬多元文化理念,精心提炼育人元素,设置“知行合一”的文化育人环节,推进体育课堂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凝聚最完善的育人合力,使学生实现个人梦想、成就自我价值。

1 尽责定位:大思政格局下体育育人功能开发机制的使命愿景

开发育人功能是大思政格局下体育课堂的重要主题,通过从育人元素、教学环节出发,将育人理念渗透、融入体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为教学创新注入强大的发展活力。基于此,面对文化育人、实践铸魂的全新育人使命,要充分把握“以体育人”的功能优势,积极承担体育育人功能的使命愿景。

1.1 明确体育育人功能开发机制的价值定位

传统体育教学偏重知识与技能教育,忽略了学生竞争意识、规则精神的有效培养。体育课堂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不仅能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体育意识,也能助力学生形成应有的体育素养。在大思政格局下,开发体育育人功能时,要坚持做到:首先,坚持“以德育人”的基础指向。多元育人价值是体育课堂建设的核心问题,决定了体育课堂育人功能的开发方向。通过发挥体育课堂的载体优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人文素养。其次,坚持“德育驱动”的育人核心。通过利用体育课堂激励学生探索运动魅力、感悟体育精神,为学生自发参与锻炼提供精神动力。最后,诠释“价值引导”的全面育人观。通过将体育课堂建设与育人、育才工作全面融合,提炼体育课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体育教育与价值引导全面融合,使育人功能更加具体化、生活化。

1.2 完善体育育人功能开发机制的基础理念

面对新的育人环境,在开发体育育人功能时,要积极诠释“学生主导、服务学生”的理念,重视做好育人体系的“精简”与“优化”。其一,做好传统体育教学的“精简”工作。要转变、调整教学意识,通过开展体育教学评估,研判传统教学问题,精简多余课堂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流程,实时调整体育教学目标,切实增加学生体育学习的“获得感”。其二,做好体育教学的“服务”工作。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需要诠释学生主导、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通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为导向,营造“参与式”体育教学课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其三,做好体育教学的“优化”工作。主要解决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锻炼意识不足、抗压能力不强、责任感缺失等问题,通过引入新的“全民健身”战略,发挥体育课堂的思政优势,真正发挥体育学科的多元育人功能。

1.3 建立体育育人功能开发机制的多元目标体系

开发体育育人功能本质上是一种德育实践,从体育教学的价值导向到评价方式,都需要重视彰显育人功能的积极价值,通过为学生创造“身体力行、深化认知”的体育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体育参与中生成应有的道德素养。在开发体育的育人功能时,要突出体育课堂的特色内涵,构建包含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体系。一是体育智育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掌握体育竞赛规则,提高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二是体育德育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勇敢、拼搏精神、自主创新意识和集体协作精神;三是体育审美教育目标,重点培养学生感悟体育运动的文化礼仪之美、道德人格之美。

2 履责思为:大思政格局下体育育人功能开发机制的实践路径

在大思政格局下,依托体育教学,开发育人功能,需要打破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孤岛效应”,将“德育”理念融入育人全过程、全环节,通过构建优势互补、同频同向的“体育思政”育人共同体,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优势,使体育课堂功能形态更加完善,更符合当前多元化育人需求。

2.1 坚持德育精神引领,提炼体育育人元素

在大思政格局下,开发体育育人功能,需要在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体育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德育精神的价值引领,通过提炼体育课堂的育人元素,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多元育人价值。第一,凝聚德育精神,提炼体育精神育人元素。要对体育精神、体育素养和育人观进行汇总,通过对其中蕴含的团队协作理念、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等内容进行提炼、改造,并将其合理应用于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生成积极道德素养。第二,挖掘多元文化,提炼体育文化育人元素。要对传统体育文化、西方竞技文化等内容进行合理改造,使其充分适应体育教学,更好发挥“文化育人”动力。以传统体育文化元素为例,通过选择“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合理改造,为学生深层次了解体育文化创造良好条件,切实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第三,整合教学内容,提炼体育知识育人元素。要积极对照学生培养的多元需求,突出体育教学的特色优势,在优化体育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教育的同时,引入心理健康、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等知识内容,更好发挥体育育人功能。

2.2 发挥课堂载体功能,丰富体育课堂形态

体育思政课堂是开发体育育人功能的载体,也是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要求。因此,要结合人才德育培养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诉求,构建“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体育思政课堂。一方面,塑造“以德立学”的最优化体育课堂形态。要坚持以多元“育人功能”引领课堂建设,针对学生的动态成长性,持续发掘各类有利于体育思政课程建设的育人元素,全面拓宽体育课堂的育人空间,优化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进程。通过将德育元素与体育课堂相融合,构建“明确育人导向+优质育人课程”的体育课堂,为充分开发体育育人功能提供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塑造“以德施教”的最佳化体育课堂形态。要坚持多元“育人目标”驱动课堂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通过夯实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体育习惯和个性化素养,深化体育课堂的功能价值。要对“立德树人”的整体要求进行合理分解,通过将习惯培养、体育精神和道德品格与体育课堂建设深度融合,使体育课堂内涵更加丰富、育人价值更加多元。

2.3 构建德体育人共同体,拓宽教学空间

为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学校要重视优化体育教学资源、丰富体育课堂形态,通过构建德体育人共同体,全面拓宽体育教学空间。首先,整合德体资源,覆盖体育育人全环节。通过将体育课堂、课外锻炼和体育竞赛等多个环节相融合,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了解体育文化、感受体育精神提供全方位支持,构建大思政格局下的体育育人新体系。通过构建“体育实践为基础、价值引导为主线”的德体育人共同体,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责任担当等内容培养。其次,整合多元力量,汇集体育育人合力。通过吸纳体育教师、思政教师、学工、团委等各类工作人员参与体育育人,借助校园网、校园微信和校报等多种传播方式讲述、传递体育精神、道德信仰,为体育课堂思政建设、体育育人功能开发注入生命活力。最后,完善评价方式,优化体育育人生态氛围。要将“铸魂育人”作为体育教学考评的核心内容,通过设置内容丰富、育人为本的教学考评机制,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道德精神与人文素养。

2.4 完善体育实践,巧设体育育人环节

为充分开发体育的育人功能,需要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巧设体育实践环节,深度挖掘体育实践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实现体育思政育人功能的最佳诠释与表达。其一,要充分利用体育赛事活动,直接培养学生思想认知与精神体验。体育育人功能要建立在具体实践之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观赏体育竞技比赛,切实体会体育运动的精神力量。要扩大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正视体育运动情感,通过为学生搭建实践参与平台,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其二,要围绕多元育人功能的开发宗旨,挖掘体育课堂蕴含的育人价值,通过将优良品质、健康心态融入体育教学,教育学生精准识别体育课堂问题,通过教育学生发现、解决体育学习进程中的思想问题,实现学生健康身心与道德理念、精神品质的全面融合。要引导学生敢于表达、分享个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精神体验与感悟,升华学生的情感认知。其三,要围绕体育课堂内容,在遵从学生身心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改造,并合理引入体育教学情境,构建育人特色突出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满足体育课堂的多元育人功能。

3 结 语

多元育人功能既是体育学科的基础功能,也是体育教育价值的全面延伸。在大思政格局下,开发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时,既要坚持回归育人初心,又要符合全新时代环境下的多元育人目标。通过践行“文化育人、实践育魂”的教学理念,积极推进体育课内、外联动发展,拓宽学生的思政学习空间,筑牢体育课堂“主阵地”,建好体育课堂“主平台”,使体育课堂与育人价值发挥协同效应,进而构建立德功能明确、育德功能完善的大思政格局。

猜你喜欢
大思思政育人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